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05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2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资源

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手工纸片。

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过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外延伸

一、 

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二、看图数数:

1. 

激发观察兴趣。

(1)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如教室里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

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

有1面国旗

学生用数说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教师放录音:

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三只小猪分别盖的草房子、木房子、和砖房子)

(一)教学“同样多”

请学生听后回答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

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

梨片有几个?

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小猪和木头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板书:

多、少。

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

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

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作业:

下课了和同桌一起画一画花和小鸟,比一比谁画得多,多几个。

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识顺序进行编排。

学情分析

对于“上、下、前、后”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自身炽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教师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因为“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

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教师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左、右“的相对性仅要求学生了解,不做更高的教学要求。

目标导向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主要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从中感司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

教师应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教学。

上、下、前、后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上、下、前、后”的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挂图、小动物贴图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

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一:

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

画面二:

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

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

上下)

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

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前、后)师: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

还可以问:

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

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

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学生自由说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看到的情景。

学生尝试用“上、下”说主题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车的位置。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左、右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左右”的相对性。

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

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

左右)

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

按顺序摆好: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

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

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

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

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学生尝试用“左、右”说主题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生用“左右”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车的位置。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

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

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

8、9;

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

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

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课时安排(共约10课时)

(一)教材分析1~5的认识采用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

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教材中安排从实物→数→实物)

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

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会读、会认、会写1~5的各数,知道1~5的数序。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

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3、反馈实践,交流。

再数的抽象中回到具体。

4、利用拨算珠、画点子等活动感知数的顺序。

5、有重点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并提升。

1-5的认识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5以内的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掌握顺序操作的方法

小棒、小方块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数数

三、认识1-5各数的形状

四、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

五、反馈实践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说说谁多,谁少。

1、谈话:

观察课本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各有多少。

2、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事物的数量。

1、教读贴在黑板上擞字卡片1-5。

2、请同学们看自己的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互相说一说卡片上的数字形状像什么。

3、师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请你们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请你们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分别用它们摆出你们喜欢的图形。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能用小棒小表示出来吗?

你们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并要求学生不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了几个苹果。

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请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并在班上说一说

学生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并明确:

数画面上的事物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少的,再数多的。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自己擞实际上产,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的形状发挥想象。

学生可能会说: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学生操作,推荐代表上台摆小棒。

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图形;

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铄同的图形。

1、学生动手用小棒表示。

2、学生动用用小椿表示或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同桌之间活动。

比大小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理解其含义。

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

二、讲授新知

三、巩固提高

1、师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谁能数给大家听听?

顺数1~5,再倒数。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

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这5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1、出示主题图。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教学“3=3”

(1)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请你们看一看:

有几只猴子和几个桃子?

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

一只猴子对一个桃子。

(2)每只猴子能吃上一个桃子,桃子一个也没多,那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

同样多可以用等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板书:

3=3,然后熟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1)吃完桃子,猴子又准备吃香蕉了。

有几只猴子和几根香蕉呢?

(2)每只猴子能吃到一根香蕉吗?

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

3比2多,3比2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2,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3)看一看“>”,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大于号还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教学生读3>2。

指名读,齐读。

3.教学“3<4”

方法同“3>2”。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

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1)我们认识了“>”、“<”和“=”,

(2)汇报记忆方法。

(3)游戏:

①举牌子,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起相应的符号。

②看谁手势快,老师说符号,学生用手势表示。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这题首次使用关系符号“>”、“<”。

不要求学生写“>”、“<”,只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关系符号的含义,根据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