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14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6.某温度时反应C(S)+2H2⇌CH4的K=8.28,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0.7mol/l、CH40.2mol/l时,上述反应(  )

A.正向移动B.逆向移动C.达到平衡D.不一定

7.对于可逆反应:

mA(g)+nB(g)⇌xC(g)+yD(s)△H=?

,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0,m+n>x+yB.△H<0,m+n>x+yC.△H<0,m+n>xD.△H>0,m+n<x

 

二、非选这题

8.A和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mol/L,B的浓度为0.6mol/L,C的浓度为0.6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      ,VB=      ,VC=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9.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大小关系.

(1)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又知:

P4(白,s)+5O2(g)═2P2O5(s)△H1,4P(红,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

△H1      △H2

(2)S(g)+O2(g)═SO2(g)△H1

S(s)+O2(g)═SO2(g)△H2△H1      △H2

(3)已知:

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2可得到金属钨.当温度过高时,WO2(s)会转变为WO2(g).请根据以下反应:

WO2(s)+2H2(g)═W(s)+2H2O(g)△H=+66.0kJ•mol﹣1

WO2(g)+2H2═W(s)+2H2O(g)△H=﹣137.9kJ•mol﹣1

计算出WO2(s)═WO2(g)的△H=      .

10.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完成下列问题(提示: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1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的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3)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热为57.3kJ•mol﹣1)      .

12.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已知:

K>K,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3.已知: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CH4(g)+2O2(g)=2H2O(l)+CO2(g);

△H=﹣890kJ/mol

标准状况下,取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03.32kJ,试求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

14.(宏志班做)

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气体M和3mol气体N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M(g)+3N(g)⇌xQ(g)+3R(g),经2min达平衡,生成2.4mol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求:

(1)用气体M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2)反应前后的压强比?

(3)N的转化率是多少?

(4)平衡时气体Q所占的体积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降低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故C错误;

D.降温可以减缓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把握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

C、盖斯定律是反应的焓变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于变化过程无关,某些反应不易控制,反应热可以利用盖斯定律设计过程计算得到;

D、反应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关于反应条件无关.

A、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外界条件有关,故B错误;

C、盖斯定律是反应的焓变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于变化过程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故C正确;

D、反应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关于反应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焓变、盖斯定律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

①32g甲醇即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22.68kJ×

32=725.8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mol;

②64g甲醇即2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22.68kJ×

64=1452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

A、乙醇燃烧属于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64g甲醇即2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22.68kJ×

64=1452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故B正确;

C、32g甲醇即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22.68kJ×

O2(g)=CO2(g)+2H2O(l)△H=﹣725.8kJ/mol,故C错误;

D、乙醇燃烧属于放热反应,△H<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焓变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状态都有关,侧重考查学生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A.v(A)=0.7mol•L﹣1•s﹣1;

B.v(B):

v(A)=3:

1,故v(A)=

v(B)=

×

1.8mol•L﹣1•s﹣1=0.6mol•L﹣1•s﹣1;

C.v(C):

v(A)=2:

1,故v(A)=0.5v(C)=0.5×

1mol•L﹣1•s﹣1=0.5mol•L﹣1•s﹣1;

D.v(A):

v(D)=1:

2,v(A)=0.5v(D)=0.5×

1.6mol•L﹣1•min﹣1=0.8mol•L﹣1•min﹣1=0.013mol•L﹣1•s﹣1;

故A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在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

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即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不取决于焓变或熵变中的一种,而是二者的综合判据,当△H﹣T•△S<0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计算此时刻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比较,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据此解答.

对于反应C(s)+2H2(g)⇌CH4(g),当H20.7mol•L﹣1、CH40.2mol•L﹣1时,此时的浓度商Qc=

=0.41<8.28,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选A.

【点评】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与意义,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常数的用途: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3、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计算转化率.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图a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的长短判断压强p1和p2的相对大小,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此判断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的相对大小;

根据图b判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再结合A的转化率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由图a知,p2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长,p1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短,所用压强为p2的反应速率慢,为p1的反应速率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p2<p1;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图象知,A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前的计量数大于反应后的计量数,即m+n>x;

图b知,随着温度的升高,A的转化率减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8.A和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mol/L,B的浓度为0.6mol/L,C的浓度为0.6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 0.1mol•L﹣1•min﹣1 ,VB= 0.2mol•L﹣1•min﹣1 ,VC= 0.3mol•L﹣1•min﹣1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2B=3C .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v=

计算出2min内用物质A、B、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系数,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v(A)=

=0.1mol•L﹣1•min﹣1,

=0.2mol•L﹣1•min﹣1,

v(C)=

=0.3mol•L﹣1•min﹣1,

所以,v(A):

v(B):

v(C)=0.1mol•L﹣1•min﹣1:

0.2mol•L﹣1•min﹣1:

0.3mol•L﹣1•min﹣1=1:

2:

3,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反应方程式为A+2B=3C.

故答案为:

V(A)=0.1mol•L﹣1•min﹣1V(B)=0.2mol•L﹣1•min﹣1V(C)=0.3mol•L﹣1•min﹣1

A+2B=3C

【点评】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H1 < △H2

S(s)+O2(g)═SO2(g)△H2△H1 < △H2

计算出WO2(s)═WO2(g)的△H= +203.9kJ•mol﹣1 .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应用判断,可以利用题干所给反应和热量变化,合并得到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量变化分析判断;

(2)等质量的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具有的能量不同,气态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则完全反应时气态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的△H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而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1)①4P(白)+5O2═2P2O5△H1;

②4P(红)+5O2=2P2O5△H2,

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

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0;

△H1<△H2,故答案为:

<;

(2)解:

等质量的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具有的能量不同,气态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则完全反应时气态放出的热量多,则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S(g)多,放热反应的△H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则△H1<△H2,

(3))①WO2(s)+2H2(g)⇌W(s)+2H2O(g)△H=+66.0kJ•mol﹣1

②WO2(g)+2H2⇌W(s)+2H2O(g)△H=﹣137.9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计算出WO2(s)⇌WO2(g)的△H=+203.9kJ•mol﹣1,

+203.9kJ•mol﹣1.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大小比较、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能量与状态的关系,放热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应用,关键是盖斯定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H+=Mg2++H2↑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所试管内滴入稀盐酸,盐酸与镁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同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饱和石灰水溶液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析出固体氢氧化钙而使溶液看上去变浑浊.

(1)镁与盐酸剧烈反应,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反应放出热量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析出固体溶质,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浑浊状,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离子方程式为:

Mg+2H+=Mg2++H2↑,故答案为:

Mg+2H+=Mg2++H2↑;

(4)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故答案为:

小于.

【点评】通过化学变化放热而使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此类本题之一巧;

饱和溶液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此为本题又一巧;

抓住二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仪器A的名称为 环形玻璃棒搅拌棒 ;

(2)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

(中和热为57.3kJ•mol﹣1)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H=﹣57.3kJ/mol .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专题】综合实验题.

(1)为充分的搅拌,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棒;

(2)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3)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应生成1mol液态水;

(1)为充分的搅拌,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仪器A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环形玻璃搅拌棒;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3)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