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复习特训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复习特训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鲁教版复习特训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备立宪”这个概念是立宪派领袖、《新民丛报》的主编在五年前提出的,他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袁世凯
第4题【单选题】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陆海军
D、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第7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
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
②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8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第9题【填空题】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______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5年,陈独秀在______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10题【问答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读了这句话后史明同学认为这三个人虽作出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你认为史明同学的观点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
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
(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西方,举步维艰】
【寻求合作,不断探索】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初步建立,曲折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五:
“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
【不断健全,日臻完善】
材料六: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一中图一两位人物领导的哪一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图二人物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他追求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两次追求民主政治的运动在学习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二中“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中“和平团结的方针”指的是谈判后签订的哪一文件?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的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五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该事件表明当时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如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于哪一事件?
该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哪一部?
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认为我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它的校风是“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
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
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
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注:
此庚子年即1900年)
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
中日两国的恩恩怨怨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天涯沦落人】
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佩里舰队登陆图
【探索自强路】
如图:
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
如何自强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
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
……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羊的惩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
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
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相逢不相识】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谁人不识君】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
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
王毅指出,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历史事件使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主权开始遭到了破坏。
同一时期哪国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图中“总理衙门”的设立有何作用?
根据材料三,回顾所学知识,写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
请通过分析“工厂设口岸”的内容,说明其危害。
根据材料六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日本某些势力要为侵略历史翻案,你有何看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