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519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文档格式.docx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等。

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长。

有的可能散毒,贮存与运输要求条件较高。

2、亚单位疫苗

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亚单位或亚结构制成的疫苗。

它可免除全微生物疫苗的一些副作用,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

3、分子生物技术疫苗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

包括:

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抗毒特型疫苗、核酸疫苗等。

4、多价苗与联合苗

(1)多价疫苗:

是指将同种微生物不同血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而制成的疫苗。

例如,仔猪大肠杆菌埃希氏三价活疫苗、鸡马利克氏病双价活疫苗等。

(2)联合疫苗:

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的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如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等。

二、疫苗的运输

疫苗运输要求包装完好,防止运输途中损坏,特别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或冻结。

运送途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并尽快运送到保存地点或预防接种场所。

活疫苗:

应在–15℃条件下运送,大量运送应用冷藏车,少量运送可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运送,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应用–196℃的液氮罐进行运输。

灭活疫苗:

应在2~8℃条件下运送,夏季运送应采取冷藏措施,冬季运送应采取保温措施,特别应防止冻结。

三、疫苗的保存

疫苗保存不当就会引起失效。

疫苗不能随意放置,要有良好的保存设施,严格按规定的温度保存,并每天检查与记录保存温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活疫苗一般要求–15℃以下贮藏,但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必须在–196℃的液氮罐中贮藏。

灭活疫苗、免疫血清、诊断液等一般要求2~8℃贮藏,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低于0℃,不能冻结。

如果超越此限度,温度愈高影响愈大。

如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15℃以下贮藏,有效期为2年;

在0~4贮藏,有效期为8个月;

在10~15℃贮藏,有效期为3个月;

在25~30℃,有效期为10天。

猪瘟活疫苗,在-15℃贮藏,有效期为12个月;

在0~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

8~25℃贮藏,有效期为10天。

如已在-15℃贮藏一段时间后移入8℃贮藏,其保存时间应减半计算。

四、疫苗的免疫接种

(一)免疫接种前的准备

1、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或免疫接种程序。

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与流行特点,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动物、疫苗种类、接种数目、接种途径与方法、接种日期等;

动物养殖场应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2、准备器械与药品。

疫苗、稀释液、注射器、针头、镊子、75%酒精、2%~5%碘酊、脱脂棉、纱布、剪毛剪、体温计、急救药品、煮沸消毒器、搪瓷盘、疫苗冷藏箱、冰块、免疫接种登记表、免疫证、免疫耳标、耳标钳、保定用具、洗手盆、毛巾、防护服、胶靴、工作帽、护目镜、口罩等。

3、器械消毒。

将注射器、点眼滴管、刺种针等接种用具先用清水洗干净,如为玻璃注射器,将注射器针管、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

如为金属注射器,应拧松活塞调节螺丝,放松活塞,用纱布包好;

将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

镊子、剪子洗净。

将洗净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加水淹没2厘米以上,煮沸30分钟或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放入灭菌器皿中备用。

如果灭菌后长时间不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

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

4、人员消毒。

免疫接种人员剪短手指甲,用消毒液洗手,穿消毒工作服、鞋、帽,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检查接种动物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了解预定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测量体温与进行临床检查。

凡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有病的,体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等,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注意登记,以便以后补种)。

6、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疫苗质量与说明书不符者,一律不得使用。

7、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了解其用途、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等。

8、预温疫苗。

为了便于免疫接种,疫苗在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22℃左右)2小时左右。

9、稀释疫苗。

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方法、稀释倍数与稀释剂,稀释疫苗。

同时检查是否真空。

10、吸取疫苗。

轻轻振摇,使疫苗混合均匀;

排净注射器、针头内水分;

用75%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瓶瓶塞;

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疫苗瓶液面下,吸取疫苗,吸出的疫苗切不可回注于瓶内。

11、消毒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首先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剪毛时应逆毛方向剪面积不宜过大,直径0.5厘米左右),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挤干的75%酒精棉球脱碘(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接种部位,应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接种)。

(二)免疫接种方法

1、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

大家畜宜在臀部或颈部;

猪宜在耳后、臀部、颈部;

羊、犬、兔宜在颈部;

鸡宜在翅膀基部或胸部肌肉。

根据畜禽大小与肥瘦程度不同,掌握刺入不同深度,以免刺入太深(瘦小畜禽)而刺伤骨膜、血管、神经,或因刺入太浅(大肥猪)将疫苗注入脂肪而不能吸收。

2、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

大家畜(牛、马)宜在颈侧中1/3部位,猪宜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犬、羊宜在股内侧,家禽宜在冀下或颈背部下1/3处,兔宜在耳后。

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约2厘米,左手放开皮肤(如果针头刺入皮下,则可较自由地拨动),然后再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疫苗徐徐注入即可。

3、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

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部,鸡宜在肉髯部位。

注射时,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在皮肤上斜着使针头几乎与皮面平行地轻轻刺入皮内约0.5厘米左右,徐徐注入药液。

如针头确在皮内,则注射时感觉有较大的阻力,同时注射处形成一个圆丘,突起于皮肤表面。

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轻压针孔,以免药液外溢。

4、刺种。

多用于家禽。

5、点眼、滴鼻。

多用于家禽、

6、饮水免疫。

7、气雾免疫。

多用于家禽、羊。

(三)免疫接种操作注意事项

1、免疫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消毒与防护。

免疫接种时,免疫人员的手指甲应剪短,用消毒液洗手,然后穿防护服、鞋、帽、或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穿胶靴等,注意无菌操作与个人防护。

2、注意选择疫苗。

选择疫苗时,应注意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有无血清型区别,若有血清型的区别,应选择与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血清型相同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3、疫苗稀释后要立即使用。

疫苗稀释后,活疫苗一般应在3~6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一般应当天用完。

但随气温高低与疫苗不同而不同,如猪瘟活疫苗稀释后,气温在16℃以下时,6小时用完;

气温在15~27℃以上时,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

超过规定时间未用完的疫苗,应当废弃。

4、防止污染疫苗。

一次吸不完的疫苗,疫苗瓶塞上应固定一个消毒针头,专供吸取疫苗,吸取疫苗后不要拔出针头,用干酒精棉球包裹,以便再次吸取疫苗。

严禁用给畜禽注射用过的针头吸取疫苗,避免疫苗被污染。

5、注射器、针头大小要适宜。

应根据接种剂量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

注射器过大,注射剂量把握不准确;

注射器过小,操作麻烦。

应根据接种对象的大小与肥瘦,选择适宜的针头。

针头过短、过粗注射后拔出针头时,疫苗易顺着针孔流出,或将疫苗注入脂肪层,未能注入肌肉内;

针头过长,易伤及骨膜、脏器;

针头过细,注射速度过慢。

6、防止散毒。

排出针头、针管内气体时,溢出的疫苗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瓶内;

用过的酒精棉球也应放入专用瓶内,禁止随意乱扔;

用过的疫苗瓶不要乱扔,待免疫接种后,统一收集,一并无害化处理。

7、注意接种部位消毒。

注射接种时,应首先剪毛,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待干后接种。

8、注意无菌操作。

给家畜注射实行注射一畜,更换一次针头;

给农村散养家禽注射,实行注射一户更换一次针头;

给畜禽养殖场注射,实行一圈(一笼)换一次针头。

9、注意接种剂量准确。

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剂量接种,不得随意增减,保证接种剂量准确。

10、注意疫苗存放条件。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放在疫苗冷藏箱中,避免日光照射,只有在吸取疫苗时方可取出。

11、注意接种前后药物的使用。

动物在接种疫苗的前后10天,尤其是接种活疫苗,禁止使用与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磺胺类药物。

12、佩带免疫耳标。

需佩带免疫耳标的顺便佩带好免疫耳标。

(四)免疫接种后的工作

1、清理器材。

将注射器、针头、刺种针、滴管等器械洗净、煮沸消毒备用。

2、处理疫苗。

开启与稀释后的疫苗,当天未用完者应废弃。

未开启与未稀释的疫苗,放入冰箱,在有效期内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3、整理免疫接种登记表,填写免疫档案。

免疫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填写登记表,建立免疫档案。

内容包括:

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接种日期、接种途径、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生产厂家、销售商、接种头数、接种剂量、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4、处理废弃物。

用完的疫(菌)苗瓶,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球等废弃物应消毒后深埋。

5、观察反应。

免疫接种后,在接种反应时间内(特别是在接种后1小时内),要对被接种动物进行反应情况检查,详细观察饮食、精神、大小便等情况,并抽查体温,对有反应的动物予以登记,对接种反应严重或发生过敏反应的应及时抢救、治疗,并应向畜主解释清楚。

一般经过7~10天没有反应时,可以停止观察。

6、开展免疫监测。

有条件的,在免疫接种前后应抽取一定比例免疫接种动物,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了解免疫效果。

(五)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给动物免疫接种后,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反应。

1、正常反应。

是指因疫苗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反应强度因疫苗制品不同而异,一般表现为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

对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会很快自行消失。

2、严重反应。

这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严重或反应动物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

常见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等。

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某批疫苗质量问题,或免疫方法不当或某些动物敏感性不同等,对此类反应应密切监视,必要时进行适当处理。

3、合并症。

一是血清病。

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多发生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体温升高、荨麻疹、关节痛等,需精心护理与注射肾上腺素等。

二是过敏性休克。

个别动物于注射疫苗后30分钟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救治。

三是全身感染。

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不全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或诱发潜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致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

四是变态反应。

多为荨麻疹。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通常如下。

1、急救措施。

其一,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根据不同的反应及时进行救治,常用的急救措施有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

其二,局部处理常用的措施有消炎、消肿、止痒,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等病例采用理疗、药疗与手术的方法治疗。

其三,对合并感染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

2、预防措施。

其一,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其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其三,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正确,接种剂量要适当。

其四,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动物健康状况。

凡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其五,对疫苗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均要认真检查、必要时先做动物接种实验,然后再大群免疫。

其六,免疫接种前,避免动物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急反应。

其七,免疫前后给动物提供营养丰富、全面的饲料,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六)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1、疫苗的质量问题

(1)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质量差,如效价不够,油乳剂灭活疫苗乳化程度不高,抗原均匀度不好。

(2)由于运输、保存不当,造成疫苗失效或效力减低。

(3)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与所预防的疫病病原的血清型不一致,不能达到预防目的,如禽流感H9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H5引起的禽流感。

2、疫苗使用不当

(1)疫苗稀释不当。

没有按规定使用指定稀释液配制。

饮水免疫时没有加脱脂乳,饮水免疫中使用了含氯的自来水,使用了金属饮水器或饮水器中有残留的消毒药。

气雾免疫中没按规定量使用疫苗,疫苗稀释中没按规定量使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等。

(2)操作不当。

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数量过少,畜禽饮水不均匀;

饮水免疫前没有断水,因而免疫畜禽饮水时间过长,可造成疫苗效力下降;

实施喷雾免疫时未调试好喷雾器,造成雾滴过大或过小等;

注射免疫时,注射器定量控制失灵;

针头过短、过粗,拔出针头后,疫苗从针孔溢出;

有时打“飞针”注射不确实。

肌肉注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时,1小时内没有注射完疫苗,此刻疫苗中的病毒量减少。

滴鼻或点眼免疫时,放鸡过快,影响免疫效果。

(3)在使用活疫苗免疫前后7天内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免疫效果。

(4)免疫程序不合理。

如接种时间与次数的安排不恰当,不同疫苗之间相互干扰;

如经气雾、滴鼻、点眼或饮水进行鸡新城疫免疫后,在7天内以同样方法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时,其免疫效果受影响;

如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后2周内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其效果不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接种前后1周内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或鸡新城疫疫苗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免疫效果降低等。

3、动物机体因素

(1)母源抗体水平。

新生动物可以从母体、初乳或卵黄(禽类)中获得一定量的母源抗体,这些母源抗体对于防止疫病早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如果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免疫接种,,进入体内的疫苗就可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中活,可造成免疫失败。

因此,在进行免疫接种时,一定要注意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抗体监测手段获得畜禽群中总体母源抗体的水平,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接近临界值时再进行免疫接种,就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2)疾病因素。

免疫抑制性疾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禽流感、马立克氏病)、中毒病、代谢等疾病都会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营养、日龄、遗传因素。

畜禽发生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A、硒、锌等缺乏,特别是蛋白质营养缺乏时,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幼龄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应答能力不完全,过早免疫,免疫效果不好。

由于遗传因素,不同品种、不同个体,对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有差异。

4、环境因素

当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时,使用任何一种疫苗,往往都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例如,雏鸡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后,约经2周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如果在2周龄内鸡舍消毒不严格,环境中存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就可以侵入到雏鸡体内,造成马立克氏病早期感染。

另外,环境卫生不良可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影响免疫效果。

5、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舍内湿度过高、舍内通风不良、严重的噪音、突然惊吓及突然换料等因素,均可对畜禽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从而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抵抗力下降,影响免疫效果。

因此,免疫接种时应尽量避免产生应激因素。

(七)免疫效果的评价方法

1、抗体监测。

通过监测动物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了抗体以及抗体水平的高低,就可评价免疫接种的效果。

血清抗体阳性率(%)=免疫监测阳性畜禽数/免疫监测总畜禽数×

100%

2、攻毒保护试验。

一般从免疫接种动物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动物,用对应于疫苗的强毒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人工感染,若试验动物可以很好地抵抗强毒攻击,则说明免疫效果良好;

若部分动物或大部分动物仍然发病,则说明免疫效果不好或免疫失败。

此方法有散毒危险,只限于科研单位研究疫苗时使用。

3、流行病学评价。

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用发病率、病死率、成活率、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等指标与免疫接种前的或同期的未免疫接种畜禽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可初步评价免疫接种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