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材料整理文档格式.docx
《自然灾害材料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材料整理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造成破坏植被;
②工程建设开挖边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危害:
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
而泥石流除此之外,还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
2、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原因:
同泥石流
主要危害:
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
滑坡泥石流的共同治理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工程性措施: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②进行岩土体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山体;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
我国西南地区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原因:
1、处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山体破碎,多松散物质。
2、地形崎岖,坡陡谷深。
3、处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4、滥垦乱伐、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干旱
1、干旱:
与正常年份相比,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分布:
全球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西北等地旱灾频发,季风区的干旱与我国雨带的季节移动有重要的关系。
3、我国雨带移动规律(本部分阅读,辅助理解,不用背)
(1)、锋面雨带形成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A:
暖气团
B:
冷气团
(2)、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五月雨带
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
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应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
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
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
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
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综合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南方地区雨季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雨大,而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雨量小。
因而,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愈向北方降水的季节变化愈大,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北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
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
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
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3)、锋面雨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
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我国多旱涝灾害。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
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反常年份,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快,则会出现北涝南旱;
若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偏慢,则又会出现南涝北旱。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天气监测预报,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建设。
4、(以下是对3内容的总结,要记住)
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登陆。
(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③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9月,雨带南退,北方雨季结束,10月我国雨季结束。
(2)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4、华北
(1)春旱原因:
①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强烈
③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
④河湖水量少
(2)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春旱、夏涝、风沙、盐碱,还经常受寒潮影响造成农作物冻害。
5、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伏旱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强
③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6、西南地区
(1)(云贵高原,特别是云南)—冬春连旱的原因:
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②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强
③喀斯特地貌,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④山高谷深,江河水、地下水难以利用
⑤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2)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①地表崎岖②地下多溶洞、暗河
③土层薄④地表水缺乏
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1)原因:
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②蒸发强烈
(2)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水源不足
8、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应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方式解决,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方式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另一方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造成地下水漏斗区,引发城市地面沉降和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在西北地区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
9、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里积累,形成土壤盐碱化。
10、防御干旱的措施: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加强教育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③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修水库
④节约用水⑤防治水污染
⑥推广节水农业⑦培育耐旱作物
⑧跨流域调水⑨合理利用地下水
⑩人工增雨
11、干旱产生的危害:
①农作物减产②林木枯死
③河湖干涸④渔业受损
⑤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⑥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⑦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热带气旋
1、热带气旋:
发生在热带海洋(水温在26℃)上的空气涡旋。
2、类型
3、等级划分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飓风
风级
6~7级
8~9级
10~11级
12级或以上
4、分布
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等。
5、台风的能量来源:
高温高湿的水汽上升凝结释放的能量
6、台风形成的条件:
①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台风只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洋面上;
)
②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③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
(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7、中高纬度不能形成台风的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8、台风多发季节:
夏秋季节
9、台风从气压状况看是:
低压系统
从气流状况看是:
气旋
10、台风登陆后迅速减弱的原因:
①陆地摩擦力增大
②高温高湿的水汽得不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失去了能量来源
11、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12、气旋、反气旋系统风向的作图方法:
方法一:
(更适合作某点的风向)
①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约30°
方法二:
(更适合做选择题)
北半球的气旋: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13、台风过境时周边地区风向判断方法:
①向台风中心作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向右(N)偏约30°
14、台风过境带来的影响:
狂风、暴雨、风暴潮
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15、由于台风成因的复杂性,其移动路径很难准确预报,从而加大了其危害性。
16、防御:
加强监测预报做好应急预案
17、台风侧面结构示意图
(1)台风中心(台风眼)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
由于强烈旋转,中心气压很低,虽然是下沉气流,但是非常微弱,仍然是低压,是整个台风系统气压最低的部位。
(2)台风中心附近(漩涡风雨区)风力最大,降水强度最大,依次向外风力减小,降水减少。
18、台风过境前后风速、气压、降水、气温变化图
寒潮
1.定义: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
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气
象部门规定:
一天内降温达到10℃以上
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称为寒潮。
所
以,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2.分布:
时间上:
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
以秋末初春的危害最大。
空间上:
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我国除①青藏高原地区和滇南谷地因地形原因不受寒潮影响②海南岛由于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较小,③四川盆地因受地形的影响面受寒潮影响较小,
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寒潮影响。
3.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①西路:
源自北极,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对我国西北、江南及华南影响大;
②中路:
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③东路:
从西伯利亚东北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南下,一般只影响北方。
4.天气:
长江以北以大风、降温为主,长江以南则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5.危害:
①农作物遭受冻害(秋末春初危害最大);
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③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④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尘暴;
⑤带来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不利;
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6.有利:
①带来雨雪天气,缓解冬春的旱情。
(瑞雪兆丰年)
②低温可以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③净化空气
7.措施:
①应加强监测预报
②注意保暖。
③制定应急预案
沙尘暴
1.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
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
特别混浊,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西北、华北地区。
3.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4.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三是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5.产生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③春季多大风
④地表植被稀少
⑤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沙源充足。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保护植被等
6.危害:
①沙漠扩张,淹没农田,刮走沃土;
②加剧土地荒漠化;
③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④破坏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⑥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7.有利:
①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轻酸雨;
②提供凝结核,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③给海洋生物提供饵料,增加捕鱼量;
④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可以抑制温室效应。
8.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
②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覆被率;
④加强加强监测、预报
⑤限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⑥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牧区用能问题。
9.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1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多大风
2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3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森林草原急剧退化。
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4离沙源地较近
(了解有关雾霾的信息)
雾霾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
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
首先是汽车尾气。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怎么做才能减少雾霾对身体危害
一、避免雾天晨练。
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
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二、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
三、患者坚持服药。
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四、别把窗子关得太严。
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五、尽量远离马路。
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六、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
注意事项
1、雾霾天气少开窗
2、外出戴口罩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6、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7、深层清洁
治理方案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
2.中国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3、洪水的类型: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凌汛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4、洪涝灾害原因:
气候: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③台风的影响;
水系:
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⑥支流多,汇水量大;
地形:
⑦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
①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
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例如三门峡)
5、洪涝灾害的危害:
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
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6、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上游:
加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修建水库,退耕还湖;
下游:
修建分洪、滞洪、蓄洪区,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洪水监测预报,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行防洪保险等。
海洋灾害
一、风暴潮
1.风暴潮:
大风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2.风暴潮的类
型:
热带风暴潮(夏秋)温带风暴潮(春秋)
3.风暴潮
灾害的空间分布:
沿海地区,
时间分布:
当发生天文大潮时(初一和十五)会加剧风暴潮的强度。
4.危害:
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及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二、海冰
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
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海冰是极地海域和高纬度区域是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海
冰造成的灾害:
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舶造成重大海难;
阻碍船舶航行。
海冰封锁港湾,破坏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海冰灾害主要出现特点:
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三、海啸
1.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所引起
2.海啸形成的条件:
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公里至50公里;
震级一般在里氏震级的6.5以上;
必须有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
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3.海啸的危害:
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破坏房屋及工程设施,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四、赤潮
1.赤潮是因海水富营养化引起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突发性的增殖,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2.赤潮的危害:
引起海洋异变,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渔业及旅游业受损,严重的还会危及人类安全。
3.赤潮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4.赤潮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温度高;
②海域封闭;
③静水;
④静风。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
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