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检测试题.docx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检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组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
“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aB.bC.cD.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aB.bC.cD.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A.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B.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D.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A.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①到④省的简称分别是
A.黑鄂粤滇B.滇粤鄂黑C.滇琼湘吉D.鲁粤鄂黑
阅读“中国近2000年人口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
9.结合右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历史上各朝代中,明朝(1368年-1644年)及以前的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②清朝人口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③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逐年递增;④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人口增速最快的阶段;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0.据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中国新增人口数是1949年人口总数的两倍
B.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明显地区分异
C.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的显著变化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结果
D.导致1949年以后人口的变化,与国家成立初期没能及时控制人口有关
“胡焕庸线”是一条大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划定的,反映了我国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布上的差异,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战略的规划与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读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下列与“胡焕庸线”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中,两部分的变化及原因分别是
A.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经济差异在扩大
B.东南半壁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城市化水平差异在扩大
C.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极小,因为地形和降水格局没有变化
D.东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因为自然、社会经济大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D.10°
1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④和③都位于一级阶梯上
B.②与③都处于中纬度地带
C.①②⑤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
D.五地之中,只有⑤位于热带
1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⑤D.④和⑤
16.关于我国的人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北部人口多,南部人口少B.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相差不大
C.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D.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
17.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都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其中四个省展馆的主题分别是:
中华水塔三江源;人文长安之旅;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丝路城歌。
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A.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太原B.拉萨、哈尔滨、武汉、合肥
C.西宁、西安、成都、兰州D.南宁、郑州、昆明、长沙
18.关于图中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③两省都位于北温带B.②省和④省互为邻省
C.四省中①纬度最低,位置最东D.③和④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
19.下列关于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海陆兼备
B.我国领土所跨经度广,领土总面积居于世界第四位
C.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
D.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有利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20.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
A.吉和琼B.辽和桂C.辽和粤D.吉和桂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甲、乙两省(区)可能是()
A.辽宁、山东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D.西藏、内蒙古
22.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甲省气候、乙省地形B.甲省地形、乙省水源
C.甲省水源、乙省地形D.甲省气候、乙省植被
2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①跨南北半球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④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二、综合题
24.读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图中省区人口迁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人口迁移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数据显示江西人口老龄化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1.“甲人”笑了,说明甲的面积大,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c,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C对。
a是内蒙古,b是湖南省,d是云南省,A、B、D错。
2.“乙人”笑了,说明乙的民族多,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d,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D对。
A、B、C错。
点睛:
了解各省级单位的轮廓形态特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
3.C
4.B
5.A
【解析】
3.读图分析可知,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但是人口密度不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A错误;西北半壁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B错误;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好,人口迁移会导致东南部的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西北地区,C正确;但是由于西北半壁少数民族数量多,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导致西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南半壁,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由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
我国的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相对于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更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随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和水平都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人口还是多分布在东南地区,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5.破解胡焕庸线需要时大量的人口迁入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流、物流等的不断进入[,推进城市化进程,A正确;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将会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口的迁入,C错误;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会加重区域环境的压力,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D错误。
故答案选A。
6.C
7.D
8.B
【解析】
6.根据省区轮廓可知①—云南省,②—广东省,③—湖北省,④—黑龙江省。
湖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省份,故答案选C项。
7.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时间东早西晚,经度越靠东,见到太阳的时间越早,因此在春分时,春分日时,位置最东的黑龙江省最先看到日出,故答案选D项。
8.云南省的简称为滇,广东省的简称为粤,湖北省为鄂,黑龙江省为黑,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9.C
10.D
【解析】
9.读图分析可知,1368年-1644年之前,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①正确;清朝在明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正确;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上升,③错误;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10.读图分析可知,1949年人口约为6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12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6亿,是1949年人口总数相同,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C错误;1949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D正确。
故答案选D。
11.B
12.D
【解析】
11.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根据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中的数据可知,②线最为符合,B项正确。
12.虽然过去了80年,但是“胡焕庸线”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对我国目前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是多种因素在发展中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而D项正确。
点睛: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
),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B
14.B
15.A
【解析】
13.图中五角星为中国首都北京,大致位于40°N,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为海口,大致位于20°N,两地相差20°。
图中两地相差4条经线,因此图中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5°,故正确答案为B。
14.根据上题结论,④和③都位于不同级阶梯上;②与③都处于中纬度地带;①②位于古丝绸之路上,⑤不位于古丝绸之路上;五地之中,都不位于热带。
15.由图可知,①表示乌鲁木齐地区,②表示甘肃地区,③表示陕西西安地区,④表示河南郑州与湖北武汉地区,⑤表示云南四川地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为河南和山东,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为新疆和西藏,因此本题网格区中①最小④最大,故正确答案为A。
16.D
【解析】我国北部人口少,南部人口多,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差异大,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但不是漠河,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
17.C
【解析】中华水塔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省会是西宁;人文长安之旅为陕西西安;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为四川成都;丝路城歌为甘肃兰州。
18.B
【解析】①省区有一部分为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③省位于北温带;②省湖北和④省陕西相邻;四省中①纬度最低,但位置不是最东,③山东位置最东,③省位于第一阶梯,④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
19.C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我国领土所跨经度广,领土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没有北寒带,所以选C。
20.B
【解析】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位于辽宁省。
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位于广西省。
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辽和桂,B对。
A、C、D错。
21.C
2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1.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
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呈带状分布。
图示乙省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山地,人口稀疏,东部为成都平原,人口稠密。
故C正确。
22.利用第1小题结论甲为新疆、乙为四川进行分析。
新疆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少;东部成都平原,古来既有“天府之国”美誉。
故C正确。
【点睛】抓住图例,分析甲、乙两地人口分布的特点。
23.C
【解析】从海陆位置上来看,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②正确;受太平洋的影响,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从纬度位置看: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故①③错误④正确;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④正确,我国从北到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⑤正确;故②④⑤正确,本题选C。
24.
(1)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或中西部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工资低)。
(2)(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3)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受损。
【解析】本题以我国区域人口的迁移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问题等相关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安徽、江西贵州四川等中部的城市,人口的净迁移率为负值,说明以人口迁出为主,而上海、北京、田径、广东等东部省区,人口的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以人口迁入为主,由此说明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
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而中西部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工资低,从而导致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迁移。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读图分析可知,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人口迁出一方面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是同时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
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
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对迁入地:
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促进了该地区人力资源的增加,和经济开发,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和环境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