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506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改革讲课课件1Word下载.docx

三我国高考更加标准化、现代化

招生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命题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国家高考题库的建立命题入围

命题流程命题规范严谨公正

考务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阅卷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评价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

命题中心考务中心评价中心

全国统一考试分省自主命题

四高校自主招生的探索

有助于高校自主办学

(1)适应不同类高校对考生

的选拔---考生个性

(2)更高能力的考查

(3)有一定的难度

(4)不会离开高考的命题思路

五严重存在备考复习的盲目性

1不知道新课标高考的特点及命题思路

2用题海战术对付高考

3错误的导向

母题揭秘高频考点高分战策

第二个问题

高考命题思路

高考改革的原则:

三个“有助于:

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命题思路一】

只对《考试大纲》负责,没有对《教学大纲》负责的义务

《考试大纲》是带有纲领性的文件,是命题的依据;

评价试卷的依据;

备考的依据。

命题要严格依据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组卷、命题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的关系

高考命题只对《考试大纲》负责,没有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负责的义务。

要学习、使用《考试大纲》

启示我们:

1高考复习要根据《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是具体的解释。

2弄清《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3关于《考试大纲》的解释

【命题思路二】

坚持以“能力立意”编制试题命题原则

一以“能力立意”编拟试题的原则

就是把考查学科的能力作为考试的主要目的(放在第一位),根据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来选择知识,做试题的载体,自由剪裁知识,搭配内容,不过多的考虑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设问也是从考查的能力出发的,选择角度、方式及层面。

二高考能力考查的内容

根据高校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中学生学习阶段所能达到的能力程度。

三种能力:

1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高考试题所涉及到的,都是同一知识块的若干知识点,或者几个知识块中若干知识点。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具备组合多个知识点,回答问题的迁移、组合的能力。

2创新能力

高考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方法,体现考试的创新精神。

3探究能力

就是通过试题的情境,给考生铺设人类已经认识内容的活动环境,让考生在搜集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激活学生运用形成的知识网络,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探索能力。

【例1】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

)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

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三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烷烃中脱去2mol氢原子形成1mol双键要吸热。

但1,3-环已二烯(

)脱去2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已二烯(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填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1种

(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说明]本题通过考查内容展示了人类对苯结构的认识过程,以及科学研究与发现的一般规律。

解答此题就是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

问题:

C6H6的分子结构?

假设:

由于C6H6高度不饱和(题示信息),苯可能是含有三键且无支键的烃。

验证: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初步结论:

苯为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凯库勒模型)。

质疑:

凯库勒的结论只能解释苯的部分性质。

最后结论:

根据第(3)、(4)小题中提供的信息推出第(5)小题的结论。

即:

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第(5)小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此题以科学发展史中的某些素材为内容,创设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情境,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

)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的过程,让考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去解答问题,从中感悟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有利于中学化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培养

【命题思路三】

编制试题要“起点高落点低”

所谓“起点高落点低”,就是从考查考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选择社会、自然、科技、自我的贴近考生生活的情境,编制试题,通过考生对试题的解答来考查考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起点—试题的立意是考试学科的基

本理论

落点—试题情境是贴近考生的生活

实际

【例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应作用。

2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3可以调动人们的精神能量,体现了

意识对物质的特殊作用。

4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说明】这是一道起点于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选择题,而落点则是胡杨树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考生要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胡杨树的分析,反映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A是正确答案

【例2】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请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例3】2012年高考文综试题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

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

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例4】高考理综试题

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在2010年10月报道,俗称“一滴香”的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右下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6O3

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和还原反应

  D.该有机物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例5】新课标文综试题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③D.③④

【说明】

本题是一道以环保题材的哲学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原理的掌握情况。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联系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把握本质联系,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故应选A项①②组合。

材料反映的是本质联系,而非偶然联系,如果是偶故③应予以排除。

作为创新观念的意识不能直接发挥改造世界(这里应指客观世界)的作用,表述错误,应排除。

[例6]2012年自主招生政治试题

2004年徐悲鸿《巴人汲水图》拍卖1650万元。

(1)从艺术创作角度谈看法

(2)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出发评价个人艺术品投资行为谈看法

[例7]2012自主招生试题

校车谈“必要性”“困难性”“思路”“基本原则”

要关注生活、关注实际、关注热点(“三关注”是新课程的要求),高考命题考查的是考生基本理论掌握的水平,不考名词的概念,考查考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思路四】

试题设置具有真实意义的情境,力求贴近科学探究的环境

高考命题强调试题的情境来自生活,来自科学研究和其他方面,试题本身应具有趣味性,贴近考生的生活实践,有一种亲和力,可以激发考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使考生感到所学的学科与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增强适应社会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考一般从四个领域创设新的情境:

(1)人与自然

(2)人与社会

(3)人与文化

(4)人与自我

高考在创设有意义的新情景时主要采用两种途径:

(1)提供新材料,

(2)改变提问的角度。

解答这类题,要求考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24.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

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

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

大小。

(2)

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

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

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例2】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说明]本题以国际淡水年为试题的情境,因为淡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需要,人类健康、粮食生产、能源和全球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感到亲切,又因为地球表面有70%为水,而淡水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又被冻结在冰盖中,只有不到水蕴藏量的百分之一的部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这样的情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危机感,激发人类去思考、探究,寻求出路。

【例3】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划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沙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说明]本题是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的,探究的内容是近几年在我国北方作恶的沙尘暴——“白风暴”中盐尘的来源。

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题干对“白风暴”做了解释,并以地图的形式给出了发生“白风暴”的地区的地理特征信息,如等高线及山峰、河湖、经纬度。

【例4】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发现,

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

第二,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

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

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第三,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

中学生使身听、

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

同学们了解到,

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

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

第二,目前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埋,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第三,提取废旧电池中的有用材料加以再利用,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估计,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利2万元左右。

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

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

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说明]这是一道高考政治试题。

本题以某中学5名学生探究“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为试题的情境,提供了他们的调查情况,让考生假如参加该探究小组,回答试题设置的三个问题。

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考生身边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个人、社会、人类的生存,意义很大,能激发考生的探究兴趣。

【例5】高考文综试题(2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发展,近年来,到美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2)运用社会意对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

(3)结结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4分)

【例6】

[物理——选修3-3]

  

  某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在接近山顶时他裸露在手腕上的防水手表的表盘玻璃突然爆裂了.而手表没有受到任何撞击,该手表出厂时给出的参数为:

27℃时表内气体压强为1.0×

105Pa(常温下的大气压强值),当内外压强差超过6.0×

104Pa时表盘玻璃将爆裂.当时登山运动员携带的温度计的读数是-21℃,表内气体积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①通过计算判断手表的表盘是向外爆裂还是向内爆裂的?

  ②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多少?

试题的真实情境是对命题老师编制试题要求,但不要去刻意去搞热点问题

【命题思路五】

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例,设计开放性的试题,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考查科学探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以前的标准化考试试题为了便于统一阅卷,降低评分的误差,多为封闭型的选择题,由于答案唯一,思维的方法唯一,束缚了考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和结果,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题。

高考在这方面采取了三开放的原则:

(1)内容开放;

(2)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开放;

(3)答案开放。

从而发挥考生的个性特征,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答案开放

【例1】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

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右图。

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

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

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3)原上层液体是。

(4)原下层液体是。

(5)搅拌后的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现象是。

[说明]这是一道答案开放的化学试题。

此题改变以往实验题的设计模式,将互不相关的两个实验(电解和萃取)装置及操作,组合在一套实验装置中。

相关基础知识在这套装置和实验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立足基础知识(技能),着眼综合能力的考查思想。

【例2】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礼记·

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

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

……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

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鱼斋遗书》

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开放性的历史材料解析题。

试题提供的三段材料从春秋、秦、汉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上,揭示了各民族间的逐渐融合和华夏文化的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的历史事实,让考生从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得到启发。

【例3】新课标高考文综试题(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管又能而禄有功”的原则,飞出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生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狡猾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材料二

  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课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植物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开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位上中,一最二善位上下……居官谄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委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新暨土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宋对“德”、“才”的新认识。

【例4】2012年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

                                       

(2)内容开放

 【例4】2012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