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固定疗法.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486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9.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固定疗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中医固定疗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中医固定疗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中医固定疗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中医固定疗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固定疗法.ppt

《中医固定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固定疗法.ppt(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固定疗法.ppt

固定疗法固定疗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外固定外固定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

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

外固定的理想要求能有效地稳定损伤局部,消除不利损伤修复的有害因素;在保证固定作用可靠的前提下,允许患肢肌肉与关节有较大范围的活动度;能根据患肢肿胀变化,及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以保证其固定效能;外固定对肢体软组织及血运应基本无影响。

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夹板的材料性能可塑性可弯曲成各种形状,以适应肢体各部位的外形及生理弧度。

韧性具备足够的支持力,固定过程中不致弯曲劈裂或折断。

弹性能适应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肢体内部压力变化发挥持续均衡加压的作用。

易透性能被x线穿透,便于复查。

吸附性及通透性便于体表汗液散发及皮肤散热,不致发生皮炎和毛囊炎。

质地宜轻不额外增加肢体的重量,不影响伤肢的功能活动,不加大骨折端的剪力。

夹板固定压力垫(固定垫)作用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的良好的位置,并有轻度矫正残余移位的作用。

固定垫的材料应质地柔软,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能维持一定的形态,有一定的支持力、能吸水,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固定垫内可置金属纱网或金属丝,便于x线检查识别其位置。

种类:

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抱骨垫、葫芦垫、横垫、合骨垫、分骨垫、大头垫、空心垫等。

使用方法一垫固定法、二垫固定法、三垫固定法夹板固定扎带绑扎松紧度:

扎带绑扎好后,以能不费力地拉动扎带,在夹板上面上下移动1cm为宜。

夹板固定的包扎方法有简单包扎法及续增包扎法。

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密切观察伤肢血运;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定期进行x线检查;及时指导患者练功。

小夹板固定的优点

(1)无创性固定:

对肢体组织无损伤,能用于老人、小儿以及不能承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四肢骨折的固定治疗。

(2)取材方便:

树皮、木板、竹片、胶合板、硬纸板、塑料夹板、铝板、等均可制成夹板应用。

(3)操作简单:

尤其是对于胫腓骨、肱骨、尺骨或桡骨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治疗,在广大基层医院及边远地区医院也均可很好地实施。

(4)不超关节固定时有利于骨折邻近关节的早期活动锻炼,可以避免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5)观察、调整方便:

一旦发现骨折对位或对线不良、指或趾端缺血等问题,可随时进行调整。

(6)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价格低廉:

医疗费用低,病人乐意接受。

小夹板固定的缺点

(1)小夹板固定属于间接固定,不适用于斜形、螺旋形和粉碎性等不稳定性骨折。

因为小夹板固定这些骨折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甚至发生骨折畸形愈合。

(2)小夹板的固定把持力有限,不适用于单独固定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丰厚,即使小夹板包扎固定很紧,骨折端仍有可能在肌肉内发生移位。

因此,股骨骨折需用小夹板固定时,可与骨牵引配合进行治疗。

(3)小夹板固定治疗的病人需经常复诊,由医师经常对小夹板进行调整。

这是因为随着肢体固定后肿胀逐渐减轻,小夹板容易发生松散而影响固定效果,甚至造成骨折移位。

(4)小夹板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软组织压迫溃疡、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缺血性坏死。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现场急救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闭合性四肢骨折复位后的固定

(1)对上肢长骨及胫腓骨骨干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好。

(2)肱骨骨折宜用小夹板加外展支具固定,可防止骨不连或肩关节僵硬。

(3)胫骨或股骨不稳定骨折因肌肉的收缩力,易产生成角或缩短移位,可用小夹板配合牵引治疗。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四肢开放性骨折

(1)早期不宜采用,因有伤口,局部加压不利于愈合。

(2)但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可考虑使用。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畸形愈合后的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折骨矫形后,复位满意且稳定者小夹板固定的禁忌证1)患肢严重肿胀,指或趾端苍白或紫红,表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危象者。

(2)前臂或小腿肿胀明显,怀疑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尺桡骨或胫腓骨骨折,用小夹板固定易加重肢体肿胀,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创面较大的开放性骨折,术后需经常换药,缠包小夹板十分不便,骨折端也容易发生移位。

(4)患肢伴有较大面积皮肤擦伤的四肢骨折。

(5)伴大面积创面感染、伤口需要换药的骨折。

(6)骨折伴有神经损伤,小夹板固定有可能加重神经损伤。

(7)不能住院治疗,而又不能经常来医院就诊检查的骨折病人。

因为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经常随患肢的肿胀减轻而变化,因此需经常检查其松紧度,防止因过松导致骨折再移位。

石膏固定利用熟石膏遇水可重新结晶而硬化的特性将其做成石膏绷带包绕在肢体上起固定作用,这种固定方法称为石膏固定。

临床分为石膏托、石膏板和管型石膏。

石膏固定石膏绷带的性能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优点

(1)石膏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也不昂贵,适合各级医院广泛应用。

(2)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农村边远地区基层医院、现场抢救及战地救护等均可用。

(3)石膏固定对组织无损伤,属于非侵袭性外固定。

(4)石膏塑形能力好,结晶干固前柔软如稀泥,可根据肢体不同部位的凸凹和屈曲形状进行各种妥贴成形,干固后不变形,便于塑形定型固定。

(5)石膏干固迅速,510min即可硬化成形,便于固定和保护肢体。

(6)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用热水浸泡石膏卷缠包石膏后,在15min内即可硬化成形,石膏干后坚实,固定可靠。

(7)具有一定的矫形作用,利用楔形切开可矫正骨折残留成角畸形。

(8)管型石膏利用三点挤压塑形,可矫正骨折成角畸形并预防骨折再移位。

(9)石膏对x线有半通透性,石膏固定的肢体摄x线片仍可清晰观察到骨折对位和对线情况。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缺点

(1)不便于随时调整,石膏一经成型即坚实牢固,当肢体损伤后继续肿胀时,则会影响肢体血运,甚至出现缺血坏死;当肢体肿胀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消退,固定部位又会出现相对过松而致骨折再移位。

(2)更换石膏操作繁琐,当石膏固定不理想,需要重新复位固定时,或长期固定影响肢体发育时,均需拆除石膏予以更换,十分不方便。

(3)固定时间长时,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4)开放性骨折或有感染创口的肢体用石膏固定,石膏被脓血污染易发生恶臭及加重损伤部位的感染,伤口换药也十分不便。

(5)石膏沉重,不便于患肢锻炼和行走;冬难驱寒,夏难透热,皮肤得不到清洁护理而易产生皮炎等。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适应证

(1)骨科创伤急救石膏在骨折等现场急救时可作临时固定,以控制患部活动,防止损伤加重。

(2)战伤处理战场上对一些烧伤、软组织伤及骨折等,在作简便可靠的石膏固定后,可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损伤修复,有利于伤病员的搬送,减轻痛苦,预防损伤加重,为接受进一步治疗提供安全保证。

(3)闭合、稳定性骨折与脱位的固定大多数的骨折、关节脱位在复位满意后都可选用石膏固定,维持骨折或关节脱位复位后的体位,有利于修复。

(4)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固定可控制患部活动,降低关节内压,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使病变局限,预防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

(5)骨与关节结核的固定石膏固定可预防病理性骨折、肢体畸形,有利于使病变局限,减轻疼痛,促进结核早期愈合。

6)骨性或肌性畸形矫形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矫形位置,防止畸形复发。

石膏加牵引治疗关节挛缩,加撑开器治疗膝内外翻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的固定还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畸形预防。

(7)肌健转位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肢体体位,保证转位肌腱的修复。

(8)神经、血管或肌腱吻合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肢体体位,保证组织修复和愈合。

(9)关节成形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矫形位置保证组织修复和愈合。

(10)关节融合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关节位置,保证关节顺利融合。

(11)植骨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植骨块对位,保证骨愈合。

(12)皮瓣移植后的固定大块带蒂皮瓣、皮管的移植后,为保证其成活常需在取皮与植皮部位以石膏固定。

固定无一定标准,原则上要求固定可靠不影响皮肤生长即可。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石膏固定者,应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2)创面或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

如果选择石膏托固定,骨折有可能发生再移位;如果选择石膏夹托或石膏管型固定,则不便于伤口换药等相应处理。

(3)合并大块皮肤挫伤或缺损的骨折。

(4)不稳定性骨折或脱位,包括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及双重骨折等。

(5)陈旧性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因原来已有较长病程,如果继续石膏外固定,极有可能造成骨折邻近关节的僵硬和功能障碍。

(6)年老体弱的骨质疏松病人。

石膏外固定会加重病人的骨质疏松。

(7)肺心病、哮喘及支气管炎病人的胸椎骨折。

(8)孕妇胸腰椎骨折。

(9)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长时间石膏固定影响发育者。

(10)伤口发生厌氧菌感染者。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内有无衬垫可分为有衬垫石膏和无衬垫石膏。

有衬垫石膏又称衬垫式石膏,即在石膏与皮肤之间加衬垫,将整个患肢自近而远用棉花垫或软布衬垫包好,然后再缠包石膏绷带,以保护骨骼隆起部位的组织不被受压。

选用的衬垫有弹力筒子纱、棉垫或毡垫等,放置衬垫的部位视固定范围而定。

多用于创伤后和手术后可能发生肿胀的患肢固定,对于肢体肿胀有缓冲余地。

一般制作石膏背心、肩部人字石膏、石膏裤等需用弹力筒子纱和棉花垫,四肢的石膏管型用弹力筒子纱,石膏托则选用棉花垫。

无衬垫石膏在石膏与大部分皮肤之间无棉花衬垫,仅在骨隆起部位放置衬垫,在肢体缠绕一层绷带后,将石膏绷带包绕其外。

其特点是固定效果好压力均匀,石膏薄而质轻,不易滑动。

多用于损伤较轻或手术较小,一般肢体不会发生严重肿胀的肢体固定。

但如果应用不当,可引起血运障碍、神经麻痹或形成压疮等。

因此对新鲜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感染有肿胀趋势者及术后有预期的反应性肿胀等均不能用无衬垫石膏。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

(一)石膏托:

适用于四肢稳定或不完全骨折、软组织损伤及肢体肿胀严重者。

操作方法:

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将l0-14层石膏条贴敷于肢体后侧或前方,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

石膏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包扎,一旦发现肢体肿胀影响血运,容易剪拆。

但当肢体肿胀减轻后,固定的稳定度和牢固度均减低。

另外,石膏托较薄或石膏质量欠佳时,容易在肢体关节部位出现折断情况。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石膏夹托:

适用于四肢稳定骨折或多段骨折、肢体肿胀严重者操作方法:

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分别将两条10-14层石膏长条贴敷于肢体后侧和前方,前方石膏条稍短,后侧石膏条稍长,石膏条外面再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

与石膏托相比,石膏夹托固定更为稳妥、牢固,大大增加了固定强度,即使肢体肿胀消退后,对石膏夹托固定稳定度的影响也不太大,必要时只需再加缠一层绷带即可;与管型石膏相比,石膏夹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旦发现肢体肿胀影响血运,容易剪拆。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U形石膏:

与石膏夹托稍有不同的是肢体两侧石膏条相互连接,没有断开,适用于上臂、前臂、足和小腿的骨折、踝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挫伤等。

操作方法:

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将一条10-14层石膏长条贴敷于肢体两侧。

若为肱骨近段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肩部;若为肱骨远段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肘关节的尺骨鹰嘴部,若为尺桡骨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肘关节肱骨骨髁部;若为胫腓骨骨折或踝关节脱位、软组织挫伤,u形底部应跨过跟骨足底。

石膏条外面再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管型石膏:

适用于四肢稳定骨折。

操作方法:

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尤其是骨骼隆起部位如内外髁、跟骨结节等部位应衬垫较厚的棉花,将68层石膏条贴敷于肢体后侧,用石膏绷带绕肢体逐层缠包,般约需68层,尤其关节部位应反复来回多包几层,以增加固定强度。

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根据石膏外形可分为头颈胸石膏、颈部石膏、躯干石膏、肩部石膏、上肢石膏、髋部石膏、下肢石膏等几大类。

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头颈胸石膏:

主要有小型头颈胸石膏、大型头颈胸石膏和头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