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454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改变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造成了北宋三冗两积的局面。

(4)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意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汉,汉武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科举制的影响:

①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对中国文化教育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初,朱元璋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归皇帝负责。

(2)内阁的出现:

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内阁形成。

(3)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巩固;

威胁皇权。

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和内侍机构;

无决策权;

内阁成员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没有约束作用。

5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

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皇帝钦定;

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同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6从秦至清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减小,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民主

经过: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即顶峰)

影响:

使希腊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鉴。

局限:

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是一种奴隶制民主。

2罗马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作用:

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局限性是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罗马法的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①罗马法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成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影响

主要内容:

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权力与选举自由。

①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

②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建立起来。

2责任内阁制

内阁由议会的多数党组成,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任命内阁成员,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对议会负责。

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内阁垮台或内阁解散议会。

3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

①联邦的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但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实行三权分立:

国会掌握立法权;

行政权属于总统;

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

(2)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③局限性:

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存在种族歧视等。

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国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最终确立。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确立,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

名称

条约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厦福宁上

④中英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天津条约》1858

赔偿英法白银

开放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人入内;

舰船长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北京条约》1860

割九龙司给英国;

赔偿英法白银各800万两;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免收内地税

①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

《辛丑条约》

①设立“使馆界”

②赔偿白银4.5亿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④惩办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帝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太平天国运动

(1)开始的标志是金田起义(1851);

顶峰是定都天京(1853,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上交国库。

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洪仁玕)

①官吏公选;

②发展工商业;

③开新式学堂。

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3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

(3)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A.中华民国主权在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平等;

人民主权,否认君权神授;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E.确立三权分立;

F.国家政体采用责任内阁制(意在限制袁世凯权力)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否认君主专制、世袭制、终身制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否定君权神授,否定君主专制、世袭制、终身制);

(5)辛亥革命的评价:

积极意义:

①政治上:

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文化上: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不足: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五四运动(1919年)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山东的要求被无理拒绝。

(2)特点: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意义:

①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诞生:

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2)中共“一大”的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②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1)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1926年);

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7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贺龙)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8八七会议(1927年)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9秋收起义: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失败后,转向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长征

(1)时间:

1934年10—1936年10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转折点。

(2)意义:

①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宣传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③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

11遵义会议(1935.1)

(1)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

②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③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占领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

(3)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

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役:

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日军侵华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杀害30万人);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制造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

(5)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13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国民党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蒋介石三次电邀去重庆。

签订《双十协定》

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内战爆发标志: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3)中共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

1947.6,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4)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结束,建立了新中国;

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1848.2)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2巴黎公社(1871.3):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3俄国十月革命(1917.11.7)

(1)二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两个政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内容:

提出革命的任务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等。

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转变:

先是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转变为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舞台。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作了规定。

目的: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

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⑤重新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确立十六字方针。

⑥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推进农村民主建设:

1998年通过了《村委会组织法》,扩大村民民主,吉林首创“海选”制度。

5“一国两制”

(1)提出:

20c80s,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首先成功运用在香港问题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九二共识:

1992年台湾和大陆达成“九二共识”: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

①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③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苏美英中法)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④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①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如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冷战”政策

(1)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美国:

政治上,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

苏联:

1955年,成立华约。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形成

(1)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67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1993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单一的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组织。

(4)影响:

①增强了经济实力;

②加强了政治联合;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加快了政治格局多极化。

3战后日本的崛起

(1)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的援助,如减免赔偿,提供资金;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向美国提供大批军需订货;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①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4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国家)(1961年)

(1)政策: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2)内容:

政治上反美苏霸权,经济上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5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1991年底,苏联解体。

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多强是俄、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

7目前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

多极化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以后,铁犁牛耕(2头牛3个人)成为中国的主要耕作方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即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⑤脆弱性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4中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手工业部门:

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

(1)商周冶铸业:

青铜制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

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唐宋制瓷业:

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

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钧官定汝哥)。

(3)汉唐丝织业: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风格。

5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1)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使用花楼机

(3)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6“商人”一词的来历: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9宋朝前后,“市”的变迁

宋朝前:

市有固定的地点,市坊分开;

有固定的时间;

受官府严格管理。

宋朝后:

市突破了市坊限制;

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草市普遍。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10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2)确立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3)过程: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两极分化。

11“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含义和影响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又称重本抑末。

(2)开始: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3)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后果: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直接目的: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影响:

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民族自卫作用。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

1经过:

迪亚士,好望角。

达伽马,印度。

哥伦布,美洲。

麦克伦,环球航行。

2意义:

(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4)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早期殖民扩张

3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4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以后,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5影响:

①对欧洲: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亚、非、拉:

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屠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

③对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6主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火车,轮船。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蒸汽化:

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厂化:

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③工业化:

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要产业;

④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阶级对立化:

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⑥自由主义化: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⑦联系便捷化;

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⑨加紧殖民扩张;

⑩环境污染。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

8主要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等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飞机等

③化学工业的发展:

塑料、染料、药品、炸药、人造纤维等

④传统工业的进步:

主要是钢铁工业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