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42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句群与段落的英译.doc

4.1汉英篇章对比

   篇章(text)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

它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提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各成分之间有语言手段将其衔接在一起,成为语意连贯的整体,为交际的受者所接受。

衔接性与连贯性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

   汉语篇章可以是一个字,如春节时门上倒贴的“福”字;可以是一个词或词组,如医院候诊厅墙上贴的“安静”;可以是一个小句,如公共场所的告示“禁止吸烟”、“勿踏草地”;它还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副对联、一支歌曲、一句口号、一则新闻报告、一部小说、甚至是一套百科全书。

总之,汉语篇章的形式多种多样,履行着交际的不同功能,汉语的篇章均能转换成形式对应的英语篇章,只是两种篇章的信息结构、衔接手段与逻辑连贯方面有不同之处,翻译时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4.1.1信息结构(informationstructure)

   篇章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因而对篇章信息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的重要对象。

   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要先说,某些词语要后说,先说的词语是主位(theme),后说的词语是述位(rheme),这主位—述位(theme-rheme)结构便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它是作者思维方式的反应。

由于篇章中的句子都不是孤立的句子,彼此都有联系,一个句子的信息结构往往反映出它与前面句子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它往往选用前句提到的已知信息作主位,所以,已知信息与主位往往重合。

当句子的成分既是已知信息又处于主位时,这一成分便称为主题(topic),句子其余部分便是述题(comment)。

(参见许余龙,1992)

   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

汉语的句子强调意义和功能,建构在意念主轴(thought-pivot)上,“句子跟思想的简单明确的顺序一致”。

(洪堡特语,引自徐通锵,1993)“出现在句首的成分犹如文章的‘题目’,而后面的部分则是就这个题目‘做文章’,说明它的实际含义。

”(同上)“这部分一般重读,往往用强调的语气说出来”(邢福义,2002:

28)例如:

   关于春游,你们建议去哪儿?

   武汉,那是我的家乡。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熬了一个通宵。

   上述三例的划线部分都是主题,但都不是主语,“关于春游”是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武汉”是外位成分,“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也是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

   主题和主语有时重合。

例如:

校门口今天停满了小汽车。

   英语是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

英语句子重形式和功能,句子建构在主谓主轴(subject-predicate-pivot)上,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一种形式上的一致关系。

较严格地受到英语语法的制约。

因此,在汉译英实践中,找准句子的主语和与之匹配的谓语是译好句子的关键。

   信息结构的另一个焦点是语序问题,牵涉的句子成分的分布及复句或复杂句中主句和从句的位置等问题。

它们已在3.6中详述。

   4.1.2衔接手段(cohesivedevices)

   篇章的衔接方式有指称衔接、结构衔接、词汇衔接和语音衔接四种。

由于语音衔接通常出现在诗歌文本中,在此不予以详细介绍。

   一、指称衔接

   篇章是具备功能和意义的语言单位,它的生成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词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清楚与否是篇章的意义能否为读者理解的重要因素。

词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为照应(co-referenceanaphora)。

   按指称范围分,指称衔接有外指(exophoric)和内指(endophoric)两种。

外指的所指对象在篇章外,内指的所指对象在篇章内。

由于言/作者的思绪在篇章中以线形排列的方式出现,所指若出现在指称词语之前,称为回指(anaphoric),所指若出现在指称词语之后,则成为下指(cataphoric)。

   例如:

   1.张明是我的一个朋友。

(外指,“张明”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

   2.张明是我的一个朋友。

他是武汉人。

(内指,“他”回指“张明”)

   3.他在那边!

张明。

(内指,“他”下指“张明”)

   篇章中的这种照应的关系使篇章内的词语之间语义连贯,与篇章外交际者感知和认知的客观世界紧密相连。

   若按指称手段分,有用人称代词的人称照应、用指示代词的指示照应和用比较级的比较照应。

例如:

   4.爸爸妈妈,你们也买个钱罐存钱吧。

你们没钱用了罐子就会把肚肚里的钱掏出来给你们的。

      Daddy,Mummy,pleasebuyapiggieforyourselves.Whenyouhavenomoremoney,thepiggiewillopenitstummyandgiveyoumoney.(《童心》,居祖纯译)

   “你们”是人称代词,回指“爸爸妈妈”。

言者是5岁的小毛头,为了劝爸爸妈妈别为钱吵架,他把自己那小猪形状的存钱罐打破,拿出硬币来给爸爸妈妈。

这里的piggie是儿语。

   5.这幅画是一部用思考和修养完成的杰作,它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艺术语言的独特性。

      Thepaintingisamasterpiecereflectingdeepinsightandartisticattainments;itexpressesasenseofhistorybyusingspecificmodernartisticvocabulary.

(袁运甫《我所认识的吴冠中及其绘画》,《今日中国》1992年第3期)

   汉语的指示代词又以“这”和“那”为基础的表示处所、时间、数量、性状等的词汇。

上例中的“这”用“the”译出,也可用“this”译表示近指,用“that”译表示远指。

   “这”和“那”常用英语的it翻译。

例如:

   6.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Theonlythingthathadinterestedusintheuglystonewasalittlepitontopofit,whichwasfilledwithwateronrainydays.(贾平凹《丑石》,刘荣跃译)

   7.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

      Itisaninvisibleforceoflife.Solongasthereislife,theforcewillshowitself.(夏衍《野草》,刘士聪译)

   英语的指示代词与汉语指示代词相似,不同的是使用频率有差别。

英语有定冠词,汉语没有。

汉译英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初学者极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

   8.A:

苹果在哪里?

Wherearetheapples?

/B:

在那边。

Overthere.

   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苹果,但“苹果”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的共识之中。

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汉语和英语中有些比较词也可以造成比较项之间在形式上的照应和语义上的关联。

例如:

   9.人到了老年,会有一种似乎奇怪又不奇怪的现象:

即发生在昨天的事,倒会忘得一干二净;而几十年前对自己印象极深的事情,却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记得一清二楚。

我对于我的中学美术老师胡纯浦先生的怀念,就是这样。

   Whenyouaregettingoninyears,youtendtohaveafeelingthatseemsratheroddbut,infact,notverymuchso:

whathappenedtoyoujustacoupleofdaysago,youcleanforgetaboutit,butwhathappenedaslongasdecadesearlierwithasharpimpactonyou,yourememberasclearlyasifithadoccurredyesterday.

   ThisishowIfeelaboutMr.HuChunpu,mymiddleschoolfineartteacher.

(钟灵《胡二茄子》,刘士聪译)

   “就是这样”指上文中的“几十年前……一清二楚”。

   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

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它词以明朗照应关系。

请注意下例中增补的代词。

   10.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会儿觉,就到了北京。

       Weatehalfajinofroastchestnuts,hadanapandsoonarrivedinBeijing.

(侯宝林《我可能是天津人》,刘士聪译)

   上例中,“一路上”是主位,但不是主语。

述位说明了主题。

即“一路上”(谁)做了什么事,但“谁”一路上吃炒栗子,睡觉呢?

此句没有提及,但上文有,是“我和舅舅”。

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言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通过上述汉英衔接手段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篇章衔接手段有同有异。

汉译英需作适当调整,才能使译文再现原文的逻辑与语义关系。

取得文从字顺的效果。

   必须补充说明的是,衔接是为了连贯,而要实现篇章连贯除了上述衔接手段以外还有两点也应该注意。

   

(一)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每个词语、每句话的意义都应在语境中分析理解。

例如:

   11.还是从火车上说起吧!

大约在我四岁多的时候,我做过火车。

当时带我坐车的人,是我的舅舅,叫张全斌。

   这是短文《我可能是天津人》(侯宝林)的前三句,该短文只有一段,两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侯宝林回忆四岁多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根据那段经历,他估计自己“可能是从天津来的”。

第二个话题是他指对父母存在有模糊不清的印象。

他们的姓和籍贯他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和乳名。

   理解了语境。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的三种译文。

   Let’sbeginwiththetrain.

   Let’sstartfromthetrain.

   I’llbeginfromthetimewhenIwasonthetrain.

   不难发现,它们与原文“貌似”,但却不合逻辑。

此段并不是回忆火车,而是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作者在当时感到特别新鲜,感到温暖,因而印象极深。

再则,原文是作者个人的自述,并不是与他人的对话,是个零指称句,其逻辑主语是“我”,而不是“我们”。

所以第一句应该译为:

Letmebeginwithmytriponthetrain.

   

(二)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仔细斟酌词语的文化蕴涵意义。

请见下例:

   12.我现在对我原来的父母还有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关于我个人的历史情况,我就知道这一些,再多一点都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