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73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案

2、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3、耐心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孩子,争取他们不要掉队

4、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学会倾听

5、努力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2月22日—2月28日

始业教育

图形的变换

2

 

3月1日—3月7日

整理与复习

3

3月8日—3月14日

因数和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三八”妇女节

4

3月15日—3月21日

质数和合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5

3月22日—3月28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

3月29日—4月4日

机动

7

4月5日—4月11日

整理和复习

粉刷围墙

考试

4月5日清明

8

4月12日—4月18日

分数的意义

9

4月19日—4月25日

真分数和假分数

期中考试

10

4月26日—5月2日

期中试卷校对

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一”国际劳动节

11

5月3日—5月9日

约分

通分

12

5月10日—5月16日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3

5月17日—5月23日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4

5月24日—5月30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5

5月31日—6月6日

众数

“六一”国际儿童节

16

6月7日—6月13日

复式折线统计表

打电话

17

6月14日—6月20日

数学广角

“6·

16”端午节

18

6月21日—6月27日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

“6·

26”世界禁毒日

19

6月28日—7月4日

学期结束

“七一”建党纪念日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四、教学措施:

1.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2.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

四、课时划分共4课时

轴对称2课时旋转3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六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3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因数2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

、1dm³

、1cm³

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时划分共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课时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5容积和容积单位2课时6.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教材多方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体现了学习分数的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教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中领悟知识,达到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材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结合了起来。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约分、通分。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2、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

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第六单元统计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众数的含义。

2、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挑次品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挑次品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