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
《思修课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课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的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1.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2.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1.怎样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为何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4.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第二章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2.中国精神是什么: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精神的意义:
4.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5.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两者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如何体现爱国: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的文化
第三章
1.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
人有两种属性:
(1)自然属性——本能
(2)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地打上了自然属性的烙印
3.人生观的重要性: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5.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的四个要点: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7.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8.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9.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10.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身尊奉和践行。
11.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2.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10.如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1.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
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不仅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
2.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透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4.人生价值内在包含什么:
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5.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6.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7.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8.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9.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4.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竞争和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6.如何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道德的主要功能:
4.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5.道德功能主要分为: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规范的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3)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5.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6.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7.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1.什么是中国革命道德:
2.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3.革命传统的重要性:
4.历史经验表明,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道德传统,是克服前进道理上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力量源泉
5.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6.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性:
7.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1.“四个全面”的内容: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3.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4.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了什么: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如何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
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
1.有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的关系: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保护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5.大学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6.什么是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反应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3)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4)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
(5)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兢兢业业的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2.什么是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3.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4.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道: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在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4.如何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5.如何弘扬家庭美德: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的家风;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的鲜明特点:
其一,实践性;
其二,综合性;
其三,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采取有效地道德修养方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如何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六章
1.了解法律的词源和含义的重要性:
了解法律的词源和含义,理解法律的特征和种类,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为形成科学的法制观念奠定基础
2.什么是法律?
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指什么?
广泛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指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指什么?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法律通常是指广义上的法律。
3.法律的本质:
法律的本质分为阶级本质和物质本质
4.什么是法律的阶级本质: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一致的体现。
在阶级社会,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人的意志体现。
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
(2)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他不是统治阶级一致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5.什么是法律的物质本质: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
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5.什么是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6.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
(2)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肯定和保护
7.法律发展史上相应的出现过那些法律?
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1.我国现行法律:
2.截止2014年底,我国已经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多件、行政法规730多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从体现的意志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2)是善于接见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果经验;
(3)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的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其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2)此外,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样,还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
7.我国立法活动的程序:
立法活动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四个环节
8.什么是法律执行:
(1)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1.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色,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它可以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它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地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昌盛;
它可以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边疆建设和巩固国防
6.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7.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2)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所有制的地位: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3)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0.实体法律部门是:
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11.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包括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