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286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doc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或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给亲戚代为看管,长年不能与父母团聚沟通,这些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医疗得不到正常的保障,由于长期监护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它已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此下去,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回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内心较封闭,自信心不足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他们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当他们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因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导致感情脆弱、自卑、敏感、抑郁、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稍有不顺即触发他们大发脾气、叛逆、怨恨甚至仇视。

这些畸形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他们遇到问题无人倾诉、无人商量,无人宣泄,又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和依托,久而久之,继而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形成。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认识不足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在无人照看的环境中学习,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

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又不能及时援助,就束手无策,畏难情绪严重。

留守儿童中厌学、逃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成绩也逐渐下降,甚至时有辍学现象发生。

  (三)人际交往障碍,难以沟通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在最信任的父母中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和疏导,进而导致他们基本的交流能力缺乏,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大多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相比较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比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更为孤僻。

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家境不如别人,没有父母的关心与疼爱,进而封闭自己,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四)法制观念淡薄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文化层次较低的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在物质上从不亏待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则极少关注。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和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常有迟到、旷课、逃学、厌学、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

部分孩子自控力较差,学习、日常行为相比父母在家时均出现较明显变化,因失去父母监管,少数少年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成为社会隐患。

  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健全,父母认知缺陷

  家庭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及成员间互动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儿童是家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系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亲子关系的互动来完成。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父母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子女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肯定,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

这种不健全的教育方式,导致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情感脆弱等不良现象,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受到压抑和限制。

  

(二)学校评价不当、教师教育不到位

  教师的不当教育,也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关注,而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很少的机会,或者是一点机会都不给。

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由于长期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在集体中失去地位,导致悲观泄气,常以“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

而他们的这种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恶,从而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心理压力。

另外,由于部分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对学生严重不负责任,干脆放任自流,对他们的学习漠不关心。

  (三)制度不完善,社会环境不良

  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机制尚不健全。

政府对农民工的用工制度、就业环境、技能培训及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

城市学校的高收费、高门槛迫使农民工没能力将子女安排在自己身边就近入学,致使家庭教育的缺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大量暴力、色情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加之,农村小镇上的一些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招徕在校学生。

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监护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加强父母、监护人的跟踪机制,落实责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

学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担负起自身应尽的教育义务,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其次,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及业务素质,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和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安排班主任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定期对问题儿童的教育与疏导进行集体会诊,形成经验加以推广。

  最后,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能从政策、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与歧视,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正常地接受义务教育。

城市可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一些免费亲子活动,农村当地政府更可以组织集体探亲等活动,各社会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

社会还应加大力度宣传,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

可由镇政府带头,学校、村委会及退休教师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健康及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和责任。

政府部门还要经常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游戏厅、网吧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加大对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