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792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孙过庭《书谱》认为,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和体悟,而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具有相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书法理论诞生时就出现了“自然”地观念,不同时段和不同理论家都在丰富着这一观念,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最高境界。

B.梁武帝对书法的评论不仅包含点画本身的形态,还有从点画到整字再到整篇所孕育的生命跃动,因而能直接唤起人们的审美联想。

C.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这表明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他的书法只有心性的自然流露,而全不在乎点画形状了。

D.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由注重点画样式,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境界,再到注重心性表达,最后终于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

“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

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

“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

“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

“不,我有事。

“哦!

是件重要的事吗?

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

吞吞吐吐地说:

“啊!

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

您不会感兴趣的。

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

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

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

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

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

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

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

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

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

“亲爱的同事:

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

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

“唉!

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

“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

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

我要写信。

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

“总主教大人:

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

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

“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两项是()(3分)

A.由于同事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C.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D.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有可能是在考验玛兰是否诚心。

5.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什么样的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侯仁之:

城市的知音

1932年,“一·

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

“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

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

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在英国期间,侯仁之进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

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

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

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

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

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瀵进行考察。

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

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

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

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

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

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

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侯仁之曾说:

“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

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

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

城市的知音》)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侯仁之本来的各项事宜,淞沪抗战的失败促使他转变了想法,后来决定学习历史来改造社会,并考取了燕京大学的历史专业。

B.侯仁之接受了西方历史地理学的理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学科,他也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C.侯仁之在沙漠考察统万城后,证明的了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他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D.侯仁之在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决了北京的城市起源和城市发展等很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关于保护卢沟桥和莲花池的问题。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

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

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9.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延光,字子瑰,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

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

“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

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

“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无以破之。

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

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

”明宗曰:

“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

”延光因曰:

“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

”明宗扶髀叹曰:

“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

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

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

“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

”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

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

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

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

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③末帝:

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指庙号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如唐高祖、宋太宗等。

B.“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文中“拜而出之”的“拜”就是此含义。

C.“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文中“明宗行幸汴州”的“幸”即是前一个意思。

D.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的去世称呼也不相同,例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延光勇气可嘉。

在明宗攻打郓州时,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B.范延光具有谋略。

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C.范延光遇事冷静。

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

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辞官回家,后来果然唐室大乱,而延光免受祸患。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无以破之。

(2)明宗扶股叹曰:

”(5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14.将句中加点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①,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太华:

山名,即西岳华山。

②中条:

即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

16.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个第一句景中见情,通过“红叶”等景物的描绘,既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又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B.颔联写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稀疏细雨越过中条山的景象,意味着乌云消散,天将放晴,给人清新之感。

C.诗歌中间两联笔势陡转,诗人大笔勾画出登楼所见的四周景色,意境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

D.颈联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山色迥然不同的苍苍树色,又写了咆哮着流向遥远东海的汹涌黄河。

E.诗歌的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令人向往。

17.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的“,”两句,既描绘了雄鹰飞翔、鱼群遨游的场景,又表明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2)《再别康桥》中,诗人溯河寻梦,回忆起曾经“星辉”般的梦想,如今即将告别康桥,他发出“”的愿望,表达出在康桥所收获的喜悦和对康桥的不舍。

(3)《荆轲刺秦王》中“,”两句,作者着重刻画众将士听到荆轲在易水唱出悲壮之歌后的神情动作,表现了送别场面的激昂悲壮。

三、课外阅读(12分)

19.下列对《世说新语》的解说,内容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谢镇西年轻时听殷浩清谈,听了数百句后,感觉既有美妙的情趣,又具有文采,很激动人心,不知不觉汗流满面,殷浩吩咐帮他擦干。

B.孔融被逮捕拘禁,朝廷内外都很惊恐,有人问孔融两个孩子可否保全,孔融答曰“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不久,逮捕的人就到了。

C.晋武帝想要偃武修文,山涛认为不适宜这么做,他推究论述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在座的人听后十分认同,后来的事实证明山涛是对的。

D.恒玄喜欢狩猎,倘或队伍行列不整齐,让獐子野兔逃跑了,僚属便被捆绑起来。

恒道恭为了规劝恒玄,就自带绛绵绳,自此情况略好。

20.下列选文涉及的事件与谢安无关的一项是()(3分)

A.俄尔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B.与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诸人色并遽。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

“如此,将无归?

C.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客问:

“向三贤孰愈?

”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公曰: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D.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某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

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

“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

“兰阇,兰阇。

”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上面的文字选自《世说新语·

政事》,请说明任姓客人“喜”和胡人“笑”的原因各是什么?

22.《世说新语·

文学》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褚季你,野语孙安国云:

“北人学问,渊综广博。

”孙答曰:

“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支道林闻之曰:

“圣贤固所忘言。

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

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高僧支道林用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把南北学人的学问特点说得一清二楚而又趣味横生。

请说明“显处视月”和“牖中窥日”各自表达的意思。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身边能够琢磨出滋味的东西很多,美食美酒可以品味,亲情爱情可以品味,生命生活也可以品味……

请以“品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不要写成诗歌。

17-18高一(上)半期语文答案

1.B(“但影响了后世有关‘永字八绝’的讨论”错,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绝’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意思是后世的讨论使得这种理论更加细化,而这一理论对后世讨论是否施加了影响,不好判定。

另外,原文是“永字八法”的讨论“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并不是B项所谓的“‘眼中自然’的理论虽然在自然内涵的拓展上没有很大进展”。

2.D(“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错。

这样说的意思是“是但不仅仅是”,而原文“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是绝对否定的意思。

3.B(B项后半句的意思是王羲之和卫夫人然容易陷入尴尬是因为他们以一般自然物象比附,这是错的。

他们容易陷入尴尬的原因是只关注到点画外形而且要死板的一一对应,并不是所选喻体的原因,事实上,王羲之对“点”画的评论还有“坐如蹲鸱,或如科斗”这些都是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