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05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6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打印版本2021.doc

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PENGZHOUJIAXIANGFOREIGNLANGUAGESCHOOL

2021-2022学年度上期 五年级语文

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刘婕

二0二1年七月三十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白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鹭》选自《郭沫若文集·丁东草》。

1942年10月,郭沫若先生以《丁东草 三章》为题一气呵成写完了《丁东》、《白鹭》、《石榴》三篇咏物散文。

《白鹭》为整组文章的第二篇,作者以生动的笔调,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韵致。

通读全文,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可以体悟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诗意追求。

诚如作者郭沫若所写“白鹭是一首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觅食的独特、栖息的悠然、飞行的幽雅等等无不充满韵味,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本文时,宜采用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要读出形——白鹭的大小适宜、色彩和谐,读出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情——以心格物,融通自然,读出味——白鹭鸟的无穷韵味,诗意美好追求的韵味无穷。

  

【设想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2、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绮丽qǐ睿智ruì蓑毛suō喙huì铿锵kēngqiāng鸿鹄hónghú黛色dài嵌入qiàn嗜好shì淳厚chún恬淡tián清澄chéng寥廓liáokuò

2、配乐朗读(古筝:

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

精致、小巧、美妙。

诗:

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

身段的大小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

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常见

白鹤:

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

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

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

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

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

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清澄之美:

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

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

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

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

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

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

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静态美

韵味无穷

的诗

图画之美

清澄之美

含蓄之美

动态美

色素配合

悠然之美

教学反思:

第2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

教学仪器

【设计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猜谜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

学生可能会猜测:

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

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

(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

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