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7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孟德尔遗传定律专项突破 专题卷适用全国Word格式.docx

阔叶有绒毛♀:

阔叶无绒毛♀:

阔叶有绒毛♂:

阔叶无绒毛♂:

细叶有绒毛♂:

细叶无绒毛♂=6:

2:

3:

1:

1。

则这对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B.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C.BBXaXa、bbXAY或bbXaXa、BBXAYD.BBXAXA、bbXaY或bbXAXA、BBXaY

【解析】两对性状分别统计:

子二代雌性全是阔叶,雄性有阔叶和细叶各占一半,所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所以亲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

子二代雌性和雄性都有有绒毛和无绒毛两种表现型,比例多少3:

1,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基因型都是Bb,所以亲代基因型是BB、bb。

选D。

5、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

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 

A.27,7B.16,9C.27,9D.16,7

6、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全为宽叶雄株

A.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bXb导致个体致死

C.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

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

【答案】B

【解析】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A正确;

无窄叶雌株的原因可能是Xb花粉不育,B错误;

根据组合1子代的表现型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

1,可知亲本雄性宽叶基因型为XBY,雌性宽叶基因型为XBXb,F1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3/4XB、1/4Xb,F1产生的雄配子1/4XB、1/4Xb、1/2Y,其中Xb花粉不育,故可育的雄配子为1/3XB、2/3Y,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XbY=1/4×

2/3=1/6,C正确;

由于Xb花粉不育,故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D正确;

答案选B。

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类Ⅰ区段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

B.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Ⅰ、Ⅱ、Ⅲ区段会发生联会

C.Ⅲ区段上的基因无显隐性之分

D.Ⅱ区段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样,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

8、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

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正确;

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

截毛(XbXb)×

刚毛(XBY)→F1刚毛(XBXb):

截毛(XbY)=1:

1;

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P:

刚毛(XBYb)→F1刚毛(XBXb):

截毛(XbYb)=1:

两种情况下F1结果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C错误;

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

刚毛(XbYB)→F1截毛(XbXb):

刚毛(XbYB)=1:

1,故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正确。

9、将两个基因A随机整合到某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基因A的整合位点)。

让由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细胞培育成的三种类型的植株分别自交,后代植株中仍含有基因A的比例分别是

A.1、3/4、15/16B.1、1/2、1/16C.1/4、1、15/16D.1、3/4、1/16

10、下列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

A

已知某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欲调查其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方式,在自然人群中调查发病率

B

已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欲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C

已知在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褐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欲判断其显隐性

分别让多对褐色鼠和褐色鼠杂交、多对黑色鼠和黑色鼠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D

已知果蝇眼色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欲通过一次杂交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让显性雌果蝇与隐性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性的表现型

A.AB.BC.CD.D

【解析】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因为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影响,需要在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方式,在自然人群中调查发病率,A能到达实验目的;

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授粉、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让这株豌豆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B能到达实验目的;

已知在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褐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欲判断其显隐性,分别让多对褐色鼠和褐色鼠杂交、多对黑色鼠和黑色鼠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若褐色鼠×

褐色鼠的杂交组合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褐色是显性,黑色是隐性;

若黑色鼠×

黑色鼠的杂交组合发生了性状分离,则黑色鼠是显性,褐色鼠为隐性,C能到达实验目的;

已知果蝇眼色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欲通过一次杂交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让隐性雌果蝇与显性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性的表现型。

如果子一代雌性全部是显性,雄性全部是隐性,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否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11、(2018新课标II)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

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

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__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_____。

【答案】

(1)ZAZA,ZaW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1/2

(2)杂交组合:

豁眼雄禽(ZaZa)×

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

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ZaWmmZaZaMm,ZaZamm

(2)雌性亲本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而子代的雌性的Z染色体则来自雄性亲本。

可见,若使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_),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

正常眼雌禽(ZAW);

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型为:

子代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

(3)依题意可知:

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

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这说明子代中还存在正常眼雄禽(ZAZ_);

因子代出现的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所以亲本雌禽必然含有Za,进而推知该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ZaWmm,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或ZAZaMm或ZAZamm,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ZaZaMm、ZaZamm。

12、(2017浙江11月)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在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__

(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F1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用测交方法鉴定F2双杂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

(1)基因座位

(2)有眼BbXRY

(3)红眼、白眼和无眼6:

1

【解析】

(1)基因B在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2)据题意“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说明有眼对无眼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雌)、BBXrY(雄),进一步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

(3)由

(2)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二者杂交得到子二代,其中红眼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BBXRXR、1/6BB 

XRXr、2/6Bb 

XRXR、2/6Bb 

XRXr 

、1/3BB 

XRY、2/3Bb 

XRY,雌雄随机交配,雌配子有:

6/12BXR、2/12BXr、3/12bXR、1/12bXr;

雄配子有:

2/6BXR 

、1/6bXR 

、2/6BY、1/6bY,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概率:

 

24/72B_XRY红眼雄、8/72B_XrY 

白眼雄、4/72bbX-Y无眼。

因此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红眼、白眼和无眼,其比例是(24/72):

(8/72):

(4/72)=6:

用测交方法鉴定F2双杂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图所示:

13、(2017浙江4月选编)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是纯合致死基因;

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

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若只考虑颜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2)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

若再将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9

(2)AaXiXi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雌果蝇XiXiaXiaY

(3)1/12

(1)由题可知,A是纯合致死基因,而且甲中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之间翻翅:

正常翅均为2:

1,雌性中眼色均为淡色,雄性中均为乳白色,眼色遗传在雌雄之间有性别差异,因此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根据甲实验可知t对i是完全显性,乙实验可知e对t完全显性,故显隐性关系为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

只考虑眼色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雄性有六种,雌性有三种。

14、(2016四川选编)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

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

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1)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隐

(2)RAARR10/13

(3)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1/48

(1)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2)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

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

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

由于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

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10/13。

(3)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F1体细胞基因型为Rr,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产生的配子为RR:

Rr:

R:

r=1:

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

(1/6×

1/6)=1/48。

15、(2015北京选编)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

③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1)相对显Aa、aa

(2)两AA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由实验2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

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实验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

16、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

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

其中,Cb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1)WT、Wh、WI、W+

(2)奶白色:

纯白色=1:

(3)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4)3/4

(3)根据题意,该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该白猫的基因型一定为Wh_C+_,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以推知可能的基因型有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四种情况。

(4)WlW+C+Cs与WTW+Csc交配,生育出的白色小猫的基因型为WT_C+_,有四种情况:

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17、(2015安徽选编)(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

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中不同的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在控制之死效应上,CL是。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

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

WW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

(1)蓝羽短腿:

蓝羽正常=2:

161/3

(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1)根据题意:

黑羽短腿鸡(BBCLC)与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比为BbCLCL:

BbCLC:

BbCC=1:

2:

1,其中BbCLCL死亡。

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

按照一对对分析的思路,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F2中出现的表现型种类为3×

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是1/2×

2/3=1/3。

(2)从交配结果(CLC为存活短腿)可判断,CL对C为显性,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

(3)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翻译时,可能会出现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而提前终止翻译过程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情况。

(4)根据题意可知实质亲本为ZW×

ZW,交配过程中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18、(2015福建)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