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04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大纲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

2、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狭义的是指货物结构

八、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

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100%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世纪后半期—19世纪后半期)——第一次产业革命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第三次产业革命

该阶段特点: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5、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分工日趋加强。

 

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动力

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二、为何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第三节西方国际分工学说介评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1、代表人物:

亚当·

斯密,他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2、代表作:

《国富论》

3、内容: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绝对利益理论。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大卫·

李嘉图

2、内容: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生产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1、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俄林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三个结论:

(1)每个区域和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和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四、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出口商品中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而进口品中却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这与要素禀赋理论所持有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第三章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

第一节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值的形成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

(一)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二)劳动强度和价值量成正比

(三)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对国际价值量也有影响

三、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换形态,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四、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价格。

第二节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净贸易条件:

(计算)

N=(PX/PM)*100%

式中:

N——净贸易条件

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其结果大于1时,表明该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其结果小于1时,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第四章贸易政策与理论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贸易政策的概念、目的与构成

(一)概念——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二)构成——1、政策主体2、政策客体或对象3、政策目标4、政策内容5、政策手段

(三)目的——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优化产业结构4、积累发展资金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6、其他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能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一种“不干预”政策,即中性政策。

(二)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以加强本国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了两类贸易政策,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在资本主义较落后的国家,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3、19世纪末到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

4、二战后,贸易自由化

5、70年代中后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6、80年代中后期以来,管理贸易政策

第二节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观点:

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所以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禁止货币出口。

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第三节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

1、理论依据——法国重农学派的理论

2、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2)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组织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二、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

第四节保护贸易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1、理论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

(1)保护对象:

A农业不需要保护。

B一国工业虽然幼稚,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C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2)保护时间:

以30年为最高期限

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盛行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简答)

1、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是国内高度发展或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3、保护的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

4、保护的措施不仅是关税与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

(二)理论依据——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

三、70年代中后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一)政策特点: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3、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二)理论依据——凯恩斯、高德莱

第五节战略贸易

一、战略贸易政策的核心思想是:

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

二、战略贸易政策缺陷是:

(1)信息不完全引起政府决策失误;

(2)贸易对手国的报复印致两败俱伤。

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

第一节关税措施

一、关税概述

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征收是通过海关执行的。

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

二、关税的特点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2、关税的征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4、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三、关税的种类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的流向分类,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进口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最惠国税又被称为正常关税。

(三)按照征收目的,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税。

1、进口附加税又称特别关税,主要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A.反补贴税额一般按“补贴数额”征收,征收反补贴税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

B.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一般以倾销差价征收。

2、差价税被称为滑动关税,属于进口附加税。

3、特惠税,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也叫优惠税。

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

4、普遍优惠制

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特点:

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四、关税征收

按照征收的一般方法或征收标准,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一)从量税

从量税额=商品数量×

每单位从量税

(二)从价税

从价税额=商品总值×

从价税率

(三)混合税

混合税=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四)选择税——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和从量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一种征税。

五、海关税则——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海关税则分为:

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中国)

六、关税的保护程度

1、关税的名义保护率——等于该国对该商品征收进口关税的从价税率

2、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E=T÷

V

E——有效保护率,T——进口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V——该产品的增值比率。

E=(T-P•t)÷

(1-P)

E--表示有效保护率;

T--表示进口产品的名义关税率,t--表示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率,P--表示原材料价值在进口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

七、关税的经济效应(论述)

(一)关税的价格效应——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一般促使价格上涨。

(二)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一般征收进口税在征税国为大国的条件下可以改善征税国贸易条件。

(三)关税的税收效应——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收入的影响。

进口征税对一国税收的影响取决于征税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与由于征税而减少进口,从而减少的税收的净值。

(四)关税的保护效应——征收进口税对进口竞争品国内生产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征收对进口竞争品的国内生产具有保护、促进、扩大的作用。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措施

(一)含义——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二)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2、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三、非关税壁垒的种类(简答)

1、进口配额制

2、“自动”出口配额制

3、进口许可证制度

4、外汇管制

5、进出口的国家垄断

6、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7、国内税

8、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9、进口押金制

10、专断的海关估价

11、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

12、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第三节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措施

(一)出口信贷(案例分析)

1、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出口信贷按借贷关系划分,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卖方)提供的贷款。

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国外的进口厂商(买方)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的条件就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2、出口信贷的特点:

(1)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

(2)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的利率

(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的85%左右

(4)出口信贷的发放一般与出口信贷国家担保相结合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的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优惠性信贷时,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的一种制度。

(三)出口补贴

1、直接补贴——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财政上的优惠

(四)商品倾销——指一国的出口厂商向国外市场低价抛售商品的行为。

分为1.偶然性倾销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3.持续性倾销

(五)外汇倾销

外汇倾销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它具备的条件:

1、本币的贬值辐度大于国内的物价上涨幅度

2、进口国不在同一时间段实行相同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性的措施

(六)其他措施

二、经济特区措施

1、保税区

2、出口加工区

掌握他们的含义即可。

第六章贸易条约与协定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二、内容结构:

1.序言

2.正文

3.结尾

三、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1、无条件最惠国待遇:

无条件、无补偿、自动

英国欧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2、有条件最惠国待遇:

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

美国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二)国民待遇条款

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第二节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一、通商航海条约

二、贸易协定和贸易议定书

三、支付协定

四、国际商品协定(迄今为止,国际上就糖、锡、咖啡、橄榄油、小麦、可可、天然橡胶7种商品签署了国际商品协定)

第七章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概述

一、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经济一体化可分为:

1、优惠贸易安排(是一体化最低级、组织最松散的形式,代表是“东南亚经济联盟”)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代表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代表是目前的欧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二)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1、水平一体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

2、垂直一体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

二、经济一体化组织

1、欧盟——1993年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的正式建立。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枢。

2、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199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它正式成了一个官方论坛。

第二节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论述)

(一)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转移效应

3.贸易扩大效应。

同盟内国家因价格下降而刺激需求的增长,这种需求的增长会使同盟中不生产或少量生产该产品的国家增加进口的数量。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  

6.建立关税同盟后,可以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

(二)动态效果

1、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率提高

2、获取规模经济;

3、刺激投资

4、促进技术进步

5、提高要素的流动性

6、加速经济成长

第八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于1948年正式生效。

2、关贸总协定中的非歧视原则,是通过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体现的。

总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无条件的。

3、“肯尼迪回合谈判”中,通过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

4、第八轮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诞生了WTO,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96年总协定失效。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首次对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谈判。

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

一、WTO的基本原则

1.贸易自由化(允许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

2.非歧视原则(通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待遇条款体现的)

3.关税保护与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4.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

5.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6.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

7.区域性贸易安排

8.透明度原则

9.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二、WTO的成员资格——具有法人资格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

总部:

瑞士日内瓦

1.部长级会议

2.总理事会

3.分理事会(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

4.委员会

5.秘书处

四、政策评审——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九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概述

一、含义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双务”,即卖方的基本义务是交出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货款。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一)具有国际性

(二)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

(三)性质为买卖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价款或者报酬

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6、违约责任

7、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

一、询盘(enquiry)

1.定义:

交易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关于交易条件的询问。

2.效力:

具有法律约束力

3.作用:

是了解价格的一种手段,但询盘可有可无。

二、发盘(offer)

1.含义:

又称发价、报价、报盘,也称要约,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一定的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这些条件达成交易并签订合同的一种口头或书面的表示。

发盘人可以是买方,买方的发盘称为递盘,也可以是卖方。

2.效力:

3.发盘具备的条件

1)必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人提出

2)必须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思

3)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发盘三要素:

货物名称,数量,价格)

4)发盘必须送达受盘人,发盘送达受盘人时开始生效。

(到达生效原则)

4.发盘的撤回

1)定义:

发盘尚未生效,发盘人采取行动,阻止发盘生效的行为。

2)条件:

撤回通知在发盘送达受盘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盘人。

5.发盘的撤销

发盘到达受盘人之后发盘人采取措施阻止该发盘生效的行为。

撤销通知必须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到达

6.发盘的不得撤销

1)发盘中注明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明发盘是不可撤销的。

2)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发盘,而且已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行事。

7.发盘的失效

1)还盘

2)发盘被依法撤销

3)有效期届满

4)发生不可抗力事件

5)在发盘被接受之前,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或法人破产

三、还盘(counter-offer)

1.定义:

不完全同意原发盘的内容,对发盘提出了修改意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示出来。

具有法律效力

3.实质:

是一项新的发盘,使原发盘失效

四、接受(acceptance)

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申明或行动向对方表示同意的行为。

2.接受具备的条件

1)必须由特定受盘人做出

2)接受必须表示出来(口头、书面、行为)

3)接受的内容要与发盘的内容相符

4)接受要在发盘的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3.逾期接受——不管受盘人有无责任,效力完全取决于发盘人。

4.接受的撤回:

撤回通知在接受通知到达之前或与接受同时到达发盘人。

5.接受不能撤销

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发盘+接受=合同

二、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简答)

1、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2、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3、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

4、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5、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三.签订书面合同

(一)类型

1.正式合同2.确认书

3.协议4.备忘录

5.意向书

(1-3具有法律约束力,

4-5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书面合同的内容

1.约首:

合同名称、编号、订立日期、地点、当事人名称、地址、传真、电话、意愿保证文句。

2.正文:

主要交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