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9.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⑤⑥D.①④⑤⑥
10.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11.下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1个
C.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12.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13.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14.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5.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6.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
B.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
C.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
17.科研人员以猪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研究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不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0
6.5
7.0
7.5
8.0
8.5
猪肝粗酶液
16.0
26.0
30.3
23.6
12.3
9.5
马铃薯块茎粗酶液
6.2
8.4
10.4
9.6
4.0
A.猪肝粗酶液的浓度和马铃薯块茎粗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两种酶的最适pH范围均在7.0~7.5之间
C.在猪肝中的H2O2酶含量一定高于马铃薯
D.上述两种粗酶液的作用机理不一定相同
18.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储存
C.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
D.线粒体内膜内折成嵴,增大了有氧呼吸酶的附着面积
19.如图所示,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区细胞
B.观察染色体最好选图乙中的A细胞进行观察
C.用高倍镜可以看到一个细胞经历图乙中B→A→D→C整个过程
D.③④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0.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时期
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目
A
有丝分裂前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02040
B
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04040
C
有丝分裂后期
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散乱分布
40040
D
有丝分裂末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20020
A.AB.BC.CD.D
21.科学家研究某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该低等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
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
B.BC阶段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出现赤道面
C.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时间为17.3h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CD/BC相对比例小的
22.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蔗糖
B.图甲中物质b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温度①>
②>
③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浓度①>
23.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
24.下图表示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化反应。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B.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小于乙
C.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D.该反应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内
25.科学家为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以伞藻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地中海伞藻的帽切去,无法长出同样的帽
B.新长出的“帽”形状与“足”的种类有关
C.伞藻细胞中的核酸全部在足部
D.伞藻通过细胞分化重新长出伞帽
26.用14C和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当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的(CH2O)含14C,不含18O
B.释放的氧部分含18O,部分含16O
C.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
D.合成的(CH2O)含14C,不含12C
27.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于进行染色体复制使细胞中染色体:
核DNA=1:
2
C.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8.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7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D.此实验中,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
29.如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②③
C.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周期变长
D.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
30.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
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A正确;
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1-2=49个肽键,B错误;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H2O中的氧来源于羧基,C正确;
D、蛋白质功能多样,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2.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A、少数酶是RNA,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正确;
B、同种酶,如呼吸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B正确;
C、酶是大分子,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正确;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ATP分布,D错误。
故选D。
3.C
由题意可知,N个氨基酸形成的M个多肽中,有Z个环状肽,有M-Z个链状多肽。
A、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这些元素,A正确;
B、形成这些多肽,脱去水的数目为N-(M-Z)=N-M+Z,B正确;
C、这M个多肽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至少为N+(M-Z)=N+M-Z,C错误;
D、这些多肽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与肽链数目一致,为M-Z,D正确。
故选C。
4.B
光合作用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
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影响。
A、施用农家肥相对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对有机肥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为此,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A错误;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B正确;
C、保持干燥不利于绿色蔬菜保鲜,C错误;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稻根部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物质,D错误。
5.A
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上面镶、嵌、贯穿蛋白质;
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就越复杂。
A、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支架,B正确;
C、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C正确;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考生对生物膜系统概念的理解能力。
6.B
细胞分化本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选择性表达,从而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A、老年人体内仍然在进行细胞更新,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A正确;
B、细胞分化通常具有不可逆性,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离体的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植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D正确。
7.D
核苷酸为初步水解的产物,A、B均错误;
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C错误;
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
8.B
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A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若研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鲜肝均浆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的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酶的高效性,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本题通过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知道酶的特性的含义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各选项。
9.C
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根据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变化进行判断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②错误;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③正确;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1个染色体组,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⑤正确;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⑥正确.
故选C
10.B
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蛋清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苏丹Ⅳ
红色
还原糖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甲: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乙:
0.05g/mL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A、香蕉中有可溶性还原糖,故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能出现砖红色,A正确;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即经过了饥饿处理,叶片中的淀粉已被消耗完,故用碘液检测淀粉不能出现应有的颜色,B错误;
C、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料,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绿色的线粒体,C正确;
D、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故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呈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11.B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核苷酸形成的核苷酸链,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
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碱基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即图中的a,A正确;
由题图可知,多数五碳糖有2个磷酸与之直接相连,但每一条链的其中一端有一个磷酸只与一个五碳糖相连,B错误;
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苷酸链,即图中③,C正确;
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D正确。
本题结合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示意图,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组成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12.A
1、分析题图可知:
①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④是胞吞。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消耗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胞吞和胞吐。
A、ATP影响主动运输和胞吞作用,A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B正确;
C、低温影响酶的活性和膜的流动性,所以对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影响,C正确;
D、固醇的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考生在判断运输方式时首先运输的方向,顺浓度梯度的是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是主动运输。
13.C
A、膜蛋白是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如B淋巴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受体分子,A项正确;
B、膜蛋白中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分别朝向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外侧和内部,即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B项正确;
C、膜蛋白在膜中的流动性较磷脂的弱,C项错误;
D、有些膜蛋白可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这些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D项正确。
14.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装片的移动原则:
偏哪移哪。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C正确;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
15.B
分析甲图:
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分析乙图:
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
分析丙图:
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A、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
B、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
D、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16.D
由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可以看出④的反应速率快于①②③,活化能比较低,①的反应速率最慢,故④是加入了H2O2酶催化、①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过程;
②和③比较,③的活化能比②低,故③为加入了无机催化剂、②为较高温度下的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D。
17.A
分析题图可知,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过氧化氢酶的来源,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
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A、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pH,所以猪肝粗酶液的浓度和马铃薯块茎粗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
B、猪肝粗酶液最适pH范围均在6.5~7.5,B错误;
C、在猪肝粗酶液中O2的生成速率比在马铃薯块茎粗酶液多,但不一定是H2O2酶数量多,有可能是活性更高,C错误;
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18.B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