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095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6.张謇说:

“(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

的何在?

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  )

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

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

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

7.清政府在1904年正式颁布《商人通例》与《公司律》。

《商人通例》简明扼要地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

而《公司律》则首次规定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种。

这反映出(  )

A.晚清政府制定了完备的经济法规

B.商人权利和公司制度法律化趋向

C.清政府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其发展

D.清朝末年商人政治地位明显提高

8.下面是19世纪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统计表。

对于此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错误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大量资本输出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9.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B.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

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11.1895年,甲午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开机生产。

下列有利于大生纱厂创办的因素有(  )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③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3.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

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

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14.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

“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其结果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5.《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16.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17.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8.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

“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9.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20.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1.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

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

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22.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

“1905年—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3.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

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

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

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B.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C.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D.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24.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5.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26.1902年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27.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比较

(指数:

1871年~1873年=100)单位:

百万元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

——材料均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

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本质意义。

29.历史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答案解析

1.D

【解析】 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

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

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进行的,故D项正确。

2.B

【解析】 根据题目中“济急要图”可以看出其直接目的是挽救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

3.B

【解析】 1896年正值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由限制民族工业到支持民族工业,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转变,故B正确。

4.C

【解析】 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大部分内陆及农村地区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

题干中的棉纱输出到中国属于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

题干中日本对中国棉纱输出的增长显示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C项正确;

题干中只是说明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增多,但是并未提及原因,故D项错误。

5.C

【解析】 近代民族企业注重使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以注重民生,致力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

6.B

【解析】“棉铁主义”的实施,目的是振兴实业,实业救国,而非实业救国的经验推动“棉铁主义”,故A项错误;

选择棉(纺织业)铁(钢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需求量大、利润高的棉纺织业和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钢铁工业,推动建立民族工业体系,故B项正确;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是对国情的理性认识,故C项错误;

遏止贸易逆差不是强调“棉铁主义”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7.B

【解析】材料中只能体现《商人通例》与《公司律》商人、公司相关,没有体现其是完备的法律,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两部法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说明了商人权利和公司制度的法律化趋向,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具体体现商人有怎样的权利,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D项错误。

8.D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本题正确答案选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

9.B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

从时间来看,题干时间应是在清末新政之前,故①说法错误,排除A、C、D项,B项正确。

10.D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白银2亿两,加上3000万两的赎辽费,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1.A

【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华设银行、建工厂,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②正确。

君主立宪制度没有实行,义和团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③④。

12.A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这说明兴办实业与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13.C

【解析】本题从清政府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分析,A、B两个选项都不能代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故排除;

题干中没有提到农业,D项排除,故C项正确。

14.D

【解析】抓住时间“1895年”及关键句“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说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实践师夷长技主张早从林则徐到洋务派时期早已推行,非甲午战争后所特有,故A项错误;

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当然无法抵制列强侵略,故C项错误。

15.D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项错误。

A、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D项。

16.C

【解析】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不符合史实。

17.D

【解析】注意时间:

1895年。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张謇企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18.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96年”,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C

【解析】时间“1895—1913年间”是甲午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因而选C项。

这一时期,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派的起义,因而不能说社会环境安定,故A项不对。

B项发生在一战期间,也不对。

而D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政策。

20.C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已标志其失败,因而题中变化不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推动,故A项错误;

自然经济解体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但近代历史中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非常缓慢且程度有限,不是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潮提出于19世纪末,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此时该思想是刚刚兴起,影响有限,不是题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1.A

【解析】从“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商部”“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的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工商业、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结合晚清的史实来看,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日薄西山,危机四伏,没有实现富国目的,故B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C项错误;

此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22.C

【解析】在近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的时段并不缺乏,但并未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后就兴起了“实业救国”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并未取得上述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

“1905年—1908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此时清末新政推动,故C项正确;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涌现,故D项错误。

23.C

【解析】《公司律》的制定与列强资本输出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

搜刮民间公司与法律制定联系不大,故B项错误;

《公司律》的制定是清政府主导的,适应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公司律》的制定与民族资本是否支持民主革命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4.D

【解析】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国民政府是对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25.D

【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D项正确;

A、B项是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

C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26.C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

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因素,故D项错误。

27.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其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间为1912年初,A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时间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后,B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年到1918年,C项错误。

D项作为原因适用于资本主义每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8.

(1)变化:

贸易额度:

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在增长,进口比重越来越大。

行业种类:

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增长较快;

农产品、矿产品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增加,手工产品下降。

原因:

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加剧,中国传统经济进一步瓦解,导致中国进出口不断增长,传统的农产品和原料出口依然增长。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导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等生产资料进出口都有所增长,而传统的手工产品出口有所下降。

(2)意义:

①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和以消费资料为主体的进口格局体现经济的畸形发展;

农产品、矿产品等原材料在出口额中的增长,也充分暴露出中国已经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这都是半殖民地化的特征。

②中国近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生产资料进口增长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增长,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需求和成果;

同时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商品市场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这都是中国近代化的积极表现。

【解析】

(1)第一问要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来回答,材料一表格注意纵横比较,从贸易总额和进出口对比来回答,材料二表格要从行业种类和出口商品对比来回答。

第二问原因的分析首先把握时间提示“甲午战争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两方面来回答。

(2)首先要注意题目限定“本质意义”,然后根据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变化,认识到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

根据民族资本主初步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加快。

29.特征:

民族工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突出;

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

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

【解析】第一小问表格中从1895年到1899年,民族工业在数量和规模方面都有大的增长,其中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尤其突出,采矿等重工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开始得到发展。

此外,从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和沿海地区丝车数数量变化可看出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的趋势。

第二小问回答原因注意结合时代大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

国际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正式形成,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外输出资本,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国内方面,甲午战争后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此外《马关条约》签订,开放内陆通商口岸,列强的对华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