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976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SA组网5G 锚点小区高负荷优化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在热点场景下,4G网络基本开通了FDD1800小区,由于FDD1800单小区提供的无线资源较多,主要作为4G容量层,可承担较多的4G业务,因此这些热点场景的FDD1800小区负荷往往相对较高,甚至已成4G高负荷小区,此时的4/5G协调优化区至关重要。

四、问题现象

在锚点FDD1800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下,会出现NSA用户则很难接入5G网络、4G和5G业务体验感知较差等现象,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

1、NSA用户无法稳定驻留在5G网络:

在5G业务演示时,受限于锚点RRC容量受限等情况,出现手机无法稳定驻留5G网络,如下图所示,在测试时,终端一直在4G网络上,影响5G演示效果,

2、5G峰值速率达不到预期:

由于FDD1800处于高负荷状态,即使NSA用户占上锚点小区,在5G演示效果时,也会因为FDD1800负荷高导致5G峰值速率比预期低(双连接情况);

3、高负荷导致无线时延增加:

一些低时延效果演示会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5G演示峰值时,需占用FDD1800小区的资源,使得负荷较高的FDD1800小区,负荷会更高,严重影响LTE用户感知。

如在高负荷时,终端占用5G网络后,峰值下载速率一直未达到1Gbps以上,达不到预期,且相对时延较高,如下图所示:

五、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问题是在热点区域,FDD1800作为容量层,容易成为高负荷小区,原因分析如下:

1、FDD1800小区常常处于高负荷或拥塞状态时容易影响NSA用户的接入;

在热点区域FDD1800作为容量层,在均衡优化中,为了FDD1800小区多吸收4G业务,通过与其他异频小区的切换重选策略,使终端更易切换到或重选到FDD1800锚点小区,导致其出现高负荷,影响5G业务;

2、FDD1800高负荷影响5G峰值速率,在实际测试中,FDD1800小区为20M带宽时,FDD1800小区下载速率实际可达130Mbps左右,上传速率可达60Mbps左右,因此采用双连接时,FDD1800锚点小区可为5G提高更高的峰值速率。

但FDD1800为高负荷状态时,下载速率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FDD1800高负荷时与全网大包业务的下行包平均速率对比如下:

场景分类

大包业务

1000~5000K包平均速率

5000~10000K包平均速率

10000K以上包平均速率

FDD1800高负荷时

9145.92

6536.24

6581.78

全网

15807.87

17581.23

20038.78

在10M以上大包业务的包平均速率,FDD1800小区高负荷时平均只有6581.78Kbps,而全网小区平均有20038.78Kbps,FDD1800高负荷小区大包业务的包平均速率只有全网平均的32.84%。

因此FDD1800锚点小区高负荷时,大量的4G用户占用资源,将无法提供给5G稳定的资源,速率受影响较大,也会进一步影响5G的峰值速率,导致5G演示效果不佳。

反之,5G业务演示也会占用FDD1800小区资源,进一步影响4G用户感知。

3、FDD1800锚点小区高负荷时,对无线时延影响也很大,FDD1800高负荷和全网TCP无线时延对比如下:

TCP平均时延ms

与全网对比比例

165.83

353.51%

46.91

100.00%

FDD1800高负荷时TCP时延为165.83,为全网时延的353.51%。

可见FDD1800处于高负荷后,对无线时延、性能方面影响较大。

同理,当高负荷的FDD1800小区作为锚点小区后,对NR用户来说,性能同样受到影响。

六、解决方案

FDD1800高负荷不仅影响5G用户接入、5G峰值速率、无线时延还影响4G用户感知,4G与5G业务相互受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共同使用同一个FDD1800小区做业务,同一个FDD1800小区难以协调4G与5G的业务使用分配情况。

因此,考虑通过完全分流4G和5G业务,才能更好解决锚点小区高负荷对5G的影响。

解决方案思路如下:

通过将原FDD1800锚点小区分裂为两个异频FDD1800小区,并根据4G负荷情况配置不同带宽,1个小区专门给4G用户使用,1个小区作为锚点专门给5GNSA用户使用,使4G与5G用户分别占用不同的FDD1800异频小区,4G高负荷将不再影响5G新锚点小区,可按以下5M、10M、15M带宽配置等3种场景进行小区分裂:

4G高负荷时:

4G一般负荷时(或者不分裂):

4G低负荷时(或者不分裂):

FDD1800锚点小区分裂成2个异频小区后的优点如下:

1、5G独立锚点小区,将不再受4G高负荷影响,并结合锚点优先功能,保障NSA用户接入5G网络,通过切换重选严格策略,禁止4G用户占用分裂后的5G独立锚点FDD1800小区。

2、FDD1800小区分裂后,不仅可保障预留一定的无线资源给5G,且因不受高负荷影响减少了无线TCP时延;

3、可根据4G负荷高低情况对FDD1800小区分裂成不同的带宽配置,适合不同场景需求,FDD1800的20M频谱带宽得到了充分利用。

4、5G业务演示时,由于4G使用分裂后专门的FDD1800小区,不会影响4G业务感知。

5、虽然FDD1800小区由20M带宽被分成2段后,在负荷较低时采用双连接,5G峰值速率因为锚点小区带宽的减少会受少许影响,但相对不分裂时的高负荷状态,由于4G业务的高负荷,FDD1800锚点小区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带宽资源给5G,因此对5G峰值速率影响不会太大。

七、效果评估

首先,确认FDD1800锚点小区设置为5M、10M、15M后,其锚点功能是否能正常生效。

如现网将FDD1800锚点小区设置5M、10M、15M,如下图5M设置所示:

之后使用华为Mate20x手机接入锚点,手机均能够正常接入5G网络,并对锚点小区带宽设置为20M、15M、10M、5M时验证5G的上传下载峰值速率情况,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锚点小区带宽为20M时锚点小区带宽为15M时

锚点小区带宽为10M时锚点小区带宽为5M时

1、当锚点小区FDD180020M带宽不分裂时,在4G低负荷测出来下载速率可达1149Mbps以上,上行156Mbps以上;

2、分裂时,FDD1800独立锚点小区带宽为15M时,下载速率仍可达1092Mbps以上,虽然锚点小区减少5M带宽,对5G峰值速率影响不大;

3、锚点小区带宽分别为10M和5M时,上传速率仍达100Mbps以上,下载速率仍保持1Gbps以上,高于锚点小区高负荷状态下的5G业务演示速率。

4、通过以上测试的结果,确认对FDD1800锚点小区分裂成2个异频小区,并根据其负荷高低配置不同带宽的方案可行。

八、基于案例提炼的方法、流程及评估标准建议

1、针对FDD1800锚点小区高负荷的情况,由于4G用户过多,影响NSA用户的接入和性能,建议可通过将FDD1800小区进行分裂成2个异频小区,一个专门给4G网络使用,一个专门给NSA网络使用。

2、FDD1800锚点小区分裂可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配置带宽,实现4G用户和NSA用户的分流,配置不同的带宽,实现不同的需求,提高带宽利用率。

不同场景带宽配置如下:

场景

频点

频段

带宽

备注

4G负荷较高(建议分裂)

1275

1805-1820

15M

4G用户使用

1375

1820-1825

5M

NSA用户使用

4G负荷一般(可不分裂)

1250

1805-1815

10M

1350

1815-1825

4G负荷较低(可不分裂)

1225

1805-1810

1325

1810-1825

2、锚点小区4G高负荷,针对锚点小区做分裂后,按如下展开优化:

A、保证5GNSA用户能占用专门分配的FDD1800锚点小区,结合锚点优先功能,将分裂后的FDD1800异频锚点优先级设置为最高,使用NSA用户及时占用到FDD1800锚点小

B、保证FDD1800锚点小区专网专用,独立给5GNSA用户使用,将其他异频小区与分裂后的FDD1800锚点小区的异频重选优先、异频切换门限设置难以切入,使4G用户占不到FDD1800锚点小区。

C、保证4G用户占用专门分配的非锚点FDD1800小区,对分裂后的非锚点FDD1800小区按照正常FDD1800与异频小区的切换重选参数策略根据负荷均衡情况进行设置,保障4G业务使用感知。

D、已获得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