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26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建筑名词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

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中建史)

11覆盆:

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

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

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

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垂带石:

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象眼石:

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砚窝石:

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须弥座:

高级建筑的台基。

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抱鼓石:

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

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步架:

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檐不过步:

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举折法:

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举架法:

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

24殿:

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歇山:

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

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如意踏步:

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7叉柱造:

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缠柱造:

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

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圭角:

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0墀(音池chi)头:

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

称为墀头。

31霸王拳:

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

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雀台:

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槅扇:

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

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

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4借景:

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

(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5平身科:

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

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

36角科:

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7柱头科:

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

宋称柱头铺作。

承托梁,受力斗拱。

38间的名称:

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9四椽栿:

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40明栿:

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

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41草栿:

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42平闇:

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

43叉手:

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

(平梁:

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托脚:

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

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穿插枋:

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46随梁枋:

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47抱头梁:

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侧脚:

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

这种做法叫侧角。

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49推山:

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50收山:

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1藻井:

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垂花门:

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

屋顶用勾连搭。

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斗口制:

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

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54清式彩画:

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55戗脊:

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56九脊顶:

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57足材: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

2。

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

"一材一栔"为足材。

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

可见一足材为21分。

材分八等。

一等材6寸×

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

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8斗拱的出跳:

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

(注:

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

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

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

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59双杪双下昂:

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60平水:

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

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

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61斗拱:

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

①增加承托的作用。

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

③撑跳檐檩。

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

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

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⑥装饰作用。

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⑧模数作用。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

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62罩:

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一整两破:

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

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

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64楣子:

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

花牙子:

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65礓嚓(应为足字旁):

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

66雀替:

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

作用:

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栌斗:

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华拱:

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下昂:

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泥道拱:

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

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

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

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

(宋)

交互斗:

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

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

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

一般有两个。

耍头:

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柱头枋:

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

(正心枋――清)

撩檐枋:

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

(宋)(挑檐枋)

平棊枋:

最内部令拱上的枋。

(井口枋――清)

罗汉枋:

在内外跳慢拱上者。

(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铺作:

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计心造:

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偷心造:

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插拱:

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68清斗拱称谓

坐斗:

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

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

槽升子:

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

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止鸟,虫飞入建筑内。

三才升:

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

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余的"升"都是散斗。

69单槽/双槽/分心槽:

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

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70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71穿斗式构架:

①又称立帖式。

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

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

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72抬梁式构架:

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

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

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73井干式:

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74干阑式: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

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75云南一颗印: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

故住房墙厚重。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

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

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76圜丘:

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

坛三层,上层径26米余,底层径55米。

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

圜丘四周绕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

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大形象来表现崇天。

77祈年殿:

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

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

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

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

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78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

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79装修:

①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②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

③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

④装修多元功能:

a。

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

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

性格的渲染要素。

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

但不同于装饰。

80太和殿:

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

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

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

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

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

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

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

81佛光寺大殿:

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

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

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

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

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82北京四合院:

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

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

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

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

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83《园冶》:

中国古代的造园学。

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

全书共分三卷。

一卷:

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

二卷:

栏杆(图示多)。

三卷:

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

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

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

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

"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84砌上明造:

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85厦两头:

歇山顶的宋称,又称九脊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二、论述题

1、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其结构措施有:

①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减小风力。

②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④高宽比合理,31/30≈2/1

⑤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

7层内错半个柱径,8。

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

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⑥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

⑦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⑧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

⑨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

⑩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

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价:

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

2、顶隔因子的两种做法。

   一种是"露明"的做法,另一种是天花做法。

露明做法,宋称"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上架"构件自然也成为了内里空间的分割手段和装饰手段,这种做法大多 用于寺庙佛殿,陵寝祭殿和宫殿组群中的门殿,便于取得高爽,深幽,神秘的空间气氛。

二是天花,其广泛用于宫殿,宅第等各类殿屋,有保暖,防尘,调节室内空间高度和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

天花可粗分为三类:

一是软性天花,一般住宅用秫秸札架,然后糊纸,属于纸糊天棚。

府第宫殿的讲究做法,用木顶格,贴梁组成骨架,下面裱糊,成为"海墁天花"。

这种天花表面平整,色调淡雅,显得明亮亲切。

二是硬性天花,由天花梁枋,支条组成井字形框架,上钉天花板,成为"井口天花"。

板上可绘制团龙,翔凤,团鹤,花卉等图案,有的还有精美的雕饰。

这种天花适合用于较为高大的空间,显得隆重,端庄。

三是藻井,是天花的重点部位处理,多用于宫殿,坛庙,寺庙大殿的帝王宝座,神像佛龛的顶部,如同穹然高起的华丽伞盖,渲染出中心部位的庄严,神圣,以突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意象氛围。

藻井属于天花中的最高等级,历来都把它列为内檐装修中的最尊贵体制。

3、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①突出内向型的布局。

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

精神功能上,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②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

建筑成了空间的界面,突出空间美。

③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④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

我们把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等,它们不同于板门,隔扇门等装修的门,是唯一朝外的因子,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

⑤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⑥有利于快速施工。

4、佛光寺大殿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

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

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

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

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

(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分明栿,草栿两层。

(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

草栿:

"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运用了叉手托脚。

叉手:

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

——立面特点:

①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②正脊——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

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

③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④没有仙人走兽。

⑤屋顶较扁,檐口微翘。

单檐四阿顶。

(明清称庑殿顶)

⑥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

5度。

(侧脚:

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

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

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

⑦斗拱肥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