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动画片语境下小班幼儿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硕士论文动画片语境下小班幼儿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动画片语境下小班幼儿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表目录
表2.1被试的性别和班级构成⋯⋯⋯⋯⋯⋯⋯⋯⋯⋯⋯⋯⋯⋯⋯⋯⋯⋯⋯”24
表3.1不同学习素材下幼儿英语语音模仿测验成绩的t检验⋯⋯⋯⋯⋯⋯⋯28
表3.2被试的成绩均值⋯⋯⋯⋯⋯⋯⋯⋯⋯⋯⋯⋯⋯⋯⋯⋯⋯⋯⋯⋯⋯⋯“29
表3.3三种教学方法下幼儿语音模仿总分的One—WrayANO、後检验⋯⋯⋯⋯29
表3.4不同教学方法下幼儿英语语音模仿测验总成绩的t检验⋯⋯⋯⋯⋯⋯29
表3.5无学习支持和有学习支持两种教学方法的语音学习效果的t检验⋯⋯30
表3.6因素的主效应检验⋯⋯⋯⋯⋯⋯⋯⋯⋯⋯⋯⋯⋯⋯⋯⋯⋯⋯⋯⋯⋯”31
表3.7不同性别幼儿的英语语音学习效果的t检验⋯⋯⋯⋯⋯⋯⋯⋯⋯⋯⋯31
表3.8幼儿英语课上注意转换频数情况⋯⋯⋯⋯⋯⋯⋯⋯⋯⋯⋯⋯⋯⋯⋯“32
表3.9幼儿英语课上注意力转换频度与其英语语音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
33
表3.1O幼儿对英语课的喜爱程度⋯⋯⋯⋯⋯⋯⋯⋯⋯⋯⋯⋯⋯⋯⋯⋯⋯⋯~34
表3.11幼儿对英语课喜爱程度与其英语语音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35
图3.1幼儿英语课上注意转换频数情况⋯⋯⋯⋯⋯⋯⋯⋯⋯⋯⋯⋯⋯⋯⋯”33
图3.2幼儿对英语课的喜爱程度频数图⋯⋯⋯⋯⋯⋯⋯⋯⋯⋯⋯⋯⋯⋯⋯~34
VⅡ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囱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住论文是
第一部分绪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低龄化、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与学科内容相渗透已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1。
教育部已明文规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有条件的小学可在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
根据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以及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也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被视为一个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3。
但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异性。
对于我国来说,受本民族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等影响,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们对此尚缺乏深入的本土化研究4。
理论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中的种种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明显带有成人化和西方化倾向5,教学效益低下,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6。
我国第二语言的语境远远不如学习母语的语境那样丰富多样和普适有趣。
“英语对于儿童来说,没有自然的交际的需要,没有不得不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生活需要,也没有可供吸收的自然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现象’’1。
在此情况下,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和控制了英语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因此,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尤其在英语口语表达、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二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新的可能。
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动画片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环境的优势,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习得呢?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口头和书面语的共同基础,是语言的外在形式、物质
1张小容,重庆主城区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4
2教育部基教司2001年12号文件
3余珍有,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2000,4
4孙燕青,多媒体动画片语境条件下的儿童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论文,2001:
l
5余珍有,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在方法上的几种倾向,学前教育研究,1998(5):
13一16
o王勇,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改革之我见,国外外语教学,1998(3):
l石
7刘晓东,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教育研究,2000(11):
6№3
外壳。
人们就是凭借着这个物质外壳理解和表达思想的。
即使是不出声的默读,
乃至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活动,都毫不例外是在声音的基础上进行的。
语言知识包
括语音、词汇、语法等1,如果说“幼儿阶段英语教育涉及一些认知目标、涉及一
些语言知识学习的话,主要是在词汇、句型等方面的学习中掌握语音的感性认识"
为此,本研究拟以幼儿通过多媒体动画片进行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
着眼点,来考察幼儿在不同学习素材下,同一素材不同学习支持下的学习特点、
学习效果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研究将不仅有助于丰富第二语言学习的
相关理论研究,还能为幼儿英语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养等现实
问题提供借鉴。
2文献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领域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揭示学习者为什么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创造了新的条件。
2.1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试图揭示语言输入、内部学习机制、语用输出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理论。
总体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主要涉及五个主要问题3:
第一,情境因素。
情境不仅会影响到语言输入的本质,也会影响到学习者所运用的策略。
情境和语言输入共同组成了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主要的途径:
一是二语习得的自然环境,是课堂环境。
而且学习者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下学习机制也不同。
1肖礼全主编,英语教学法,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
Ellis,RUnderStaIId证gSccondL柏guageAcquisitioIl,sb锄曲【aiForei扣I舳gllagc1切chingPr嚣s,1999:
16
2
第二,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决定了二语习得的过程。
语用输入是促进学习过程,还是塑造学习过程呢?
有很多研究表明,本族语者在与二语学习者交谈中,会主动适应对象的言语水平。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在促进学习的诸因素中,这种主动适应会以何种方式影响。
第三,学习者差异。
大量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实际达到的水平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关于学习者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曾试图去解释这些原因,如年龄、态度、认知风格、情绪、动机、个性特征、学习策略等。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习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二语习得。
第四,学习机制。
学习机制包括认知机制和语用机制。
认知机制包含三个范畴:
一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内部机制;
二是生产策略,生产策略是指学习者运用它现有二语知识的方法;
三是交流策略,交流策略是指本族语者与缺乏二语环境的学习者的交流。
这些策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之间调节。
语用机制涉及普遍语法规律。
它们提供了学习者的学习起点。
这些任务显示了哪些是目的语的普遍规则,哪些是特殊规则。
第五,语用输出。
虽然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的。
学习者在运用第二语言相关知识的方面有着可预见的顺序,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呈现方式却不同。
语用输出随着学习者获得语言经验的增多而发展。
一种可能性,就是存在语言习得的“自然"
顺序。
也就是说,学习者经历着或多或少不同的语言习得路径。
语用输入能够显示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特征,他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错误常常能够显示出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运用的策略。
2.2多媒体技术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
2.2.1多媒体学习环境的特点
“所有的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
¨
“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环境里,就会丰富他的词汇。
由此可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
2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更离不开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而学校的教学环境是其学习环境的重要部分,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儿童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
将儿童的母语习得环境与传统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前者具有信息的丰富性、情境性、交互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而后者则通常较为枯燥、单一。
教师非常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所采取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是围绕如何让幼儿学会说具体的某个单词或者某个句型而设计的。
与儿童通常能在4至5年内基本掌握母语、可以熟练地与成人进行交流相比,大量英语学习者经过十余年的学习仍然摆脱不了“哑巴英语"
的困境,而学习环境不良无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创造了新的条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不断增多,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或教学媒体,而是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动画及声音相互配合,具有多通道功能。
“在活动中糅合多种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协同参与,从而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并主动地通过多种符号手段(包括音乐、美术、动作、语言等)作用于环境。
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多媒体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多媒体应用于幼儿英语学习可以创造一个多通道和交互性强的适宜学习环境。
不仅能整合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资源,更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到鲜活、自然的语言素材,为儿童有效的英语学习创设适应的语言环境。
第二,多媒体英语与幼儿英语学习
1[意]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29
2同上
3周兢,赵寄石著,儿童与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的发展与幼儿语言教育的当代走向,学前教育研究,1993(3):
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第三,多媒体应用于幼儿英语学习将减少对专业化师资的直接依赖,可能成为在我国现时条件下缓解幼儿英语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在任何地区、幼儿园和班级中的幼儿提供同样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保证幼儿获得同样适宜的语言刺激,为幼儿有效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学习改变了教师的职责,教师由过去的语言素材的提供者转交为语言环境和资源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激励者,使得大量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经过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培训后,也能够有效承担起组织幼儿利用多媒体环境进行英语学习的任务。
这将为幼儿英语学习的方式和师资培训带来巨大变革,使得幼儿英语学习对专业化师资的直接依赖降低。
多媒体学习环境在具有上述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在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又缺乏导航帮助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向。
所以,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英语经验、认知水平等合理地组织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任务,为幼儿提供支架式的活动,帮助其跨越“最近发展区’’。
2.2.2基于多媒体动画片的语境学习特点
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他们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是将讲述故事和看图画两种视觉和听觉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形成了一种色彩鲜艳、人物可爱、动作滑稽、声音悦耳以及音乐动听的视听觉完善结合体一动画片。
动画片是一种幼儿最喜欢看的形式。
它不仅能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幼儿的父母也认为对幼儿最好看的观看节目就是动画片。
动画片语境学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就信息呈现形式而言,动画片语境可以提供多种通道、多种表征形式的信息,它具有集成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
一方面,除了以视觉通道呈现的语言信息之外,动画片还可以提供大量由听觉通道呈现的语言信息(语音)。
另一方面,动画片语境除了提供语言信息以外,还气提供了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如图画、实物、音乐等)和辅助语言信息(如动作、姿势、面部表情、声调等)。
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而言,由于学习者在观看过程中可以由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接受语言输入,因此基于动画片的语境学习既涉及语义学习,还涉及到对单词语音的学习,这一点也基于文本语境的词汇学习有所不同。
幼儿园的孩子兴趣易于变化,稳定性差,鲜明、生动、变化的事物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考虑幼儿这一特点。
而由于动画片语境学习具有双通道输入语言刺激的优势。
这样一来,动画片不仅从视觉上满足了幼儿对幽默滑稽、活泼有趣的画面的需求,而且在观看的同时,从听觉上也获取了一些信息,动画片中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2.2.3汉语宏观背景下的动画片语境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
我国研究者谢影与孙燕青在2001年分别对我国儿童在动画片语境下学习英语词汇进行了研究。
谢影于2001年从伴随学习的角度考察了学龄前儿童在动画片中学习英语生词的研究。
该研究以108名幼儿园大班为研究被试的儿童,旨在通过生动、轻松的学习情景,探讨不同的学习条件、学习方式、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幼儿英语水平和学习策略与词汇伴随学习的关系,了解幼儿英语词汇伴随学习的影响因素。
这个实验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安排了四种学习方式,这四种学习方式都有中文提示,只是中文提示的次数不同。
第二阶段是在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看效果的保持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观看动画片可以伴随学习到英语词汇的语音和语义。
通过伴随学习,被试语音模仿准确的单词平均量由原来的5.06提高到6.44,平均提高了1.4个左右。
中文提示和学习次数的增加并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英语伴随学习,只有在语音学习中,全中文地观看方式好于中英文混合的方式,而学习次数仅在儿童进行语义的英文选择时才有主效应。
6在所有的伴随学习测试中,高频词的学习效果显著低于低频词。
孙燕青也于2001年从语境学习的角度考察了学龄初期我国儿童在多媒体动画片语境条件下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她认为语境学习与伴随学习是两个既有共性、同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它们都强调对学习情境的整体理解,不同之处在于,伴随学习与有意学习是完全对立的,而语境学习并不排斥有意学习,它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力资源的分配进行调控。
可以说,语境学习是伴随学习与常见的有意学习之间的桥梁1。
该研究中研究者引入了学习支持的概念,以改进传统的伴随学习中儿童可能遇到的困难。
该研究包括四个实验和两个个案分析,考察了先前英语经验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词汇的过程和结果。
对低、中经验组的儿童而言,中文翻译与主题提示两种学习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义学习效果;
对语音的学习的作用不显著。
与无中文和中文翻译条件相比,中文加提示条件下表现出的跟读行为的儿童比例较高。
先前英语经验较多儿童更倾向予表现出跟读行为。
2003年,张长英则采用动画片语境下幼儿英语语音意识的内隐学习进行了研究。
她主要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并用录像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作补充,以幼儿园小、中和大班87名3.6岁的幼儿作为被试,通过英语动画片这种学习媒体,以英语语音意识的测验结果着眼点,来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不同类型的动画片素材及不同的汉语语音意识的学习方式下的发展特点、内隐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还考察了不同的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儿童在英语语音意识各个指标上的内隐学习的效果,并描述了儿童在观看英语动画片时的情绪表现和行为特点以及儿童对这两种动画片类型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
儿童在观看动画片中存在英语语音意识的内隐学习,且年龄和性别间均无明显差异;
动画片类型对其语音意识内隐学习效果因年龄不同而不同;
儿童先前的英语经验对儿童从动画片中培养英语语音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汉语语音意识水平对应于总的语音意识和各个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不同学习方式除了对因素省略这一指标有显著性影响之外,对其他指标和总的英语语音意识的差异均不显著,且两种方式下的大班儿童的成绩差异不显著;
首音韵脚意识与音位意识的发展早于音节意识的发展,三个方面都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首音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的测验成绩在学过和未学过的两类材料上均超过了机遇水平且无显著差异;
观看动画片中,幼儿的注意力较集中,但主动跟读行为不明显。
2.3学习支持与多媒体语言词汇学习的研究
基于动画片语境学习的英语词汇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先前经验与当前信息反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注意、推理和意义建构沽动。
儿童观看的是完全有英语构成语言输入的动画片,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不知道时候将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测查。
在这种条件下,影响儿童注意和理解的因素至少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第一,对于认识发展水平和先前英语经验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完全由英语构成的语境可能难以提供足够可理解的信息,换言之,它可能超过了最佳输入(i+1)的水平。
第二,动画片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有限。
信息加工的不足。
当学习者面临语言输入,同时他们的注意资源有限时,他们会有选择地注意某些特征,并将他们转移到短时记忆中去。
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已有的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发展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多媒体语境条件下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学习困难,如理解困难1和注意困难等。
2于是,2001年,孙燕青在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中国儿童进行多媒体动画片语境条件下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基于动画片语境的学习效果的三种学习支持:
句子水平的中文翻译、主题提示和目标词预学习。
中文翻译,是指对片中英语语句的翻译。
主题提示,是指学习之前用第一语言口头介绍动画片的主题。
目标词预学习,是指在观看动画片之前先在主试的指导下学习片中单词的发音,然后再让儿童通过观看动画片发现单词的词义。
该研究包括四个实验和两个个案分析。
实验一考察了先前英语经验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词汇的过程和结果。
不同的学习条件下,儿童在语音测验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语义测验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儿童先前的英语经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音模仿和单词再认方面。
与无跟读行为的儿童相比,有跟读行为的儿童更倾向于在单词语义测验和语句语义测验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语音模仿成绩略高于无跟读儿童,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2.4英语语音教学的研究
2.4.1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语音往往是学习这门语言的开始。
于是英语语音教学也往往成为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
语音教与学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第一,语音语调是口语的基础,语音语调学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学习者今后的口语交流能力。
第二,语音与词汇学习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单词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直接的联系。
而词汇的学习又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关键。
第三,语音语调是语言的外在表现。
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如何,语音语调是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在公共、公关场合的讲话,如果语音语调不好,容易受到公众自然的、下意识的、习惯性的排斥。
因此,语音学得不好,容易使学习者在今后漫长的英语学习不断地萌发自卑感和消极情绪,不利于英语学习。
反之,语音学好了,有利于学习者获得成就感,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增强信心。
第四,语音语调风格一旦形成就很难重塑,正如乡音难改一样。
而学习者的语音语调风格似乎又最容易定型。
“对于许多中等语言水平以上的学习者来说,语音语调似乎最容易发生石化(如ssilized)现象”2。
“事实已经证明,对语音语调的重要性的认识本身,就能起到鼓励学习者努力改善其语音语调的作用。
功
2.4.2英语语音学习的年龄因素
6岁是获得第二语言地道语音的关键期;
欧亚玛(Oyan地1976)认为,儿童学习者比青少年及成人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接近本族人的发音。
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幼儿期是内隐学习的“关键期’’,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在语音。
幼儿与成人相比,音域宽、精确区分语音的感受能力及语音的模仿能力与再现能力强、语音的可塑性大、负迁移小,易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
语言学家雅各森(R.Jakoson)曾提出,婴儿期孩子能发出全世界的声音,且这种最初的声音有着普遍的模式。
然而在开始说话时,他们的声音由扩张走向收缩,语音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步“方言化"
1。
实验也证明,儿童对语言的辨别与认知能力和对语音与语调的领悟能力,在6岁以后开始急剧减弱;
婴儿普遍语音的分辨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递减,是年龄的函数。
“如果在青春期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即使是具有天赋的学习者也很难完美地掌握外语的语音系统,尽管他们可以完美地掌握外语的其他方面"
2。
因此,英语的起始学习主要应在语音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4.3英语语音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一,听。
在解决语音教学的问题上,一直都在直觉和分析这两种基本策略之间进行选择。
在Stem语音教学的程序范围中,将strevens的“模仿、训练、讲解’’三步渐进法进一步扩充为四部连续体“暴露、模仿、训练、讲解”。
在其语音教学连续体中,“暴露’’是关键概念。
“暴露(eXposⅢ.e)’’是指“教师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语音材料,这种真实的语音材料可能是一种没有引导说明的录音材料,也可能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场景。
无论哪一种材料,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观察目的语、适应其声音、韵律和语调以及吸收所有这一切的机会刀3。
“听”就是要让学生大量地、用心地听英语母语人士的谈话或者录音、看英语音像制品,包括录像、电影、电视、广播等,让学生充分暴露在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之中。
“对于如何进行语音教学的问题的第一答案是,学生应该尽量暴露在正确的话语之下"
4。
胡春洞提出了一个以听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观。
他认为“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
先听音,后开口和听清发准,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或者听和开口的次序先后不当所致"
他把语音教学中的听分为三类:
模仿性的听,辨音性的听,熏陶性的听。
“熏陶性的听”并不需要学生模仿或分辨,只是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
第二,练。
所谓“练"
,就是操练,即模仿纯正的英语语音,反复练习,直至习惯成自然。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某种形式的反复操练,要想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是很困难的,尽管这种反复操练并不一定要采用长时间的机械模仿的形式”
由于语音操练是一种生理性的、神经性的、肌肉性的技能性操练,其机械性、单一性、重复性、枯燥性等特点,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教学策略来使这种操练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3理论基础
3.1监控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I;
蕊hen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监控模式(neMoIli研Model)在众多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地位极为显著,它或许是迄今为止现存二语习得理论中最具包容性的一个3。
该理论包括五个主要的假设。
第一,习得与学习假设。
作为勋镪hen理论的核心,他对习得(acqllisition)和学习(1e锄ing)作了严格的区分。
I(1洳认为习得与学习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发展方式,他们在获得、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