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98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锌肥施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4.锌对叶绿素形成和光合作用有重大影响

  植物缺锌时叶片往往发生脉间失绿,出现白化或黄化症状。

这表明锌和叶绿素形成有关。

有锌参与形成的锌卟啉,可能是叶绿素的前身。

缺锌可导致叶绿体数量减少、结构破坏,光合效率降低。

锌是碳酸酐酶的必要成分,该酶结合在叶绿体的膜上,催化C02水合作用,因而锌可以促进进入气孔的co2通过细胞液扩散到叶绿体中,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

  锌对于作物根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及功能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

锌起着保护根表或根内细胞膜的作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并可调节作物体内磷的平衡,影响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

二、作物的缺锌症状

作物缺锌症状多发生在生长初期,常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变小畸形,形成叶族、呈现失绿条纹或花白叶。

作物种类不同,其缺锌症状也有差异。

1.水稻缺锌症状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2-4周时发生。

先从新叶中肋失绿变白,进一步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大量褐斑和条纹,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发展。

下部叶发脆、下披、易折断、叶尖端枯焦干裂。

植株矮小、节间缩短。

根系细弱,呈红褐色。

上下叶鞘重叠。

叶枕并列、新叶短小(倒缩苗),分蘖少而小。

2.玉米缺锌症状

  常在苗期发生。

刚出土的玉米新芽呈白色,称为白芽病。

当长出4-5片叶后,玉米的叶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形成花白苗。

有时沿条纹幵裂,叶织出现焦枯。

根系变成褐色,新根少。

植株矮缩,果穗小、缺粒秃尖。

3.冬小麦缺锌症状

  幼苗叶片呈现不正常的灰绿色,叶脉间失绿,叶面带浅灰色斑点,叶边缘和叶尖端黄化,植株矮化。

4.果树缺锌症状

  苹果、桃、梨、櫻桃、梅、杏、葡萄、柑橘等缺锌,枝条节间缩短,顶枝或侧柱呈莲座状。

小叶簇生于柱端,称小叶病。

严重时新梢由上而下枯死。

有时叶片过早脱落形成顶祜,果实小。

三、土壤的供锌水平

  土壤的供锌水平决定于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

而土壤有效锌含量则受土壤类型、土壤pH、碳酸钙含量、水分、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施肥情况和温度条件的影响。

土壤中的锌可分为四种形态。

1.水溶态锌

  主要以锌离子或锌络离子以及与可溶性有机物质络合或螯合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可用水浸提出来、其数量很少,但它是作物能够吸收的形态。

2.代换、吸附态锌

  土壤溶液中的Zn2+、Zn(OH)+、ZnCl+,Zn(N03)+等阳离子能被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吸附而形成代换态锌。

代换态锌容易通过代换反应重新进入土壤溶液为作物吸收利用,对植物有效的锌主要是代换态锌。

  土壤胶体对锌的吸附不完全都是代换吸附,有时部分锌也和胶体结合成为固定态,不易再被阳离子代换出来。

因此,也难以被植物利用。

3.有机态锌

  存在于土壤中活的生物体、腐殖物质、植物残体和土壤颗粒表面的有机胶结物中,形成可溶性的与不溶性的络合物。

4.矿物态锌

  存在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主要有闪锌矿(ZnS)、红锌矿(ZnO)、菱锌矿(ZnC03)等。

原生矿物晶格中的锌不能与土壤中其他形态的锌保持动态平衡。

  在上述锌的各种存在形态中,水溶态和代换态锌属有效态锌,但各种形态是在不断地互相转化的。

有效态锌的提取,酸性土壤通常采用0.1摩尔/升盐酸为提取剂,有效锌的临界值为1.0-1.5毫克/千克;

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采用含有氯化钙和三乙醇胺的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溶液(pH7.30),有效锌的临界值为0.5毫克/千克;

小于临界值时,表明土壤供锌水平低,对作物施用锌肥效果明显。

  土壤中的铸‘主要来自成土母岩,例如基性火成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比酸性火成岩的含锌量高,石灰岩和砂岩含锌很少。

施用的有机肥和锌肥,除供作物吸收外也参与土壤中锌的转化。

在酸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较高,但由于酸性淋溶作用较强,有效态锌含量较少,供锌水平低,碱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锌的有效性降低,由于pH值高并含有碳酸钙,含锌化合物的溶解度小,碳酸钙对锌的固定作用,导致土壤供锌不足。

我国北方的潮土、褐土、砂姜黑土、盐碱土、黑钙土、黄绵土、娄土等一般供锌水平都较低;

南方的酸性土(如发育在砂岩上的红壤和黄壤)由于长期淋溶作用等原因,土壤含锌量少,有效态锌含量也很少。

水稻土在pH值大于7.0、CaC03含量大于1%、气温低于20°

C时,土地供锌水平降低,水稻容易缺锌。

四、锌肥的品种和性质

  锌肥的品种有:

硫酸锌、氯化锌、碳酸锌、硝酸锌、氧化锌、硫化锌、螯合态锌、含锌复合肥、含锌混合肥和含锌玻璃肥料等。

其中以硫酸锌和氯化锌为常用,氧化锌次之。

1.硫酸锌

  硫酸锌(ZnS04-7H20),含锌23%。

白色针状结晶或粉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的pH值近中性。

易吸湿,应注意防潮。

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锌肥,适用于各种施用方法。

2.氧化锌

  氧化锌(ZnO)含锌量78%。

白色或淡黄色非晶性粉末,不溶于水。

在空气中能缓慢吸收C02和水,生成碳酸锌,由于溶解度小,移动性差,故肥效长。

施用一次,可较长期有效,但供当季作物吸收的锌少,常配成悬浮液蘸根施用。

此外,含锌工矿废渣、污泥以及一些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也含有少量锌,也可补充部分锌用量。

但要注意矿渣中的有害物质造成不良后果。

五、锌肥的合理施用与肥效

  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掌握锌肥施用技术,才能充分发挥锌肥的作用。

1.土壤条件

  土壤有效锌含量是合理施用锌肥的主要依据。

容易缺锌的土壤有:

淋溶强烈的酸性土或花岗岩、红砂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石灰性土壤及过量施用石灰的酸性土壤,有机质髙或贫乏,心土暴露的土壤,pH值大于7,过量施用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等的土壤,大量施用磷肥的土壤,都容易引起作物缺锌。

此外,在多雨、溃水和低温条件下,土壤有效锌含量降低,施用锌肥效果明显。

如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的黄潮土、黄绵土、娄土、褐土、掠壤、碳酸盐紫色土、石灰性水稻土、紫色土区水稻土、冷浸田等。

对水稻、玉米以及苹果、梨、桃等果树施用锌肥都有增产效果。

2.作物对锌的反应

  作物对锌反应的敏感度是施用锌肥的重要依据。

对锌敏感的作物有:

水稻、玉米、亚麻、棉花、啤酒花、番茄、菜豆、苹果、桃、柑橘、葡萄等。

通常把玉米、柑橘和桃树作为土壤供锌水平的指示作物。

当土壤缺锌时,这些作物首先表现出缺锌症状。

正常生长的作物含锌量为20-100毫克/千克,当低于20-25毫克/千克,作物容易出现缺锌,但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异。

3.锌肥的施用技术

  水溶性锌肥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或根外追肥、拌种或浸种,而非水溶性锌肥一般只适合作基肥。

  基肥对于缺锌土壤,锌肥作基肥效果显著高于追肥。

不仅对当季作物有效,而且还有后效,肥效可持续1-2年。

作物缺铸症状多发生在生长初期,锌肥基施能满足作物生长前期对锌的需要。

其用量一般为硫酸锌(ZnS04-7H20)0.75-1.0千克/亩。

由于用量较少,锌肥可与有机肥混施或拌到复合肥中施用。

水稻最好将锌肥施于秧田。

锌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应施在种子附近,但不能直接接触种子。

锌肥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施、但不宜与磷肥混施。

 浸种或拌种常将硫酸锌用于拌种,每千克种子加2-6克,用少量水溶解,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拌,晾干即可。

水稻待种子萌芽后,用1.5%浓度的氧化锌包被湿润的种子。

用于浸种的浓度为0.02%-0.05%硫酸锌溶液,浸种6-8小时,捞出晾干,浸种还须再结合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可叶面喷施0.2%-0.3%硫酸锌溶液,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

果树在萌芽前喷施比较安全。

硫酸锌溶液浓度:

落叶果树为1%-3%,常绿果树为0.5%-0.6%;

也可用5%硫酸锌溶液注射树干,或用3%硫酸锌溶液涂刷一年生枝条1-2次。

  耙面肥或沾秧根每亩用硫酸锌200克,与细泥浆配制成1%-4%的悬浮液;

或用氧化锌加一种非离子型湿润剂配制成1%悬浮液,在插秧时用于蘸秧根。

每千株秧苗需约1升悬浮液,浸秧半分钟即可。

4.施用锌肥的效果

  在土壤严重缺锌时,作物产量可以成倍增长,在一般缺锌的土壤上,施用锌肥可使水稻产量增加6%-13%,玉米增产5%-17%。

在南方,锌肥对早稻的增产效果比中、晚稻好;

在北方,对春玉米的增产效果比夏玉米好;

这是因为早稻和春玉米生长初期的气温和土温比较低,影响土壤锌的有效性和作物对锌的吸收。

据湖北省试验,早稻施锌肥平均增产13%,而中、晚稻施锌肥平均只增产8.5%和5.7%。

玉米的不同施锌方法的增产效果分别为:

基肥13%,浸种11.4%,拌种8.9%,追施9.7%,喷施10,4%,以基施效果最好,并有一定的后效。

第五节钼肥施用技术—生物有机肥-水溶肥

  钼早在1939年就被证实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施用钼肥可使牧草产量明显增加。

试验证明钼肥对豆科作物、豆科绿肥、牧草以及十字花科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一、钼在植物中的营养生理功能

  钼是以阴离子的形态Moor或HMoCV被植物吸收。

在植物体中钼往往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金属蛋白质而存在于酶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起传递电子的作用u钼的再利用较差,因此缺钼症多出现在幼叶上。

1.钼是硝酸还原酶的成分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复合酶,含有3个辅基,即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细胞色素b和钼(2个钼原子)。

钼在催化硝酸转化为亚硝酸的还原过程中起着电子传递的作用。

缺钼时硝态氮在作物体内的还原过程受阻,蛋白质含量减少。

2.钼是固氮酶的成分

  固氮酶由铁蛋白与钼铁蛋白组成,钼铁蛋白中含有钼,钼铁蛋白是固氮酶的活性中心,它与N2结合后活性中心上的N2获得了能量与电子后,便还原成nh3。

因此,钼是构成固氮酶不可缺少的元素。

豆科植物含钼多,钼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并影响根瘤菌固氮的活性和土壤中固氮菌的数量。

3.钼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性

  钼可增加作物体内维生素C含量。

而维生素C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和呼吸作用有关。

钼能改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的含量,使细胞质的浓度增大,提髙抗寒力。

此外,钼有稳定叶绿体的作用,促进有机磷合成,促进果胶代谢。

钼还和铁、锰、铜等元素有关,并有提高作物抗病毒病的能力。

例如钼能增强烟草对花叶病的免疫力,能使桑树的萎缩病康复,降低小麦黑穗病的感染率。

二、作物的缺钼症状

  豆类作物、绿肥、十字花科作物和蔬菜对钼的反应较为敏感,当土壤缺钼时,这些作物首先表现出缺钼症状。

一般作物缺钼时,叶片脉间黄化、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缘卷曲、萎蔫枯死。

作物的缺钼症状有其不同特点。

1.豆科作物缺相症状

  叶片全叶失绿或脉间失绿,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杯状叶;

根瘤少而小,呈灰白色。

2.十字花科作物缺相症状

  花椰菜首先在幼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斑点,继而黄化、坏死、穿孔。

严重时孔洞扩大和连片,使叶子只留下主脉及附近残留的叶肉,呈鞭尾状。

3.柑橘缺钼症状

  叶片脉间呈斑点状失绿变黄,叶子背面的黄斑处有褐色胶状小突起,称黄斑病。

冬季大量落叶。

4.小麦缺钼症状

缺钼症状易在苗期发生,从老叶的前半部沿叶脉出现细小斑点,逐渐扩展成线状,严重时整株枯死或不能抽穗。

三、土壤中的钼

  土壤中的钼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酸性火成岩、变质岩与沉积岩的含钼量高,基性火成岩较低,碳酸岩最低。

土壤中钼的含量常为0.2-5毫克/千克,平均2-3毫克/千克,-我国土壤含钼量为0.1-0.6毫克/千克平均为1.7毫克/千克。

土壤中的含钼矿物主要是辉钼矿(MoS2)。

在风化过程中MoS2经溶解和氧化作用形成钼酸根(MoO〗_)而进入土壤溶液中。

土壤中的钼酸盐易于溶解和移动。

所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钼也是作物所需钼的补充来源。

土壤中的钼可分为水溶态、代换态、有机态和难溶态四种。

1.水溶态钼

  土壤中的M0or与钾、钠、镁等形成可活性钼酸盐,易为作物吸收利用。

并受pH和温度的控制,当温度和pH升高时,水溶态钼也增加。

2.代换态钼

  是指被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表面的钼酸根离子。

不同胶体吸附钼的能力大小依次为氧化铁>

氧化铝>

高岭白石。

  水溶态和代换态钼都是对植物有效。

合称为土壤有效态钼。

通常用pH3.3的草酸-草酸铵溶液浸提。

但其有效性受土壤pH和磷状况的影响。

大多数土壤胶体在pH>

7.5时很少吸附钼。

而在酸性条件下其有效钼大大降低,磷可提髙土壤钼的有

效性。

3.有机态钼

  是指土壤有机物中含有的钼以及与有机质中的腐殖酸、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络合的钼。

有机态钼虽不能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微生物分解后,钼易于释放出来。

4.难溶态钼

  指原生和次生矿物中的钼、铁、锰结核中的钼(包括Mo03、Mo205、M0O2等),对于作物都是难以利用的。

  上述不同形态的钼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矿物态钼和有机态钼可以通过风化或分解释放出来,转变为水溶态或代换态。

Mo03是酸性氧化物,与钾、钠、镁迅速反应而形成水溶性钼,或者缓慢还原成Mo02或Mo205,转化方向决定于土壤的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

在pH值小于6的酸性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钼有强烈的吸附固定作用,水溶态钼明显减少;

而在碱性土壤中Mo03则向水溶态钼转化。

所以,酸性土壤容易发生缺钼,施用石灰也可以调节钼的供应。

施入土壤中的钼肥会随土壤条件而参与土壤中钼的转化。

-

四、钼肥的品种及性质

 常用的钼肥有易溶于水的钼酸钠和钼酸铵,还有难溶的三氧化钼、含钼过磷酸钙和含钼工业矿渣等。

1.钼酸铵

 它是仲钼酸铵的通称,分子式为(NH4)6Mo7024-4H20,呈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含钼54.3%。

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是最常用的钼肥。

2.钼酸钠

  钼酸钠的分子式为Na2Mo04*H20,含钼39.6%,呈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

也是常用的钼肥之一。

3.三氧化钼

三氧化钼的分子式为Mo03,含钼66%,难溶于水。

因此很少单独施用。

可制成含钼过磷酸钙(每吨过磷酸钙中加入900克三氧化钼)施用。

五、钼肥的有效施用及肥效

  钼肥的施用应根据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和合理的施用技术而定。

1.土壤性质

  钼肥施用效果与土壤母质、黏土矿物、酸碱度及土壤中其他养分均有密切关系。

土壤有效态钼含量是决定钼肥有效施用的首要条件。

土壤有效钼含量在0.1-0.5毫克/千克为缺钼的临界值。

但土壤有效钼的临界值往往随pH而变化。

故提出以钼值判断土壤钼的供应状况。

  钼值=pH值+有效钼含量X10,当钼值<

6.2时,为缺钼;

钼值为6.2-8.2时,供钼中等;

钼值>

8.2时,供钼充足。

一般容易发生缺钼的土壤有南方的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紫色土等酸性土壤,还有北方的黄土和黄河冲积物发育成的土壤。

有机质少的土壤和排水不良的石灰性土壤也容易发生缺钼。

此外,当石灰用量过多或者氮、磷肥施用过多时均可加重作物缺钼。

2.作物种类

  通常作物含钼量为0.1-0.5毫克/千克,但也有高达300毫克/千克。

当含钼量<

0.1毫克/千克用钼肥有极明显的效果。

不同作物对钼的需求以及对钼肥的效应差别很大。

豆科作物、豆科绿肥和牧草施用钼肥有较好反应。

但牧草叶片含钼量>

15毫克/千克时对家畜健康有害,牧草饲料中钼含量应低于3毫克/千克。

十字花科如花椰菜、莴苣、菠菜、甘蓝等对钼也比较敏感。

可把花椰菜作为钼的指示作物。

钼肥对禾本科中的小麦和玉米、果树中的柑橘、棉花、烟草、马铃薯、甜菜等,也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3.钼肥的施用技术

  钼是作物需要量最少的微量元素,而钼肥的价格是微肥中最髙的。

因此,钼肥的用量应尽量减少,以便降低成本。

为充分发挥少量钼肥的作用,通常将钼肥作根外追肥和种子处理(浸种或者拌种)。

由于用量少,难以施匀,故很少单作基肥。

  根外追肥将钼酸铵或钼酸钠先用少量热水(50T:

)溶解,然后配制成0.1%-0.01%的溶液,在苗期或豆科作物现蕾期喷洒1-2次,每次间隔10天,每亩每次用液量为50-75千克。

用飞机大面积喷洒的浓度为0.3%左右。

根外追肥配合种子处理,效果则更好。

  种子处理浸种用0.05%-0.1%钼酸铵溶液浸12小时,种子与溶液比例为1--1。

此法可在土壤水分较好的情况下应用,对大豆不宜采用。

拌种,大约每千克种子用1-2克钼酸铵,配成3%-5%的钼酸铵溶液,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拌,阴干后即可播种。

拌种时溶液用量不宜过多,每100千克大豆种子约用1%钼酸铵溶液。

以免种皮起皱胀破,影响出苗。

用钼酸铵处理过的种子,人、畜不能食用,以免中毒。

此法省工、省肥,操作方便,效果好,是最常用的钼肥施用方法。

  基肥每亩施20-100克钼酸铵或钼酸钠,含钼矿渣50-500克,其肥效可持续3-4年,不必每年施用。

因钼肥用量少,不易施匀,可拌干细土10千克,拌匀后施用,也可和其他化肥或有机肥混合施用。

如将钼肥或含钼矿渣与过磷酸钙制成钼、磷混合肥料作基肥施用。

钼肥与氮、磷化肥配合,可以基施和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每亩用钼酸铵15克,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0.5千克,先将过磷酸钙加水75千克搅拌溶解放置过夜。

第二天将潼滓滤去,加入钼酸铵和尿素,待溶解后即可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