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522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讲话稿Word下载.docx

加快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永久性论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等,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双招双引”。

成功举办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全球推介、首届儒商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香港xx周等重大活动,扩大xx对外影响力。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我们完善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济莱行政区划调整,高水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方案,支持枣庄、德州、聊城、滨州提升综合竞争力。

深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完善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xx、xx、烟台、菏泽等机场新(改扩)建加快推进;

港口一体化运营进入实质阶段;

全面构建“四横六纵三环”现代化高铁网络,济郑、鲁南等6条高铁已开工或即将开工;

实施“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路网规划,18条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顺利实施,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框架。

  围绕以上重大发展布局,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力度,先后出台非公经济发展10条和国企改革10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

推出人才新政20条;

实施了稳定和扩大就业20条,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11条及两个26条。

全面推行“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扩权强县、园区体制等重点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

出台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着力推进51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首批推出15个改革成果,搭建起制度创新“四梁八柱”。

  我们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转作风纠“四风”,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可以说,全省各项工作全面“起势”,“夯基垒台”的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点工作强势突破。

特别是全省上下化共识为共为,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各级干部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劲头持续高涨。

全省人民普遍感到,“xx在变,在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省人民期盼的方向变”。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战略安排催人奋进。

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如果不能扑下身子抓落实,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我们要以坚定“两个维护”引领落实,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最高的政治原则、最大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做好xx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要以落实成效体现“两个维护”,我们既定的目标思路和工作布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定的。

抓好各项部署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纵深突破,就是坚定“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1亿多xx人民的共同期盼。

下面,我就如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讲5点意见。

  一、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抓落实,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必须切实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

  扑下身子抓落实,先从精简会议文件抓起。

“文件下发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会议研究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

关键在于提高会议文件的质量,保证会议文件精神的落实。

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理一理,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事关拍板定事、研究政策、解决问题的会议,要及时开、开精开好,文件要及时发、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确保规定和议定事项落实落地。

  要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

严格落实会议审批和报备制度,各级一律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能合并召开的一律合并召开,能开视频会的一律不集中开会,能现场办公解决的事情一律不开会。

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提倡开短会,一律不得要求无关人员层层陪会;

省里直接开到县乡的视频会议,市县如没有新的具体措施原则上不再开会。

今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量要减少1/3以上。

  要下决心精减文件、改进文风。

提倡发短文,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

凡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一律公开发布。

严格行文规范,各部门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直接行文,今年全省各级制发文件数量要减少1/3以上。

要切实提高文件质量,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凡没有结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原文转发执行即可;

不能费时费力照抄照搬,只将”全国”“全省”改成“全市”“全县”,制定出所谓的“新”下发文件,搞“上下一般粗”。

文件要务实管用,除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规划外,原则上不得超过3000字。

  要下决心清理各种简报。

能通过网络办公系统传递的,一律不发纸质简报;

各级党政部门常规性和日常性业务工作一律不发简报;

省级各议事协调机构及办公室、省直各部门只保留1份简报;

新增简报必须按程序报批,今年全省各级简报要压减1/3以上。

  要下决心解决各类报表材料过多过滥问题。

过度依赖材料报表调度工作,必然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实之风,也必然加重基层负担。

各级都要研究“瘦身”办法,把“控量减负”的重点放在乡镇。

省直各部门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盘点”,今年要求基层上报的报表材料一律压减50%以上。

未经法定授权或省委省政府批准,任何部门不能要求下级党委政府上报材料报表,不得要求下级党政负责同志签字“画押”。

严格控制各种总结和报告,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除了按中央规定、省委省政府要求向上级报告工作外,其他一律不报。

  由省委和省政府“两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对各级各部门精文减会情况,定期向省委常委会汇报,并公开通报结果。

整治效果要体现在各级干部对自主支配时间的感受上,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扑下身子抓落实,先从深入基层一线干起。

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是“施工队长”。

抓落实的“岗位”,主要不在办公室、会议室,不在文件堆、资料堆里,也不在网络和“微信群”里。

去哪里抓落实基层一线!

  问题要在一线发现。

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平时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有的地方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

省委决定,省委常委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方式,掌握第一手情况。

各级都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政策要在一线实施。

省市领导机关都要建立基层联系点,“点对点”联系乡村、社区、企业、工程项目等。

要在基层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省直部门带头蹲点“解剖麻雀”,现场模拟评估,对政策及时修订完善或提出修改建议。

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空头政策”“无效文件”,要倒查部门责任。

今年3月底前,省直各部门都要对近两年下发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梳理,责任不明确的,补充下发责任清单;

今后出台政策性文件,一律逐条明确部门责任。

  工作要在一线推进。

领导干部要用“身影”指挥,不能用“声音”指挥。

如果抓项目的不到现场,管工程的不进工地,抓流通的不去市场,管宗教的不去宗教场所了解情况,岂不如同“农民种地不下田”,哪有不误工误时的道理要推广“专班推进法”“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

省新旧动能转换各“专班”,要办公在现场、服务到基层。

省市两级部门,凡有项目审批、资源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职能的,每月要有1周左右时间在一线,做到“只帮忙、不添乱”,强化过程指导和服务。

  扑下身子抓落实,先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

好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

“要想锅里水烫,必须灶里火旺”。

各级主要领导是抓落实的关键,要亲力亲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从省委常委做起,省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同志都要以上率下,带头抓重点工作跟踪问效,除了本职工作、分管工作外,每人牵头负责推动2-3个全局性重点项目或重大事项;

带头到所联系市县(企业、商会)推进“双招双引”,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

带头联系服务企业,重点进行政策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解决“卷帘门”“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带头抓制度创新试点,领题承担重点改革事项,以点带面抓推进;

带头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解决实际问题,抓短板、强弱项;

带头到精准扶贫“联系点”“联系户”察实情、办实事;

带头落实信访“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公开接访”制度,今年对10年以上的信访积案要全部“清零”,5年以上的要化解50%以上,省级领导按职责分工,负责分管领域的积案化解任务,并实行每月销号制度。

要尽快开通“省级领导直通车”,各县(市、区)每年提报1个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直接呈报省委和省政府,实行主管或分管领导提级调度,涉及重大事项和建议,县委书记可直报省委。

同时开通“厅长直通车”,建立县委书记、县长与厅长直接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瓶颈制约。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

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的作风、以奋斗者的姿态,掀起改革发展新热潮!

  二、鼓足干劲,振奋精神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充沛顽强的斗争意志。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反观自己在不在状态,自问几个“为什么”。

当前特别要:

一问自己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境界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工作目标,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同样一项工作,是争创一流,还是满足于过得去,结果截然不同。

目标定位低了,即便看上去落实了,也只能是一种“低水平”落实。

二问自己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落实就要担当,干事就会得罪人,有时既要受累,还要受气,甚至受罪。

拿经济工作“六稳”来说,哪一“稳”不需要攻坚克难有的同志遇到问题,往上交、往下压、往外推、往后拖,导致一些工作“空转”,根子就在于缺乏担当。

三问自己有没有一抓到底的激情领导干部一时有激情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激情。

特别是遇到难题、碰到“钉子”后,更能识出“烈火真金”。

同样是打“三大攻坚战”、拆违拆临,有的“大干作小难”,有的“小干作大难”,还有的“不干老作难”,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激情。

四问自己有没有常抓不懈的执着很多工作需要持续抓、反复抓,像正风肃纪、社会治理,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很容易半途而废。

之所以问这几个问题,因为境界决定干事的层次,担当彰显干事的胆识,激情折射干事的气魄,执着反映干事的定力,这些都源自于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具备了良好精神状态,没有办法可以找到办法,没有能力也能提高能力,落实也就有了内在动力和基本前提。

  良好的精神状态,既靠自觉内生,也靠环境催生。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干部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一个“强磁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有责任创造和推动形成这样一种局面。

  要“拉高标杆”激发斗志。

目标是前行的动力。

我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目标,要靠每个系统、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一个个具体目标来支撑,靠一个个强市、强县、强企、强产业来实现。

各级各部门都要拉高思想境界的“标杆”、前推发展理念的“起跑线”。

像新旧动能转换,更是标准决定成败,如果甩不掉低端产能的“坛坛罐罐”,就无法让优质资源向高端产业和项目集中,就迈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大步子。

各项目“专班”对所有入库项目,要组织专家逐一进行实地评估,确保质量和档次,决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落后产能。

今年起,每半年对项目库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吐故纳新。

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从省直各部门做起,在全国确定“对标”单位,各市县也要确定“对标”城市,建立对标清单,拿出具体方案,比有目标、学有行动、赶有措施、创有成果。

  要“正确用人”激活动力。

“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选人用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

干部是要干事的,正如军人要打仗一样,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要大胆使用《亮剑》中“李云龙式”的干部,这类干部政治可靠、对党忠诚、能打胜仗,但不见得受个别领导“待见”;

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但容易“得罪人”;

直来直去、个性鲜明,可能会被认为“不灵活”“不成熟”。

这类干部推荐时即使“得票”不最高,也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放到重要岗位,让他们脱颖而出,为xx多造就一些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

今年起,组织部门考察干部,要探索设置“落实力考察评价”项目,对善抓落实的干部,要给予特别关注。

重点考察干部干了哪些真事、大事,干了哪些群众点赞的实事、好事,解决了哪些过去遗留的硬事、难事,在干事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显示出什么才干,群众怎么评价等。

要大胆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表现优秀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突发事件、斗争一线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

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

对于那些不敢担当、不抓落实、贻误发展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

  要“奖惩分明”激昂干劲。

古人说,“赏罚不明,百事不成;

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各级都要激励先进、鞭挞落后,大张旗鼓表彰奖励担当负责、狠抓落实的单位和个人。

省委、省政府将加大表彰力度,组织部和人社厅要探索创设“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等;

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现在,基层仍有“等靠要拖”现象,遇事“等”上级的意见,“靠”上面推着干,“要”条件讲价钱,能“拖”则拖,好像工作与己无关。

各级都要瞪起眼来、拉下脸来,坚决予以克服和纠正。

对任何工作,都要有功论功、有过追过,奖章要挂在具体人“胸前”,奖金要发到具体人“手里”,板子要打在具体人“身上”。

  要“容错纠错”激励担当。

这方面的政策规定都有了,但整体上执行还不到位。

各级都要研究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措施,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分担制度。

有些勇于担当任事的干部,往往冲在前面,因无意过失绊倒了、摔了一身伤,如果再被打上几板子,既不尽人情,又挫伤了积极性。

不能让好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这是上一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

各级要正确使用“问责”手段,不能搞“泛化问责”,决不允许用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防止“洗碗效应”,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

对被问责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据表现和业绩,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

  要“严惩诬陷”激扬正气。

一些担当干事的同志,有时会受到误解、非议、甚至诬告,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敢于为他们说话,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去年以来,省纪委公开通报了11起诬告陷害党员干部案件和不实举报的典型问题,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激浊扬清,打击歪风邪气,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散布谣言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让别有用心者受到惩戒,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壮胆。

  要“关爱基层”激发热情。

基层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各级要设身处地关心爱护、体贴体谅基层干部。

省委出台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意见”,但有些地方落实得不好,要下决心解决落地问题。

要拓展县乡干部成长空间,重视培养优秀基层干部,乡镇事业身份的同志很多是骨干,组织部、编办要拿出具体方案,合理设置相应岗位,突破他们成长进步的“天花板”。

要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落实乡镇工作津贴补贴政策,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

像有些基层同志加班无法就餐的问题,要研究具体解决办法。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让每一个党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成为干事创业的前沿阵地,形成“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

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震聋发聩!

所指问题,我省干部队伍中都存在,有的表现还很突出。

如何提高抓落实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关键要做到善学、善谋、善作、善成。

  提高“善学”的本领。

领导力首先是思想力,思想力取决于学习力。

各级要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加强专业学习、政策研究,加快知识更新,跟上时代步伐。

省委决定,今年起加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力度。

同时,在去年基础上,今后每年选送200名左右优秀厅(处)级干部到国家部委、中央金融机构(企业)、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

遴选300名左右干部实行省市县、企事业单位交流任(挂)职;

选送100名左右中青年党政人才到国(境)外培训。

干部在斗争中历练,是最好的“堂”。

“长角的动物啃不了骨头,温室里的苗木长不成大树”。

我们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主要是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改革,同时也是培养锻炼干部。

各级干部要注重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增长本领,敢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考验,主动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多经历一些“热锅”的煎熬,多经受一些实战的摔打。

干部成长规律,就是每解决一个矛盾,自身就提高一步;

解决的矛盾越多越大,能力提高就越快越大。

  提高“善谋”的本领。

决策是落实的起点,很多工作是从脑子里先“开局”,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

领导干部应当比别人看得远一点,这需要把握规律和趋势。

有的同志抓工作,总是强调没人、没钱、没资源。

如果什么条件都具备了,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干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借的是天地之势,借的是时空转换;

赵括“兵败长平”、马谡“痛失街亭”,败在“空谈误国”,败在“纸上谈兵”。

海南有个蜈支洲岛,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短短两三年就打造成5A级景区,年门票收入超过3亿元。

我省沿海无人岛屿有500多个,是不是可以在保护性开发上做一些探索。

最近,曲师大策划了“中国教师博物馆”项目,得到了教育部肯定和支持,这件事就很好。

“善谋”要集思广益,决策环节参与面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共识、推动落实。

省委、省政府确定,研究经济工作的某些专项会议,要邀请企业家、商会代表参加;

凡民生决策,尽可能多请群众代表参与;

凡专业决策,尽可能多请专家学者参与;

凡社会治理决策,都要进行风险评估;

凡公益性决策,原则上要实行公开“听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开门决策”意识,逐步实现制度化。

  提高“善作”的本领。

抓落实要运用好辩证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收“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毛主席指挥战争的艺术,就是抓落实的光辉范例。

一些事关战略全局、看似很“小”的战役,也紧紧抓在手上,亲自发电指挥,“四战四平”52天,先后发了十几封电报;

而对一些看似规模不小、但大局已定的战役,则放手交给一线指挥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经济转型升级,早在2008年视察xx时,就要求xx重点做好“新、特、优”三篇;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xx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提出明确要求,切中了xx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要害,为我们聚焦聚力抓重点、锲而不舍抓落实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全局性战略重点,其关键是产业、核心是项目,只有抓好无数“小中见大”的具体事,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上“趟出一条路子来”。

这要靠一条条具体改革措施,靠一个个具体招商项目,靠一家家具体公司企业,靠一项项具体创新技术。

各市县要对在手项目、现有企业、技术、产品排排队,有多少创新企业和平台,几家有望上市,几个能培养成行业“隐形冠军”,几家能成长为“瞪羚”“独角兽”,几个首台首套,几个驰名商标等,要拿出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