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09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

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

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

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

杨柳( 

)白雪( 

)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

你还看到什么?

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

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

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

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

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

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

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

(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

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

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尊老爱幼)

引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

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

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将相和》教案

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

”卞和回答: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

(板书课题:

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

《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

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

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

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

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

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吗?

(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

(学生交流)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看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板书:

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

在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渑池是一个地名。

在这段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鼓瑟侮辱 

拒绝 

击缶;

(指名读,正音、齐读)第二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板书:

渑池之会或渑池立功)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

理解“负”(背着)(板书:

负荆请罪)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

请大家把这3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照,写整齐,写美观。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交流,师小结。

(起因——发展——结果)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

“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

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

完璧归赵。

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学?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机智) 

行动: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语言: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3)语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

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4、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6、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2)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1)学生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学习。

(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练习:

师:

廉将军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

蔺相如又会怎么说?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三、总结:

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

(引导学生回答)

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大夫。

经过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最终促成了将相和这一家喻户晓的大故事。

本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去体会其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

请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语,把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简写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

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

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

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

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

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

(生纷纷举手回答,师:

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快多少?

.......)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

冠、喷;

整体认读音节:

赤、置;

“枚”字右边的写法。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二、细读文本,研读速度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猎豹和鸵鸟跑的速度比人快得多。

重点读出“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的语气。

2.师出示问题:

找出2—8自然段中所讲的事物,以及它们的速度,用横线在课本里划出来,并进行比较。

3.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汇报交流。

A、师用课件分别出示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图片,指名生答出速度:

人:

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鸵鸟:

七十二千米每小时;

猎豹:

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

游隼:

三百二十千米每小时;

声音:

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

喷气式飞机:

声速的数倍;

火箭:

四万千米每小时;

流星体:

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

光:

三十万千米每秒。

(师指出:

为了把各种事物的速度说具体,课文中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2—8每个自然段中是怎样讲出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快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错的及时纠正。

C、把以上几种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标上数字。

(1、光;

2、流星体;

3、火箭;

4、喷气式飞机;

5、声音;

6、游隼;

7、猎豹;

8、鸵鸟;

9、人)

5.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师指出读时要把数字重读,读得流利,读得明白。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难以置信”和“轻易”两个词进行理解,突出光的速度快。

1、师:

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作比较。

使用列数字的好处是:

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使用作比较的好处是:

鲜明、突出论点)

2、这篇科普文章让我们懂得在宇宙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1、摘抄文中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写法的句子。

2、课后找一找相关的科普书籍读一读。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速度按从快到慢排列:

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声音—游隼—猎豹—鸵鸟—人

首先,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事物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其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8.1习作二漫画老师

习作二

《“漫画”老师》

教学目标

1.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3.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几张人物漫画;

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

(看过)

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

(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

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

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

(出示班上几位老师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爱的老师“画”出来吧!

(板书:

“漫画”老师)

2、启发思路

1.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作画”呢?

(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

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

外貌、衣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话,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

(注意:

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

3、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

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XX老师突出特点:

……)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2.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

(1)(学生归纳)特点:

①外貌:

清秀的脸大大的眼睛戴着眼镜高高的鼻子

②性格:

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

③喜好:

爱说笑,上课很有趣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

(2)(学生回忆)事例: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

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别人的课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帮别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西。

表现喜好的典型事例:

老师上课很有趣,因为她很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我们的课堂既精彩又活跃。

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课时喷花露水,搞得整个教室都是奇怪的味道,老师说了一句歇后语:

你这是在公共厕所里跳高——引起公愤(粪)啊!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细节刻画:

语言幽默)

3.结构安排:

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两个事例刚好安排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4.学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4、习作点评

找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重点在是否讲清楚所写的是哪位老师,事例是否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5、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特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6、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老师形象,看看你用文字“画”出来的老师,能不能真的画出来。

(看出是否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