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44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Word下载.docx

不仅专业技能扎实,还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能力、推销自我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6、学生个性要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校计算机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面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何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计算机专业成为我校、我市乃至我省的名牌专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根据信息化技术相对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信息化人才的合理配置结构应为“金字塔型”,信息化领域中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的比例,应基本维持在1:

4:

7的比例。

图2IT人才合理配置结构

当前,无论是软件人才还是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人才结构的配备比例上严重失调,由于低端人才短缺(即应用型人才-信息化办公应用人才、图形艺术设计师、网络安装与维护),使得大量的中端人才不得不从事一些非常低端的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一种浪费。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图3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课程是动态的教育现象,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及市场变化的需求,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培养目标的需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个个成人、人人成才”的学生观,全面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合格+特长”、“复合+应用”的质量观,社会实践检验的评价观等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系统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既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又要符合教育规律和体现职教特色;

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应岗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跨岗、跨职业和创业能力;

既要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又要为学生继续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通过对人才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分析以及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的课程模式,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形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构建起规范与科学、稳定与灵活的课程体系,努力促进和实现教学设施与师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与评估等的建设和改革。

三、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分析

通过对我校及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表1)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

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

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表1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

计算机应用专业初级人才岗位

比例(%)

1.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

31.0

2.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

29.0

3.办公文秘

21.5

4.局域网维护与管理

6.2

5.多媒体制作

4.8

6.网站管理与维护

4.1

7.软件编程

0.6

8.其他

2.8

图4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图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638家企业),从每一类企业需求最多的3种专业人才看,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占29.6%、计算机专业占21.l%、化工专业占19.8%;

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专业占27.8%,房地产占11.1%、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占8.3%;

其它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占20%、计算机专业占15.6%、机械专业占8.9%的人才。

由此看出,三大支柱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招聘中始终处于前3位。

四、计算机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

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发送、接收、查寻;

操作、维护(修)控制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管理信息领域(如金融业、经贸业、服务业、图书馆、学校等):

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单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操作、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信息出版领域(如新闻出版业、印剧业、电子信息网)、软件工具的操作;

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领域(如各大小电脑公司):

软硬件实现、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

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计算机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认知能力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

4.数据库操作能力

5.图形图像制作能力

6.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

7.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

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

9.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

10.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

11.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

12.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

13.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14.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

15.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

16.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

五、确定专业方向

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上分析,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办公文秘这三类岗位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1.5%,表明企业与用人单位在这方面有很大需求。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激增,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虽然只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9%,但这三类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

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我校当务之急是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根据我们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所作的初步调查与分析,确定我校计算机大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注重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以技术含量和基础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将目标琐定在以下三个专业化方向上,即:

计算机平面制作与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

其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如下:

1、计算机应用技术(办公自动化)

●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运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排,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文字、图形处理,掌握常用音视频软件的使用,具备平面图形图像的制作、熟悉广告及外包装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操作人员。

●就业方向

✧各类专业广告设计及制作公司从事专业广告制作与设计等工作;

✧宣传媒体部门或中小型企业宣传部门;

2、网络技术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在网络工程相关领域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网络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应用等综合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操作人员。

●就业方向:

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

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建设、网络设计、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网络公司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3、多媒体技术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熟悉多媒体基本技术、具有多媒体应用能力的富有创意的操作人员及具备简单的网站开发和维护能力的操作人员。

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传播、宣传教育、动画制作、网站开发与制作等领域的工作。

4、软件方向(NIIT模块)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与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多媒体基本技术、具有IT技术应用能力、清楚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中小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传播、宣传教育、网站开发与制作、企事业级系统开发及编程等领域的工作。

六、课程体系的改革

1、构建基本课型结构

脱胎于普通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普通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安排、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等方面仍摆脱不了以“学科教育”为框架的普教模式。

职教和普教的本质区别在“职业”二字上,因此对课型结构的改革是摆脱普教模式进行职教改革的突破口。

根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进程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求进行重新组合,以保证组合后的各类课程具有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及内在逻辑性,从而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课型结构。

在以上的课程设置结构中,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和开设内容,除考虑学生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外,主要满足专业必修课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既要为专业必修课做铺垫,又要为专业必修课服务;

专业必修课则尽可能体现各专业的特色和专业方向,其开设内容应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和对岗位群的适应,同时和本专业劳动技能鉴定的要求相统一;

专业选修课可含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选修课是在学生技能强化阶段依据学生特长和就业意愿有指导地进行的选择。

2、确立必修的工具课的地位

人才市场的竞争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起码的现代劳动技能和基本素质,这是职业学校适应形势需求从教学上必须调整的内容。

各学科必开的工具课有数学、语文(含专业语文知识、应用文写作)、外语(含专业外语)、计算机基础。

结合专业特点,还可以增加书法、演讲与口才等工具课。

3、形成计算机专业活模块的课程设置

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结果,课程是职业动态的反映,是技能与知识的获取及变化的过程,即职业能力获取的过程,由此建立的职业课程体系应该具有实用性、可塑性(可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因此,课程设置应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课程设置应以培训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

职业活动应以学习者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

但课程设置还应有阶段的相对稳定,不能无规律地任意拼凑,因此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和不同学制而确定的即能灵活组合又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相对稳定的活模块课程设置是最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

活模块的组成包括:

公共基础课:

必修的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专业外语、

基础专业理论课(含教学实习)

专业必修课:

专业理论课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选修课:

限定专业选修课(主修专业技能过级)

任意专业选修课(非主修专业技能训练及合格)

各教学模块要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要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教学模块要根据办学需求和用人形势的变化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但在统一调整之前要保持模块教学计划相对的稳定。

4、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分制是运行职教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具体方式,是突破单一的、封闭的学科知识系统,构建适应职教规律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体现职业学校弹性学制的表现方法,也是职业学校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动态教学管理的指挥棒。

学生修满学分就能毕业。

学分含概内容包括构成活模块的教学课程和技能学分,也包括学生突出特长分、(如代表学校参加技能竞赛、技能表演获奖或有突出工作成绩的主要学生干部)重大贡献分、(如有突出的发明创造、参加各项重要评比、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为学校争光者)重大奖励分(如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学雷锋标兵、优秀团员等)和严重过失处罚分(如受学校记过以上处分、严重损坏公物和社会公德等)等。

使学分不仅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体现,而且是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品德、学生成绩、技能水平和一切职业活动成果的综合评价。

学分的积累是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提高的生动写照。

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重视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应根据职业目标的不同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综合课程:

将原来平行设置的多门教学学科围绕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需要,综合成几门教学学科,但仍保持原学科的基本形式。

如将原电工基础、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课程,综合计算机电路基础课。

统合课程:

取消原学科课程,按照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需求和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统合成由相关技能与知识组成的学习单元或技能训练单元,使原来相互分割的专业知识得以整体化、实用化,如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及应用、网络安全与管理等知识经过整理,自编成以组网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按照职业内容编写的项目或案例教学课,使学生的处理问题和择业能力大大加强。

融合课程: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跨越学科的形式,即在统合课程的基础上,将综合性学习任务建成一个典型的职业活动体系,然后针对职业活动的自然形成的序列环节(工作步骤)所要求的实践技能或职业能力,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施技能训练。

6、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心,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形成既有综合性、通用性,以有实用性、针对性,并有先进性、艺术性,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方法体系,以下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是以企业、生活中的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

是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围绕项目开展学技术、找资料、摘设计、加工制作、检测成果。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仿真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

计算机许多课程都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挑选一些“创业项目”,组织仿真实践教学培养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分层教学法:

现代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理念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考虑分层教学法。

入学时,先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试,然后按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水平,分成若干个班,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状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由分层备课教学策略分层、分层辅导、作业分层、检测分层、教学质量指标分层等部分组成。

4)任务驱动法和成果展示法:

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给出结果,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提示下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使学生学习有一个奋斗目标,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

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如自己设计的程序展示、幻灯片展示、图形图像处理作品展示、网页设计作品展示,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

5)演示法与实践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网络广播软件进行示范性操作或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系统观察,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讲话风趣,有感染力,讲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并要讲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与方法,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能让学生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

七、着重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形成了新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

1、建立逐层推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整体的教育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各方面都应有所体现。

要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和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

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由低层到高层地逐渐培养,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学期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

中英文录入、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仪表使用训练;

第二、三学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

图形图像处理训练、网络实训、网页制作实习、多媒体制作实训、计算机CAD实训、程序设计课题设计;

第四学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

计算机安装及维护训练、计算机外设应用及维护实训、毕业综合实践、各个方向对应考证训练等,最终学生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中高级工岗位证书。

2、推行技能达标、毕业合格准出制度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在社会立足的根本。

虽然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相应专业的等级工证书,但由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这还远远不够。

为了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使学生能顺利服务于社会,应推行技能分级合格准出制度。

即制定每学期的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达标。

随着年级的上升,技能水平标准也要逐步提高,学生每学期技能合格以后方能毕业,学生的就业推荐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挂钩。

学生毕业时除了每门文化课达到合格以上标准,还要获得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省中级证书、劳动部门技能资格证书(计算机中级操作员)、相应专业方向技能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举行的全国计算机应用证书NIT认证)及达到每学期技能标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推荐就业。

学期

基本技能要求

专项技能要求

第一学期

中文录入20字/分钟、英文80字/分钟

文字排版、表格制作处理(掌握)

参加办公自动化中级工鉴定

第二学期

中文录入40字/分钟、英文120字/分钟

图形图像处理(掌握)

文字排版、表格制作处理(熟练)

第三学期

中文录入60字/分钟、英文160字/分钟

图形图像处理(熟练)

文字排版、表格制作处理(比较熟练)

组网技术、网页制作(熟练)

第四学期

中文录入80字/分钟、英文200字/分钟

图形图像处理(比较熟练)

文字排版、表格制作处理(精通)

组网技术、网页制作(比较熟练)

计算机组装与排故(熟练)

第五学期

校处实习

第六学期

校处实习、毕业技能综合鉴定

3、以七个课程设计为主体的设计技能训练,加强工程技术基础和工程素质教育。

设计技能是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都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设计技能是技能型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设计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并进行设计,每个课程设计安排2-3周。

这样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工程基本素质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程设计要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校内校外结合,厂校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现个性发展。

校内资源不断增加、更新,但永远赶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近几年适逢生源高峰,校内资源条件更感不足,设备数量与先进性与资金投入的矛盾,指导设计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拓宽专业后的多方向性,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多元化,校内很难全面满足。

面对上述现实,我们的做法是:

部分学生选择一些企业公司,或有意向的用人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基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