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90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A.ATP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B.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

C.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储存有大量能量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原料

【解析】 ATP由一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一分子腺苷包括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

当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MP,AMP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原料。

7.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

C.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可逆

【解析】 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所需酶不同,决定其转化过程为不可逆反应,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而物质可重复利用。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

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 题干所述现象表明葡萄糖不能直接供给生命活动能量而ATP可以,说明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9.如图①②代表物质M、N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则(  )

A.萤火虫体内的能量c可来源于光能

B.吸能反应一般和物质M的合成相联系

C.能量d用于过程①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M、N间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

【解析】 萤火虫体内的能量c主要来自呼吸作用,不能来源于光能,A错误;

吸能反应消耗ATP,和物质N的合成相联系,B错误;

能量d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和过程①没有关系,C错误;

M、N间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D正确。

10.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A.太阳能、糖类、ATP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D.ATP、糖类、太阳能

【解析】 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最终的能源物质是太阳能。

1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

B.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

C.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解析】 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图2向左进行时,能量a可由图1中c键断裂提供

C.酶1、酶2催化的底物不相同

D.肌肉收缩所需能量与图2中ATP的水解有关,而与ATP的合成无关

【解析】 A表示腺嘌呤。

图2向左进行,表示合成ATP的过程,能量a可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图1中c键断裂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

酶1、酶2催化不同的两个生理反应。

肌细胞需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而肌肉收缩所需能量则来自ATP的水解。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在细胞呼吸中被利用

D.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别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解析】 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用于碳反应中的C3还原,不能用于其他的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可用于呼吸作用被分解;

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只能在绿色植物的绿色组织细胞中进行。

14.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同学在分析时,作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判断有误的是(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NADPH的产生与消耗

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 甲过程是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为光合作用;

乙过程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为呼吸作用。

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5.棉花的光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曲线是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

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C三点相符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释放,与之相符的是②;

B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线粒体产生的CO2正好全部用于叶绿体的消耗,与之相符的是③;

C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叶绿体不仅全部吸收了线粒体产生的CO2,还要从外界吸收CO2,与之相符的是④。

16.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称为酿酶

D.萨姆纳尔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解析】 萨姆纳尔认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并且证明了脲酶是能够分解尿素的蛋白质。

17.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

18.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解析】 由图示可知,图中的实验处理是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溶液,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不同。

19.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了酶的哪一种特性(  )

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 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加入酶与未加催化剂对比,到达反应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反应速度加快,说明酶具有催化特性。

而加入生物催化剂酶与加入Fe3+对比,反应速度加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0.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析】 通过曲线可以看出甲酶活性没有变化,因此蛋白酶不能水解甲酶;

甲酶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甲酶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

乙酶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乙酶是蛋白质;

乙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蛋白酶破坏了乙酶的分子结构。

21.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由1.5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

       A      B    C    D

22.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

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

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

【解析】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多肽酶只能催化多肽水解为氨基酸。

不同的酶只能与特定分子结构的底物结合而使底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由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具有多种不同的物质,故需要多种不同的酶来进行催化。

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往往要经过多个步骤,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后才转变成最终产物,故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可能由多种酶参与催化。

23.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

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能增大反应速率,使反应物浓度快速下降。

24.表1所示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表2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

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表1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酶溶液

1mL

2

温度处理

60℃

100℃

0℃

3

加淀粉溶液

2mL

4

加碘液

2滴

表2

试管D

试管E

加蔗糖溶液

加本尼迪特试剂

A.表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

B.表1所示实验的观察指标不能用碘液检测

C.表2所示实验应该先加酶溶液后加本尼迪特试剂

D.表2所示实验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要水浴加热

【解析】 表1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以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深浅反映出化学反应的快慢,从而知道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故B项错误。

25.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结合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B.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 因为图表示的是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

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26.现有三只试管①、②、③,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②、③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

【解析】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故A正确;

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B正确;

只有①组的淀粉被水解,故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故C正确,D错误。

27.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 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当反应温度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O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错误。

28.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 葡萄糖的需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参与情况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NADH和少量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H和少量ATP;

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从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9.为达到降低呼吸速率以延长苹果贮藏期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氧气浓度B.提高贮藏温度

C.降低CO2浓度D.降低O2浓度

【解析】 在苹果等水果的贮藏中,为达到降低呼吸速率目的,往往采用低氧、低温的环境,D正确。

30.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

O2浓度

变化量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

量(mol)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2释

放量

(mol)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需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解析】 O2浓度为5%~25%时,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即只进行需氧呼吸;

O2浓度为0时,O2吸收量为0,只进行厌氧呼吸;

而O2浓度为1%~3%时,CO2释放量大于O2的消耗量,说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同时进行,故A错误。

O2浓度为5%时,CO2释放量最少,故5%是贮藏苹果的适宜条件,故B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需氧呼吸随O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表格中超过20%的O2浓度后,需氧呼吸的速率不再随之增加而加强,故C错误;

苹果的厌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而非乳酸,故D错误。

31.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是(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解析】 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

图中①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产酒精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产乳酸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是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故能合成ATP的途径,图中有①④过程。

人体细胞可进行需氧呼吸,有时进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但人体不能进行产酒精的厌氧呼吸,故一处错误是②过程。

答案选D。

32.如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力)。

实验开始时U型管左侧液面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液面高度变化,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在消毒剂中清洗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B.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的速率

C.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高度不再变化,说明种子的细胞呼吸完全停止

D.为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将装置中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其他保持不变)作为对照组

【解析】 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测定的是需氧呼吸速率而不是厌氧呼吸速率。

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高度不再变化,原因可能是锥形瓶内氧气消耗完毕,种子不能进行需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的细胞呼吸完全停止。

D项中对照组的设置可以校对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误差,但实验设置错误,应该用等量的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的死种子(其他保持不变)作为对照组。

33.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

图2、3分别表示O2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葡萄糖

丙酮酸—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________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________的过程。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

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_(填“a”或“b”)。

(3)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________(用图1中物质名称回答)。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________的应急措施。

(4)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的措施。

【解析】 

(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①糖酵解,③④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的还原过程,②丙酮酸的氧化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a,因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需氧呼吸逐渐增强,厌氧呼吸逐渐被抑制。

(3)人体肌肉细胞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机体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4)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适当降低氧气浓度和温度的措施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答案】 

(1)有机物 释放能量 

(2)①③④ ② a (3)乳酸 暂时缺氧 (4)适当降低O2浓度 适当降低温度

3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4)小麦长期被水淹会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和④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图中的A和B都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丙酮酸,D代表乳酸。

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酵母菌细胞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

人体细胞可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答案】 

(1)细胞溶胶 

(2)①② ② (3)①②③ ①②④ (4)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导致小麦烂根 (5)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35.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

试管组别

实验处理

加入3%

H2O2(mL)

温度

加入试剂

试管1

常温

/

试管2

90℃

试管3

2滴3.5%FeCl3溶液

试管4

2滴20%肝脏研磨液

(1)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________,写出一种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用的肝脏要求新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1和试管2组成对照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上述的对照实验,请再找出一组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