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82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妇女儿童工作的经验总结Word格式.docx

  

(一)统筹发展机制

  为了把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兰州市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了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纳入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规划的实施,保证了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和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多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市妇女儿童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

制定了兰州市妇女儿童规划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

制定了分级、分项、分年度的计划和措施。

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

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了规范管理。

市、县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

制定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和监测统计评估方案。

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联络员职责和办公室职责等制度;

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提高了妇女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二是开展对妇女儿童工作者和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三是开展向妇女儿童群体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能力,四是面向社会开展宣传。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状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四)资金保障机制

  市政府把用于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2001以来,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达到亿元,卫生经费达到47940万元。

2005全市国家性教育经费亿元,卫生经费亿元,防治防疫经费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和%。

市、县、区政府都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项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行。

  (五)政策保障机制

  我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2002—2005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意见》、《兰州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兰州市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现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社会力量,攻克重点目标

  我市抓住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参政、保障、环境等关系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采取借力、整合、共享等方式,集聚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

  

(一)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2005年全市女性就业人员达到万人,约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4%。

2005年兰州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万人,其中女性为万人;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万人,其中女性为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了万人,其中女性为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覆盖率达到了%。

市委、市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和安置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

各级劳动部门广拓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发展劳动服务企业和建立社区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服务,全市已建立各类就业服务机构359个,几年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万人(次),介绍成功万人,其中女性万人(次),占%。

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次,其中女性万余人。

二是积极开展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坚持全市每年输转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2001年以来,全市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万人,其中女性万人(次),创收亿元。

三是加大对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

2001年以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共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其中女性万人,占%。

四是积极鼓励行业内部、企事业和社会团体开办专项服务机构,使再就业工作形成合力。

全市各级妇联扶持兴办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妇联“三八服务站”526个,先后安置下岗女工1600多名。

  

(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标准化初中和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城区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质高中扩招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等,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学前教育普遍提高。

全市有幼儿园236所,在园儿童53061人。

2005年,全市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比2000年上升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

全市有小学870所,小学教学点256个,小学在校生25万多人。

有普通中学234所,在校生为14万人。

2005年全市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其中女童净入学率达到%。

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其中女童巩固率达到%,小学辍学率为%,其中女童辍学率为%。

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其中女生为%;

初中三年巩固率为%,其中女生为%。

  3、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上升。

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为76927人,比2000年增加了36480人。

2005年高中学生入学率达到%,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女生毛入学率为%。

兰州市成人妇女识字率已达到%,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到了97%。

  4、城市职工技能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得到较快发展。

2001-2005年,全市共有10万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平均每年有10万以上的农民接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城乡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三)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妇女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全市基本形成了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

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

通过《兰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兰州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母亲安全”等项目的实施,基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得以巩固和发展。

通过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全市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业务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1、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建设,巩固健全了妇幼卫生三级网络。

全市有妇幼保健机构10个,妇幼保健床位493个,有妇幼保健医生289人。

全市乡以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由1990年的930人增加至1089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由978人增加至1327人,基本上保证了乡有专干、村有保健员的要求。

通过各种硬件的投入,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近万人次,使我市妇幼卫生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妇女普及避孕措施、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妇女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下降到了2005年的‰,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并发症由2000年的‰下降到‰,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10万下降到了2005年的/10万;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2005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分别达到%和%,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率达到100%。

3、儿童保健工作进展顺利,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

全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和‰,分别比2000年的‰和‰下降了‰和‰;

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降到了%,比2000年下降了个百分点;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5年来为0。

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比2000年的%上升了%;

婴儿母乳喂养率已达到%,比2000年上升了个百分点。

市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爱婴行动,促进母乳喂养,全市98%的医院和62%的中心乡卫生院建成爱婴医院和爱婴卫生院,有近百名产儿科医护人员接受了爱婴知识培训,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有效降低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市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计划免疫稳定在较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从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的目标。

2002年我市被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授予消灭脊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参与领域进一步扩大。

  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的工作中,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放手、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努力促进跨世纪女性人才的成长。

目前,我市有女干部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市直党政部门配备女领导的比例提高到了%;

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比例保持稳定,分别占代表总数和委员总数的%、%,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均有女领导,配备率为100%;

县级女干部150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

科级女干部1723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

市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市级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

8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比例达%,县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2%,县区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

县区级党委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乡(镇)街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25%。

61个乡镇配备女领导比例为%(其中正职7名),51个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女领导达90%,(其中正职25名);

2005年100%的村委会、100%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均有女性。

  (五)保护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提高享有社会服务水平。

  维护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和儿童福利事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01年以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兰州大滩儿童福利院、兰州市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等建设,已作为为妇女儿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点项目,列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已安排资金计划2317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保护的条件和环境,为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4个,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

通过“长江新里程计划”、“扶残助残项目”和彩票公益金等项目的实施,有273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资助,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活动,救助了580多名失学儿童。

通过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在榆中、永登两县办起了三所“春蕾”女童班。

2005年全市争取救助资金万元,救助困难女童1722名。

  (六)优化生存环境,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为有效改善我市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环境,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资,城乡环保质量有所提高,适合妇女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逐步改善。

5年来,市政府争取国债资金2478万元,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争取国债资金1692万元,实施氟病改水工程,解决了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

到2005年底,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比2000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

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城市达到了100%,农村达到47%。

农村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达到了%。

2005年市政府为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亿元,把农村改水改厕指标纳入了全市爱卫工作和水利工作计划,实行了目标管理,在水利、爱卫办、防疫等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全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效果明显,广大群众对安全饮用水和使用卫生厕所的认识大大提高。

2005年全市农村修建示范性卫生厕所2300所,累计改建各类农村卫生厕所99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

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全市新增城市绿地510公顷,占城市绿地面积的22%,2005年全市绿化面积达到万亩,比2000年增长%。

  我市的妇女儿童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妇女儿童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继续不懈努力。

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件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我市妇女儿童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