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36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风险管理.doc

《银行风险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风险管理.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风险管理.doc

风险管理

第一章:

风险管理

①、2010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将逐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具有较强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②、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③、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

④、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

1、预期损失(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2、非预期损失(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3、灾难性损失(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⑤、银行一般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非预期损失;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风险;但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和行为的做法加以规避。

⑥、商业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

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3、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5、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⑩、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包括:

全球、全面、全程、全新和全员的风险管理方法。

①、根据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8大类。

②、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使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③、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四种,具有系统性风险特征。

④、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型,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

⑤、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⑥、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征:

1、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2、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⑦、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⑧、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⑨、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⑩、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包括:

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①、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可以完全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②、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对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衍生品市场)对冲。

③、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④、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

⑤、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

⑥、商业银行资本最传统的理解就是会计资本(账面资本),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和未分配利润。

⑦、G10(十国集团)于1970年前后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以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部门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为特色的新资本协议框架草案。

⑧、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型债务工具等。

⑨、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经济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资本地有偿占用。

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越高,即占用资本来防范风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⑩、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中,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

⑪、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当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好。

⑫、1、信用风险资产:

可以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计算;2、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算;3、操作风险: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计算。

⑬、《巴塞尔协议》从根本上来说只是银行的外部监管标准,并不能代表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

⑭、证券理论组合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⑮、按风险诱因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⑯、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是最重要的。

⑰、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⑱、风险对冲是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的方法。

⑲、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

⑳、很多银行的倒闭都是由信用风险引发的。

①、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成为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析手段。

②、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一般需要通过保险的手段来转移。

③、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④、信用风险主要形式是违约风险和结算风险。

⑤、最常用的两种相对收益计量方法是百分比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

⑥、风险是明确的,不是无法确定的。

⑦、风险补偿是在事前(损失发生之前)进行的价格补偿。

⑧、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中。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市场风险存在与交易类业务。

这三类风险存在内在的联系。

⑨、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成正比,可作为一种媒介,针对非预期损失;会计资本不小于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呈现出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

⑩、商业银行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

①、《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也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在1988年,而不是新协议。

②、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反映的是风险分散策略。

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三个维度:

1、企业目标;2、全面风险管理要素;3、企业的各个层级。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①、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②、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

③、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健康的风险文化包括: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2、加强高级管理层的驱动作用;3、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风险文化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

④、商业银行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明确,具有可执行性,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

⑤、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环节,进行准确性、可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独立审查和评价。

⑥、商业银行“三道防线”的建设:

1、前台业务人员;2、风险管理职能部门;3、内部审计。

⑦、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分为:

1、风险识别;2、风险计量;3、风险监测;4、风险控制。

⑧、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与分析风险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类似于备忘录)。

⑨、常用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还有:

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2、失误树分析方法;3、分解分析法。

⑩、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内容。

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主要发展指标。

①、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的具体职责包括:

1、监控各类限额;2、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②、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运用计量模型来正确评价自身的风险—收益水平,被认为是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的一项核心竞争优势。

③、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

1、检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2、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

④、商业银行获取的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主要分为:

1、中间计量数据:

是通过风险模型计量后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的风险管理业务目标所共享,是商业银行最终实现准确经济资本计量的关键所在;2、组合结果数据。

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是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

⑥、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无形资产”。

⑦、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所需的主要专业技能中,价格核准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风险监测与分析是商业银行无论采取集中型还是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都必不可少的只能。

⑧、采取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考虑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风险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服务供应商,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的缺点是:

难以绝对控制商业银行的敏感信息,无法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定价。

⑨、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

⑩、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⑪、财务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