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89758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凿壁偷光B.火上浇油

C.水滴成冰D.铁杵成针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锅B.羊毛手套

C.钢化玻璃D.尼龙背包

3.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3)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

4.合理利用化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开来的是

A.过磷酸钙B.硫酸钾

C.硝酸钾D.氯化铵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锌粒B.

移开蒸发皿

C.

熄灭酒精灯D.

过滤

6.工业上制钛的方法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3

C.H2OD.H2SO3

7.果糖主要存在于天然的水果和蜂蜜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及不易导致龋齿等优点,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

下列对果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果糖分子中含六个水分子

B.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果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果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8.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6.6

0.5

3.2

反应后的质量/g

x

4.6

0.5

6.6

 

A.该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5:

4

B.c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d不是化合物

D.x的值为2.6

9.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小红同学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中,可行的是

A.Fe、Ag、CuCl2溶液

B.Fe、Cu、Ag、稀硫酸

C.Fe、CuCl2溶液、AgNO3溶液

D.Fe、Cu、AgNO3溶液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D.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1.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条件

C.

探究分子的运动

D.

探究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KNO3溶液(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Zn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A.AB.BC.CD.D

二、填空题

14.用化学用语表示:

5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标出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

15.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

(1)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图2中的x=__________。

1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为改善环境质量,节约化石资源,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生活方式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信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物质是_____。

(2)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所用的方法为_______。

(3)20°C时,把5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g。

(4)将40°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20°C,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三、推断题

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反应①为中和反应,D为常见的调味剂,E具有可燃性,G是白色沉淀,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物质A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②_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

(4)装置F有很多种用途,如收集气体、干燥气体、测量气体体积等,如用装置F测量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__(选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需放___(填仪器名称);如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选填“a”或“b”)端通入,此时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___。

五、科学探究题

21.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所示),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I.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钾化合物有KCl、KOH、K2CO3、KHCO3。

II.K2CO3和K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室温(20°C)时,测得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KCl

KOH

K2CO3

KHCO3

溶解度/g

34

112

111

33.7

[初步探究]小山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3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KOH溶液;②可能是K2CO3溶液。

[设计实验]小西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_______,由此他认为猜想②正确。

[反思评价]小强不完全认同小西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他另取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__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

(2)下列试剂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的是__(填字母)。

aFe2O3bHNO3

CCO2dCuCl2

[得出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_,且已变质。

六、计算题

22.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片。

同学们为测定铝单质的含量,进行了实验,取10g该铝片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09.4g。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是多少g。

(2)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凿壁偷光,是在墙上开个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

B、火上浇油,发生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符合题意。

C、水滴成冰,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

D、铁杵成针,是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

故选:

B。

2.D

【详解】

A、不锈钢锅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羊毛手套是用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C、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快速冷却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臭氧(O3)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分类

4.A

【详解】

白色固体是氮肥、钾肥,灰白色固体是磷肥,从外观上可鉴别过磷酸钙,属于磷肥,灰白色,故填:

A。

5.C

【详解】

A、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时一横、二放、三慢竖,不能直接放入试管中,容易击穿试管底部,A错。

B、移开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不能用手,容易烫伤,B错。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C正确。

D、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D错。

故选:

C。

6.B

【详解】

,反应前Ti、4F、4H、2S、8O,反应后4H、4F、Ti、2O,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2X含有2S、6O,故X为三氧化硫,故选:

B。

7.B

【详解】

A、果糖分子中不含有水分子,A错。

B、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

C、一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C错。

D、果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6):

12:

(16×6)=6:

1:

8,故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错。

故选:

B。

8.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4.0+6.6+0.5+3.2=x+4.6+0.5+6.6,故x=2.6,a质量减少是反应物,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c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还可能是杂质,d质量增加是生成物,a和b反应生成d,属于化合反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x=2.6,反应中ad质量比为(4.0-2.6):

(6.6-3.2)=7:

17,故A错。

B、由分析可知c可能为催化剂还可能是杂质,B错。

C、由分析可知a和b反应生成d,属于化合反应,d一定是化合物,C错。

D、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2.6,D正确。

故选:

D。

9.A

【详解】

A、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和氯化铜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故金属活动性铁>铜>银,A正确。

B、铁和硫酸反应,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铜和银和硫酸不反应,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后,铜和银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B错。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铜和银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C错。

D、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和银,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银,铜大于银,但是铁和铜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D错。

故选:

A。

10.C

【详解】

A、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A错。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离子,如质子带正电,不是离子,B错。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肥效降低,C正确。

D、盐酸是酸,盐酸中就不含氧元素,D错。

故选:

C。

11.D

【详解】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了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项A不正确;

B、将白磷和红磷同时放置在铜片上,通过热水加热铜片,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可燃物燃烧还必须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条件,本实验没有探究,选项B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反应发生,也就无法证明分子的运动,选项C不正确;

D、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比铜片硬度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质量分数刚开始会增大,当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增加盐酸,氯化钠质量分数减少,A错。

B、水的pH等于7,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pH会大于7,图像不符,B错。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金属过量酸不足,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同,假设生氢气质量都为1,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锌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图像相符,C正确。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质量相同,图像不符,D错。

故选:

C。

13.B

【详解】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钾溶液,蒸发氯化钾溶液,得到氯化钾固体,A正确。

B、加入过量AgNO3溶液,引入杂质硝酸银,B错。

C、氧气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通过灼热铜网,可去除氮气中氧气,C正确。

D、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D正确。

故选:

B。

14.5CO32-

【详解】

(1)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填:

5CO32-。

(2)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3=0,x=+5,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15.69.72A15

【详解】

(1)元素周期表小方格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填:

69.72。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识,A与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A。

(3)x表示质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2+8+5=15,故质子数15,故填:

15。

16.石油

CD

【详解】

(1)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A、人类和动植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不需要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而且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也是不可行的,A错误;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加大树木的砍伐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并且可行,C正确。

D、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信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减少纸张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并且可行,D正确。

故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

CD。

17.甲和乙降温结晶80甲>乙>丙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得,20°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解度除以100g溶剂与溶解度的和,所以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故填:

甲和乙。

(2)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所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故填:

降温结晶。

(3)20°C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对应的溶剂质量为100g,把5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0g的甲物质,所以得到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

故填:

80。

(4)将40°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20°C,溶解度变化越大的析出晶体的质量越多,由图可得,甲的溶解度降低较乙大,而丙降温过程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填:

甲>乙>丙。

18.3C+4NH3

2N2+3CH4置换反应

【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碳和氨气生成氮气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3C+4NH3

2N2+3CH4,该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3C+4NH3

2N2+3CH4;置换反应。

19.O2固体干燥剂(合理即可)NaCl+AgNO3=AgCl↓+NaNO3

【分析】

D为常见的调味剂,故D为氯化钠,A、B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D为氯化钠,故C为水,A和B一个是氢氧化钠一个为盐酸,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E具有可燃性为氢气,F为氧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G为氯化银,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B为盐酸,故A为氢氧化钠,代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F为氧气,故填:

O2。

(2)由分析可知A为氢氧化钠,可用作固体干燥剂,故填:

固体干燥剂。

(3)由分析可知反应为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20.长颈漏斗水槽

Ab量筒a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端管口,木条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详解】

(1)由图可知,①为长颈漏斗,②为水槽。

(2)装置B中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说明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

(4)如用装置F测量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瓶内应先装满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从b端通入,另一端需放量筒收集集气瓶内排出的水,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如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

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端管口,木条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21.氯化钾、碳酸氢钾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0%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钾变质也会生成碳酸钾K2CO3+BaCl2=BaCO3↓+2KCl氢氧化钾和碳酸钾cd氢氧化钾

【详解】

[初步探究]

饱和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饱和氢氧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饱和碳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饱和碳酸氢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3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钾、氯化钾,理由是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0%;

[设计实验]“猜想②正确”,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会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1)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钡沉淀和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

K2CO3+BaCl2=BaCO3↓+2KCl;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不反应,如果有氢氧化钾,则出现在无色溶液B中,溶液B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钾,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2)a、Fe2O3和氢氧化钾不反应,不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

b、HNO3和氢氧化钾反应,氯化钾和水,没有明显现象,不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

c、CO2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氯化钡过量,生成的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有沉淀生成,有氢氧化钠,没有沉淀没有氢氧化钠。

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

d、CuCl2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有明显现象,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

故选cd;

[得出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钾。

22.

(1)0.6g

(2)54%

【详解】

(1)表面被氧化的铝片,成分有氧化铝、铝,放入过量的硫酸中,二者都能完全反应,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氧化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水,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是:

10g+100g-109.4g=0.6g;

(2)设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为x

x=5.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