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6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 高考综合复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Word格式.docx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及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

复习时应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特别是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晚与方式、是否经受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洗礼等方面,对英法美与德俄日进行比较,从而概括出两种类型国家的政治特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共同特征,概括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变化。

(3)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列宁主义诞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教学时,应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比较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体现出的特点及其成因。

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认识列宁主义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4)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及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变化,这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破坏当地旧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以领导阶级的姿态走上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舞台,如中国、印度等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就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代,这就是“亚洲觉醒”的主要体现。

教学中,既要关注这种变化,又要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5)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垄断组织的出现,一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其政治趋向异化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空前激化起来,终于发展到只能采取战争来调整的地步。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矛盾的原因;

要结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勾结、斗争的本质;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

【基础知识归纳】

本单元包括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经济上,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有的国家专制主义同时存在;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得到发展,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关系上,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扩张,既引起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又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1)经济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它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了电气时代。

同时也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美国、德国的垄断最为突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各国不平衡*加剧,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经济也有较快发展。

(2)政治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政治领域的变化:

首先,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及其政治干预能力的增强,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强,垄断资本家也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其次,以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

第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比较典型的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如英法美;

二是在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的国家,如俄日。

2.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概况: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

为适应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二国际成立。

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形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2)特点: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加强;

主要斗争手段从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转为经济斗争、合法斗争;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到德国,又转到俄国;

国际工人运动从西方向东方扩展。

3.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加强和殖民统治的加深,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在客观上又使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壮大,成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

(2)亚洲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进入“亚洲觉醒”时期,其主流是资产阶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次要地位的旧式反帝反封建的起义。

非洲人民反帝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以武装斗争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抗英斗争、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最为突出。

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任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事例。

4.国际关系的发展

(1)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争夺,激化了矛盾,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

法德矛盾,焦点在于对欧洲霸权的争夺;

巴尔干问题,俄奥是主要对抗双方,同时也涉及到英德;

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对殖民地的争夺,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三对矛盾的斗争逐渐演变为两大军事集团,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的利益协调矛盾,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利地冲击和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

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不平衡*。

宝中的日子,天总是很蓝!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02年全国高考)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进行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剖析】本题是以组合的形式考查再认历史知识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所谓再认历史知识,就是确认哪些组合要素能够反映日本工业革命的实际;

所谓概括历史现象就是从日本工业革命的实际中概括出其特点。

日本的国营企业逐渐转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其比例应该是越来越低;

日本工业中封建因素继续存在,直至二战后,很显然,③④不是对日本工业革命的正确反映。

【答案】A

[例2](2002年江苏、河南大综合)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剖析】本题是典型的最佳选择题,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天皇权力扩大,中下层武士为主的倒幕派掌握政权,近代天皇制确立,是具有强烈的封建*和军事*的日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答案】C

[例3](2002年江苏、河南大综合)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德国军国主义传统和侵略*原因的掌握。

普鲁士的王朝战争是实现德国统一的主要途径,统一后,普鲁士的政治、军事体制完全得以保留;

普鲁士的国王及宰相俾斯麦仍控制德国大权,这是造成德国军国主义传统和富有侵略*的主要原因。

【答案】B

[例4](2000年全国高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掌握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政治体制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已定型,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是两种基本形式,其形式的不同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

回答第一问时,首先根据俄、日的政治概况,分别概括出政治体制;

再以英法俄日的政治体制概括出各自的特点。

可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等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该题的参考答案不太完整,应补充经济方面的内容。

此题是与政治常识联系密切的题目,要答好题,必须适当借助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

(1)俄日体制:

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

(2)主要差异:

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

(3)历史原因:

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

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知识拓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和保障;

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许多新特征:

(1)它是以发达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发明者多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手工工场时代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济为基础的,发明者多为有生产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2)它是在多国同时进行并且相互促进的,其中以美国、德国的发明居多;

第一次工业革命则是以英国为源头向别国扩展,英国占有所有发明的绝大部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明应用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比第一次大大缩短。

(4)它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则是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等为主。

(5)时间上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便于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使用不同的科技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垄断应运而生,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而垄断组织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成熟。

2.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最后,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和侵略*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组织垄断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劣丑恶的手法。

第三,垄断的形成,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

第四,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五,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如“一战”就是明证。

3.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

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资本主义制度、传统,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的条件。

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都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稳定。

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的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各个政治领域。

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

国家政权掌握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极强的军事封建*。

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

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

垄断的方式也很特殊:

在政府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

专制:

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神圣不可侵犯;

侵略:

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手法是日本的国策,对外侵略表现的十分疯狂。

4.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的几个阶段

自15世纪末到1900年这四百余年间,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492年至18世纪后半期是第一阶段,即商业资本主义扩张时期。

此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其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掠夺金银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资本。

扩张手段以武力征服为主,凭借其所掌握的贸易垄断权和殖民特权推进其商业扩张。

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南北美洲,对非洲大陆只限于几个商业据点,在南亚是沿海地区。

显然,商业资本主义的潮流,尚无力摧毁东方各国锁国主义的藩篱。

自18世纪后半期至1870年是第二阶段,即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阶段。

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目的已从掠夺金银财富,转变为开拓销售市场和占有原料产地。

其手段也从武力征服变为廉价商品加刀枪火炮,奉行商业扩张与武力扩张相结合的政策。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扩张区域扩大到了全球。

自1871年至1900年是第三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扩张阶段。

扩张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浪潮,对世界进行最后瓜分和重新瓜分。

5.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

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比较发达。

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

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比不上美德两国。

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

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的,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6.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结构复杂化、设备更新、资金需求等,都要求生产规模必须扩大,设备与资金更加集中,于是垄断组织便应运而生。

与过去的私人独家企业相比,它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1)作为超大型企业,它更有财力去购置先进设备;

(2)更有力量聘请专职科学研究人员乃至设立科研机构,不断提高水平;

(3)更有能力了解世界市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的盲目*;

(4)更需要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

(5)在垄断形成过程中进行的兼并,都是以设备先进、管理得当的企业吞下落后的企业,然后又加以改造,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趋势,如此等等。

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促使生产力得到更快更高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德国的垄断经济相对最为发达,发展速度也最快,于是超过英国、法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二位。

1900年美、德、英法四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72%。

取得这样的成就,垄断经济的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从此便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的出现,表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经定型。

此后虽有较大的发展,又有了国家垄断、国际垄断,但在基本形式上没有再起根本的变化。

7.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

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不少重要的变化:

(1)变化的是人自身。

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设备对劳动者的要求提高,即使是普通工人,也要有操纵先进机器所需的文化知识。

于是,一般人的文化程度在提高,进而使人的思考能力、素质随着提高。

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不尊重人、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的现象受到抵制和反抗。

(2)垄断的出现使社会利益集团划分更为明显,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团体众多、舆论活跃的局面,由此造成了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

代表各利益集团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各种活动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

其中工人阶级的活动显得更为突出,他们组织工会、建立政党、举行罢工、参加竞选,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国家机器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

由于社会矛盾所涉及的方面和范围远远超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所以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职能进一步发展,国家干预的机会更多、干涉的程度更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大体成型了,即比较健全的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争。

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是为了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法国的目的是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称霸世界。

【能力提升】

1.学科内综合提示

(1)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不同特点

“亚洲革命风暴”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这些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质,基本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并带有宗教色彩,起义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很大,坚持时间很长,波及范围很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终究难以取得胜利。

亚洲的觉醒的特点有: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同盟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取代。

③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④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造成了经济结构和阶级状况及思想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使东西方的差距拉大。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大肆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出现新高潮。

2.跨学科综合提示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2)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要认识这一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

认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形成;

要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等热点问题加深理解“世界体系”的概念。

(3)运用哲学常识中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

(4)结合地图掌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构成,并进一步分析各成员国的政治特点、经济状况和外交政策等。

(5)从历史、地理、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