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0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18、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9、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准备律。
2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学习期待。
21、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是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
2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23、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4、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_______的培养
25、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种。
26、发展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独创性。
27、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
2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他律道德阶段和阶段。
29、心理评估的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30、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3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3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五、论述题:
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15分。
36、以你所熟悉学科的某部分知识为材料,请你按照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教学中应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理论,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提示: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是: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示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要示:
(1)教学过程完整,叙述简练、准确;
(2)要求将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教学活动名称:
1.C2.D3.A4.C5.B6.A7.C8.B9.D10.D11.C
12.A13.D14.A15.D
16.心理发展水平17.行为规范的学习18.连续性与阶段性19.练习律
20.学习需要21.自我效能感理论22.迁移23.心智
24.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25.认知的内驱力26.变通性27.头脑风暴训练
28.自律道德29.评鉴30.人际关系
31.66—69页
32.143—144页
33.173—178页
简答题答题要求:
条理清晰,如用1、2、3、等数字标明要点,在每一个要点后用一两句话稍加阐述(可用书上的原话或你自己的话)。
34.81—82页
35.94—96页
论述题答题要求:
条理清晰,如用1、2、3、等数字标明要点,在每一个要点后对要点进行详细地阐述,尽量写多一点,再举一两个教学活动中的例子(当然例子也可以穿插在的阐述当中)。
五.论述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答题要求:
这种题型就是要你写一堂课(45分钟)的教案,你要根据你想要教某门学科来写。
卷子上有材料时要以材料为基础,没有提供材料时可以自由地发挥。
答题时要根据以下教学设计模板进行答题: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2.重点3.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具: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也就是评价与反思):
注意: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写地详细。
以下是几篇供大家参考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2.教学重点:
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教学难点:
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4.教学关键:
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方法):
本着"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
实践——认识——实践"
的认知规律设计,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时间,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如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争先恐后,欲解疑团
2设计练习,创设情境
动手解题,亲身感知
3启发引导,发现结论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理论验证
阅读理解,自学教材
5揭示定理内涵
加深认识理解
6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7归纳小结
整体把握
8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教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对吗那么,现在章老师这儿还有一手绝活,就是:
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就能很快知道它的根的大致情况,不信呀!
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
【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编题考老师.
【说明】这样设计,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面发现结论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2.设置练习,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绝活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下三个一元二次方程;
你们会很快发现我的奥秘.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投影仪打出)
(注:
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
【学生】都在积极解答,寻找其中的奥秘.
【说明】这样设计,使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变"
老师教"
为"
自己钻"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启发引导,发现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
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b,c的值,然后求出它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会初步说出的作用是:
它能决定方程是否可解.
【教师】
(1)由此可见:
在解
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的值的符号来判断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读作delta,它是希腊字母)"
来表示,即△=.我们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
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通过解这三个方程,同学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
况有哪几种,谁能总结出来
【学生】由于前面作了铺垫,所以学生很快可以答出结论.
【说明】:
这样设计
(1)是为了让学生明白:
的值的符号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根的判别式概念.
(2)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验自己发现结论的成功乐趣.
4.引导学生,理论验证:
【教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果真有三种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9的内容,书上从理论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会很认真地去看书,寻找答案.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养成严格论证问题的习惯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揭示定理:
(1)由此我们就得出了关于
若△>
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
(3)定理与逆定理的用途不同
定理的用途是:
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根据△值的符号,用定理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逆定理的用途是:
在已知方程根的情况下,用逆定理来确定△值的符号,进而可求出系数中某些字母的取值范围.
(4)注意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时,必须把所给的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方可使用.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阐述发现的结论,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学生对两个定理的认识,为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运用做好铺垫.
重中之重
5.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定理的应用.
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用投影仪打出)
分析;
要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根据定理可知;
就是要确定△值的符号,
(4)补充了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补充此题的目的是:
使学生进一步地掌握此类题中△值的符号的判断方法,也为今后解综合性问题打好基础.在练习中作了相应地补充.
分析:
我先提出两个问题:
(1)是谁决定了方程有无实数根
(2)现在要证方程无实数根,只要证明什么就行了
例2是补充的一个用定理证明的题目,它含有字母系数,它的证明实际与例1的第(4)的解法类似,但学生易于出错,往往错用逆定理来证.
注意;
例1,例2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结:
(1)关于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来判断: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以及关于△变形的一些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搞清搞透.
6.小结
(1)关于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来判断: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是:
①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计算△;
②用配方法等将△变形,使之符号明朗化后,判断△的符号.
③根据根的判别式定理,写出结论.
(2)注意关于△的变形;
一般情况下,△由配方或因式分解后能变形成
等形式;
那么△的符号就明朗了,即可判断其符号.
学生练习;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7.学以致用
【说明】以上例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运用迁移及巩固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吸引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积极动脑,各抒己见的活跃气氛中来,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
做以上练习时,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
板演后如果发现有错或有其他解法,下面同学可主动上去纠正或写出自己的不同解法,然后教师进行讲评.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假设方程有实根,然后根据根的判别式的逆定理,得出△≥0,再由△≥0解这个不等式,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的正整数解.
本思考题是我补充的一个用逆定理来解决的问题,以巩固逆定理的运用方法,本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8.归纳小结
(1)今天我们是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所以必须牢固掌握好它.
(2)注意根的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区别:
一般当已知△值的符号时,使用定理;
当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时,使用逆定理.判别式的情况
根的情况
定理与逆定理
△>
△=0
△<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它在教材中的地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9.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P39的内容;
2,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注(第3,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二、语文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重点:
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3.难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教学策略:
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运用"
朗读法,讨论法"
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
接受型教学"
转变为"
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
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1.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2.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
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
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3.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4.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互评,纠正
齐读
5.合作探究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
和"
做"
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明确: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争取民主
6.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7.作业布置
读一读,写一写
完成练习二课
五、教学后记:
1.整个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比如第三个环节中的拓展延伸"
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先让学生写即是自主,后让学生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又启发了思考,本身又是一种探究.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英语教学设计:
Uint4Wildanimals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单元背景分析: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们,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乱砍乱伐,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着危及,它们生存的环境遭遇了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甚至到了灭绝的地步.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目前,它们也处于困境中,全世界大概还幸存2000多只大熊猫,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是全世界的呼声,还野生动物一个自然生存的环境,给大熊猫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刻不容缓.
2,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大熊猫幼仔的早期生活以及它的成长过程,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它濒临危及的困境,教育人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要捕杀野生动物,并要采取一些保护大熊猫的措施,结合课文,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联系实际,就我们这个地方目前生态环境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目前居住的环境其实也很不理想,一些污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明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于已于人都非常重要.
3,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
thebabypandalooklikebeborn
growintoattheverybeginningbambooshoot
inthefuturecutdownindanger
taketheactionsencouragesb.todosth.
(2)重点句型:
WecalledherXiWang
WhenXiWangwasborn,sheweighedjust100grams.
XiWangdrankhermother'
smilkforupto14hoursaday.
Sadly,itisverydifficultforgiantpandastosurviveinthewild.
(3)重点语法: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4.教学难点:
(1)讨论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2)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呼吁全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全社会一起来抓好.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
2)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
2,语言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
听,说,读,写"
的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情景中的一些类似问题,并能结合所给任务,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语言基础能力,就如何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提出独特的见解.
3,情感目标:
1)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体现课堂教学"
主体者"
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拯救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大熊猫的成长过程以及保护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措施,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艺术,适当安排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设计思路:
快读(FastReading)——精读(IntensiveReading)——操练(Practising)——巩固(Consolidation).
1)课前认真预习,利用网络收集生态自然环境对人类和动物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生态保护信息,课后能及时巩固复习.
2)上课勤思考,多动脑,掌握所学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