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89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16篇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

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

6、天下苦秦久矣。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固以怪之矣。

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0、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

三、文意理解:

(共7分)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用原文)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

天下苦秦久矣。

2.表明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陈涉发动起义时最鼓舞人心的句子是?

(2分用原文回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本文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

(3分)

(1)发动并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

(2)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3)做事周密而细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读<

孟尝君传>

一、解词:

(每空1分,共7分)

1、特,_特,只、仅仅。

雄,长、首领。

耳,罢了。

2、擅齐之强:

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擅,__拥有。

_______

3、南面而制秦:

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

制,__制服。

_

二、文意理解:

(每题2分,共6分)

1.文中第一句揭示了什么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

_____能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王安石驳斥世人观念的根据是什么?

___王安石认为A鸡鸣狗盗之雄耳B依靠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可以制服秦国。

3、《鱼我所欲也》《孟子》

(每空1分,共9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

躲避②如使:

如果,假使。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

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④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

⑤蹴尔而与之:

践踏。

⑥不屑:

认为不值得。

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⑦辩:

辩,同“辨”。

辨别

⑧得我:

感激我。

得,同“德”,动词。

⑨乡:

乡,同“向”,原先从前。

二译句:

(每题2分,共8分)

1.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2.乡为身死而不受:

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一箪食,一豆羹).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每题2分,共4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舍生而取义者也

2、“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此”和“本心”分别指的是什么?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妻妾之俸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舍生取义之心

 

《小石潭记》

一、释下列加点的字和加底线的词。

1、闻水声:

听见2、伐竹取道__开出、开辟_3、水尤清洌_尤其特别__4、可百许头_大约

5、全石以为底把6、佁然不动___愣住的样子__7、俶尔远逝_忽然__8、不可久居__停留_

9、悄怆幽邃_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10、隶而从者__随从跟随_11、以其境过清_因为凄清冷清

12、从小丘西行:

向西13、心乐之:

以------为乐14、下见小潭_向下往下15、近岸_靠近_16、日光下彻直照到水底17、影布石上_映18、斗折蛇行_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_

19、凄神寒骨_使------凄楚___使------寒冷_20、犬牙差互_像狗的牙齿那样_相互交错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佩环,心乐之。

___(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__,__(我)心里很喜欢它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_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玩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三、文意理解

1、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周围环境。

2、根据第四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小石潭“不可久居”的原因。

答:

环境冷清;

作者内心感到凄寒或(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

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曲折反映。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这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本文的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触发,忧伤凄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陋室铭》唐刘禹锡

1、解释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有名惟吾德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斯是陋室:

这苔痕上阶绿:

长到,蔓到。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来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主人人际交往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一、给下列加点字或加横线的词语。

(2’/空,共40分)

1、解衣欲睡__想,将要2、月色入户:

__门___3、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____散步___

4、念无与为乐者_想,思考____游乐____的人5、寻张怀民_寻找_怀民未寝_睡,卧_

5、相与步于中庭:

__共同,一起______徒步徐行,散步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

_清澈透明___7、盖竹柏影也___原来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只是,不过__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__

二、翻译下列句子。

(5’/句,共20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我)便很高兴的起来走动。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文意理解(共40分)

1、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8分)

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如“月色入户”透露其民庭冷落,“念无与乐者”透露其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透露其闲。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泼。

(8分)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6分)

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你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______________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怀民未寝

理由:

________唯张怀民可以同乐_______________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5、作者笔下的月色有什么特点?

请用原文回答。

作者是怎样写出月色的这种特点的?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9分)

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空明的特点。

作者主要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写月光的这一特点的。

先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正面描写月光。

接着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

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5、《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师表》答案

一、解释词语(34空,34分)

1、诚宜开张圣听扩大2、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

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6、陟罚臧否评论人物好坏

7、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奔走效劳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理11、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1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1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15、以彰其咎揭示、表明、显扬过失

16、咨诹善道询问道理

17、必能裨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18、临表涕零眼泪

19、庶竭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20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22、以遗陛下来

不效则治臣之罪有功效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2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2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然后施行这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还于旧都到

二、翻译句子(12句,36分)

1、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待遇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

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9、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实现(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三、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分析蜀汉所面临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不利条件先帝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域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什么?

不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目的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危害以塞忠谏之路也

3、第一段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家效力原因的句子是(原文)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第一、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劝说刘禅的?

首先从分析危机形势入手,激励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德,奋发图强;

然后劝勉刘禅要开张圣听,赏罚严明。

5、第五段中“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6、在作者看来国家“兴隆”与“倾颓”,关键在于什么?

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7、第五段举出“两汉”事例,目的是什么?

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阐明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从而想使刘禅更好地接受“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8、在第六段中作者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第六段中,作者追述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请你说出作者终生感激先帝的两个主要事件。

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从选文看,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决定“北伐”的原因有哪些?

完成先帝遗愿,兴复汉室;

尽自己的职责,报答先帝恩情;

初始条件已成熟。

12.从选文看,诸葛亮回忆了哪些“大事”?

以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报效刘备父子之情

13、结合前五段,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善良、诚实、忠诚、做事公正、有才干有能力、敢于进谏;

得到先帝的赏识认可。

(共3分,德、才和先帝的认同各1分)

《三峡答案》

1.

(1)如果

(2)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3)的确,实在

(4)完全,全部;

“阙”同“缺”,空缺(5)连续;

延长

2.

(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3、思路结构:

第一层:

(开头到“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

(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

(“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写三峡的冬春景色

     第四层:

(“每至晴初霜旦”到文末)写三峡秋天景象

4.夏:

水势大、水流急      秋:

萧瑟凄凉

5.绿潭、怪柏素湍、悬泉瀑布

三峡夏天的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最具特色,景象最为壮观,所以要先写夏天。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缘溪行:

沿着2、落英缤纷:

落花;

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

尽5、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6、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7、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8、咸来问讯:

都,全9、延至其家:

邀请

10、具答之:

同“俱”,完全,详尽11、不足为外人道:

对,向12、诣太守:

晋谒,拜见

13、寻向所志:

做的标记14、未果:

没有实现15、欣然规往:

打算

16、便扶向路:

沿着;

原来的17、寻病终:

不久

18、便舍船:

离开19、渔人甚异之:

代词,代渔人所见之景

屋舍俨然:

房屋具答之:

代词,代桃花源中的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2、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记。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听到的,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第一段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渔人甚异之

3、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进行了描写?

请概括说明。

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

自给自足的生活状况;

愉悦的心情。

4、桃花源中人“大惊”的原因是什么?

桃花源人避秦时乱来此绝境,几百年来生活幸福安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而两汉魏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所以得知世上的事后,皆叹惋。

5、第三段桃花源中人向渔人说了哪些内容?

请概括说。

问渔人来自何处;

说他们来桃花源的原因;

问渔人如今是何世;

叮嘱渔人桃花源里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6、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观念?

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

__军队__2.又何间焉:

__参与___3.乃入见:

_于是,就___4.何以战?

:

__凭借___

5.弗敢加也:

__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6.小信未孚:

_为人所信服____7.小大之狱:

__案件__

8.必以情:

___实情___9公将鼓之:

__击鼓__10.败绩:

____溃败___

11.遂逐齐师:

__于是__,就____追击___12.既克:

已经13.一鼓作气__振作____

14.彼竭我盈 __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__15.惧有伏焉:

___埋伏__16.望其旗靡:

___倒下

17.以何以战。

___凭借___18.之肉食者谋之。

__代_这件事_________

必以分人。

__把______小大之狱。

____的________

公与之乘。

____代他,指曹刿

二、翻译句子:

(33分,每句3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民众是不会跟从您的。

3、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他)下车看齐军战车的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5文意理解

1概括选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二段:

写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第三段:

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3从第一段看,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所指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战中和战后表现鲁庄公的“鄙”的句子有哪些?

(用原文回答)(1分)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

5、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7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在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要,责任、重担

3.饿其体肤使……饥饿4.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动词,扰乱。

5.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6.人恒过常常,过错。

这里用作动词,犯过失7.衡于虑同“横”,梗塞,指不顺

8.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9.征于色征验、表现10.而后喻被人了解

11.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里面,指国内。

在外面,指国外。

二、翻译句子。

(共6分,每句2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然后知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