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docx
《谈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谈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剪纸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具备丰富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由于剪纸工艺工具材料简便、技法易于掌握,其不仅是一门单纯的民间艺术,更是促进人类全面协调发展的平台。
在剪纸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中,如何让其与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使其更加基础化、大众化。
本文通过分析剪纸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市场环境,提出在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青少年作为主导作用、健全相关管理、宣传、营销制度等创新推广策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创新推广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古老的镂空艺术,一方面在视觉上给人们透空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剪纸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形式多样的图案,例如窗花、灯花、墙花等。
人们将艳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上以表达喜悦与热烈。
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时而会以夸张的手法改变事物的自然形式。
尽管剪纸工艺材料简单,技法简便易学,但其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
但剪纸文化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一是随着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人工剪纸转向机器剪纸;二是剪纸行业利润微薄且剪纸艺术需长时间的刻苦练习。
众多原因导致愿意投身于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
如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将这门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对剪纸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剪纸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困境
1.1剪纸文化遗产发展历程
根据历史考古发现,剪纸艺术起源于北朝(386—581年),至今已历经了1500多年的历史。
民间剪纸艺术在北朝初期发展的就已精熟。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日益繁荣。
唐代时期,剪纸艺术渐入佳境;从宋朝开始,寻常百姓慢慢流传与普及剪纸艺术;这一时期,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进入其茁壮发展的高峰期。
现代的剪纸艺术,实际是一种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集合的镂空艺术,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就剪纸艺术而言,现代的剪纸作品不乏艺术家绘制的创作性作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的作品有质的区别,甚至已大众审美。
另外,在今天的许多地区,群众性的剪纸活动的出现也不能与剪纸艺术混为一谈,但其创作的作品采用的也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
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技法都相对简单,这一艺术形式遍及范围广泛,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及赞美。
1.2剪纸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困境
1.2.1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的双重问题剪纸文化因为环境的变迁面临着发展的重大威胁。
剪纸艺术的原生环境改变。
剪纸艺术最早以剪贴画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以表达喜庆热闹的节日与庆祝氛围,其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深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乡村发生着的变化,这对剪纸艺术的传承造成了重大危机。
尤其是剪纸艺术的传承以实作传授为主,这更加大了传承的难度。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剪纸艺术只有少数人关注,加之人工智能与电子化的发展,使机器剪纸代替了手工剪纸,省时又省力,这对传统手工剪纸艺术造成了侵害。
1.2.2从业人员文化素养低、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剪纸的发展目前出于萎缩低迷期,一方面,因为从事剪纸产业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这些人员大部分是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初高中文化、劳改人员,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剪纸行业,并且从事剪纸艺术时间不长导致他们所创作的产品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剪纸作品出现销售低迷期:
一是市场订购锐减;二是因为政府政策只把剪纸当作非遗文化进行保护,缺少对其产业效益的考核,对产业管理人员要求低,使得整个剪纸产业发展低迷;三是剪纸产业重产轻销,剪纸行业大师大都潜心剪纸技术,对市场与营销不关心,导致市场营销环节薄弱。
1.2.3剪纸产品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及缺乏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一方面,剪纸产品品牌效益不足,不能在技艺、表现手法、产品内容进行个性化地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缺乏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保护机制。
而且在剪纸艺术中,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很多作品被盗于封面、广告、图书的制作等。
长此以往,这种不健全的法律机制必将对剪纸产业造成极大重创。
1.2.4无厂房式工作模式和缺乏衍生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据调研,剪纸产业公司大都处在“无厂房、无资金浪费、无货物积压”的三无模式中运营。
这种运作模式,虽然节约了成本,但也使得这种作坊型的三无企业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有序的市场产销。
剪纸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衍生产品极少,很难形成产业链,对剪纸行业的发展也就造成一种障碍。
2剪纸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推广策略
2.1以青少年为主导地位进行推广2006年,将剪纸艺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传承处在复杂多面的局面中。
剪纸不仅是一门单纯的民间艺术,更是促进人类全面协调发展的平台。
剪纸的传承要还原到广大的青少年中,他们是一切的未来。
剪纸艺术刚好为广大青年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和动手的平台。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剪纸文化,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主动传承中国剪纸文化,遵循“着眼全员性、追求高品位、坚持传承性”的基本理念,通过“以阵地活动为依托、在兴趣培训活动中渗透、以赛事为途径、以主题文化活动为手段”等一系列推广策略,以下是一些实质性的文化策略。
2.1.1树立正确的推广理念在对青少年的剪纸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广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放眼全员。
并且以青少年为活动对象,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与剪纸文化相关的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青少年为主导地位;追求高品位的同时,拉近剪纸艺术与青少年双方的距离,搭建剪纸艺术的创作与展示平台,提高广大青年的艺术修养。
2.1.2运用多样化的推广途径保护与传承剪纸文化,必须创新多样化的推广形式:
以少年宫为活动阵地。
作为承担教育、服务、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有义务弘扬传统文化。
在少年宫,可以邀请剪纸艺术家在少年宫进行现场的演示和指导。
把趣味性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也利用了少年宫特有的资源优势。
另外,能将剪纸文化渗透到青少年的活动与培训中,能够有效地建立起剪纸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优势。
2.2政府主导+政策支持模式
剪纸文化要想发扬光大,首先,必须坚持政府在剪纸产业发展协同的主导作用及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政府应该协调国家以及地方资源的科学整合。
政府应该在人力、物力、资金上对于剪纸技艺的传承及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从政府的角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各种资本进入非遗保护和开发的队伍中来。
2.3市场参与、企业合作、社区参与、传播机构参与模式
对剪纸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要关注传承者和政府的有关利益,也要关注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切记不能忽视各方力量的作用,比如市场、企业、社区、传播机构等。
第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剪纸行业储备优秀人才,同时提供优惠政策保障人才落地。
第二,鼓励剪纸行业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使其在市场机制下获得人力和资金的支持,形成良性的自我成长机制,维系其发展与传承。
第三,应该吸引文化企业参与到剪纸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并对文化企业进行严格控制。
第四,应该促进剪纸文化核心社区居民的参与。
社区是剪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剪纸文化的传播并分享其收益。
第五,对剪纸文化的经销商进行培育工作,宣贯一些关于剪纸文化的内涵。
2.4以校企合作为主+多方辅助合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与教育系统合作,提倡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把剪纸艺术引入课堂,从小培育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与认识。
第二,将剪纸艺术拓展到高等院校。
第三,引进企业对剪纸艺术进行短期有序的长效培养机制,放开并鼓励民间机构授课,以及公众教育,提高剪纸文化在公众心中的认知度。
2.5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拓多样化产品
剪纸文化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壮大和传承离不开市场的运作。
首先,必须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拓高、中、低端的多样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其次,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丰富剪纸设计内容,满足高中低市场不同阶层人群的审美需要。
最后,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与时俱进,创作出符合当代需求和审美的优秀作品,让剪纸文化生动灵活起来。
2.6多渠道的网络传播+网络统一服务平台宣传与销售模式
处于互联网时代,剪纸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应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小程序等信息传播渠道,搭建起剪纸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渠道进行营销,扩大剪纸文化消费者目标群体的来源。
3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态度的智慧结晶。
本文在剪纸文化发展面临如此困境时,在产品创作、人才培养、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管理、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对剪纸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所贡献。
此外,还应该建立起剪纸文化产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其收入合理分配的制度,以便剪纸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16).
[2]蒋多再.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兼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
[3]钱永平,潘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M].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康保成,林斯瑜,王静波,等.2001—2010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罗曼莉.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陈俊华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贾鸿雁.族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环境视角的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0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