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民间游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584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民间游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类民间游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类民间游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类民间游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类民间游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类民间游戏.doc

《各类民间游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民间游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类民间游戏.doc

山东民间游戏

济南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流传广泛。

游戏的玩法多是自由性的和竞赛性的,有团体的、个人的。

孩子们随便拣块石头、和块泥巴、拿根小绳、撕张旧纸,都能尽兴地玩上半天。

一、“猫逮老鼠”

又称“老鼠老鼠一月一”。

五六十年代,一到天黑,多个儿童手拉手向内围成一圈,一个儿童站在圈外扮“猫”,一个儿童在圈内扮“鼠”。

游戏开始,大家齐唱“老鼠老鼠一月一,早来!

老鼠老鼠二月二,早来!

……”一直唱到“老鼠老鼠九月九,逮住老鼠咬一口!

”此时,“鼠”自圈内窜出,“猫”趁势追捉。

若“鼠”连钻数“洞”未被捉住,则轮换。

若被捉住,则罚“鼠”钻裤裆。

二、杠老杠

也叫“劈老根”,是秋冬季节流行的儿童游戏。

玩时,选用较粗且韧性强的杨树叶柄,两人各用自己的叶柄勾搭折拉对方的叶柄,断者为输。

儿童一般把自己常胜不断的叶柄称“老杠”和“老根”。

三、踢毽子

多为女孩玩耍。

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次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

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

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

四、跳绳

又名“跳百索”。

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

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

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

五、打尜

多为男孩玩耍。

流行于济南的儿童游戏。

“尜”一般为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

玩时人数不限,一般分两组,就地画一方框为“城”。

各组选一人站“城”内,轻捏尜一端,用一尺余长木板将尜用力打出,尜落点远者那组先正式开打,另一组为接方。

游戏时,把尜放至“城”口,然后一组人相继打尜,其打法:

用木板敲击尜的一端,使尜蹦起,迅速挥动木板将尜用力击出。

一人打空再换一人接着打,最后一人打空时,另一组人则急忙拣起尜往回扔。

打尜方则一边快速向回跑,一边可伺机用木板阻击抛掷在空中的木尜。

跑回“城”边,挥动手中木板,不让对方将尜扔进“城”内,若扔进“城”内,则两组交换。

若扔不进“城”内,打方可继续向前打第二轮。

直到接方再也无法将尜扔进“城”内,接方就认输。

六、跳房

玩法多样。

一般先在地上划一“田”字形的“房”,在“田”字一端或几端划一半圆形(俗称“馍馍头”)。

游戏时,把“瓦儿”(砖块、瓦块、石块等均可)掷于“馍馍头”内,玩者单脚跳入,并将“瓦儿”踢入下一格,依次转下一圈即可将“瓦儿”掷于第二格内,如此类推,跳完一圈便可“占房”一间。

跳至自己的房内可双脚落地,别人则须跨过该“房”。

玩时,不能另一脚落地、不能“压杠”(“瓦儿”压在划线上)、也不能“踩杠”(脚踩在划线上),否则都算犯规,犯规者出局等待下一轮。

最后,谁占的“房”多谁为胜者。

七、砸“毛驴儿”

是旧时较流行的儿童游戏。

玩时,一般三人以上,可分两组。

每组中选出一体质较弱者当“墙”,其余则以头抵裆充任“毛驴儿”。

另一组人则后退几米助跑,骑上“毛驴”。

“砸”法多样,有扶手的、不扶手的等。

如骑不上去,或骑上再掉下来,则轮换。

如“毛驴”支撑不住趴下,则另一组重新再“砸”一回。

若全部骑上,则选一人与对方的“墙”以剪子包袱锤一决胜负。

负者充当“毛驴”。

八、投“皇上”

玩时,拣一块较大的砖块竖于地上作“皇上”,周围竖一些小一点的砖块作“鼻子”、“耳朵”、“小辫儿”、“顶门杠”等,距“皇上”数米外划一线为界。

玩者站在线外以砖块击投。

击倒“皇上”、“鼻子”、“耳朵”、“小辫儿”、“顶门杠”者,即用自己的砖块压在上面,别人可再投。

最后那位击投不倒者便是输者。

由击中“皇上”者发号施令,那些击倒“鼻子、耳朵、小辫儿”的小伙伴们分别扭住输者的鼻子、耳朵和脑后头发,击倒“顶门杠”者用单腿膝盖不断地撞击输者的屁股,从“皇上”所在地向界线方向走去。

走至途中,“皇上”一咳嗽,众人便往回跑。

输者便追,追上哪位便以相应的惩罚如扭耳朵、捏鼻子走回原处,或让被追上的那位将输者背回原处。

九、“骑马”打仗

玩时,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

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十、磕拐

流行于男孩之间的一种对抗性游戏。

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

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膝盖向对方进攻。

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磕、压、顶、砸等。

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磕倒或双脚着地即输。

十一、拾子儿

多为女孩玩的一种游戏。

玩时,几个人就地选若干块石子,先由一人将石子撒散开,遂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

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

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否则,被称为“瞎唡”(意为违背游戏规则,失效、失败了。

系济南人在各类游戏中的常用语),改换别人拾子儿,依次轮换。

也有的用布缝制的小沙袋代替石子。

也有的用麻将牌或涂上颜色的木块代替,济南俗称“拾方块”,其玩法大致与拾子儿无异,不过又多了立、竖等玩法。

十二、推铁环

旧时济南较流行的儿童游戏。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

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铃铃”作响。

玩时,边走边推铁环,也有边跑边推者。

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

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十三、走四棋儿

除少儿玩外,成年人也常常摆局“厮杀”。

玩时,在地上画一棋盘:

纵横线各四条,每人执四个棋子(多用石块、砖块、木块等代替)对阵摆布。

走子时,纵横进退,但每次只许走一步。

若一方两子相邻,与对方一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上再无别子时,则“吃”掉对方一子。

一方只剩下一子无法对阵时为输。

十四、摔哇呜

流行于五六十年代,一般是在雨后儿童常玩的游戏。

玩时,人数多少无限制,各自备泥一团,并用泥团捏成各式各样的“泥碗儿”。

捏好后,高唱“东乡的、西乡的,都来听俺放枪的”,也有高唱“东北风、西北风,摔个响儿给你听”,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在地上。

“碗”内空气冲破“碗”底成一窟窿,摔者和其他参赛者各喊“吃蛋儿”或“吃片儿”。

谁喊出早就按谁说的算。

然后,其他参赛者拿出备用泥团捏成片或蛋堵于泥洞上面。

最后以各自的泥团多少决定胜负(多者胜于少者)。

十五、抽“懒老婆”

即抽陀螺,济南俗称抽“懒老婆”、抽“老牛”。

“老牛”一般为木制,取一矮小的圆木柱,一头削尖,为了便于旋转和耐磨损,通常在其着地的尖部再砸上一个钢珠。

游戏时,先用鞭绳将“老牛”缠住,将它置于光滑地面处,然后用力拉绳将“老牛”发起来旋转(也有用两手将“老牛”发起者),然后用鞭绳不断抽打,使其不停地转。

谁的“老牛”转得时间长,谁为胜。

十六、扇皮将

扇皮将,又叫“扇板儿”。

皮将多为用纸叠成,其形有三角、方形,有单面、双面之分。

玩时,一般是一方先将皮将安放地上,另一方寻找皮将与地面的缝隙,又叫“窍儿”,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皮将用力掷地扇对方的皮将。

若将对方皮将扇翻个,则胜,对方皮将归己;若扇不翻,对方则拣起自己的皮将扇对方皮将,直至决出胜者。

十七、翻绳

多为女孩玩耍。

玩法分一人玩和双人玩。

玩时,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太阳、锯、鱼、天窗、面条、豆箕儿、牛槽、担架、鸡腚眼子等。

十八、撅杏核

多为男孩玩耍。

玩时,每人拿出数量相同的杏核参赛。

以剪子包袱锤方式决出先后顺序。

先将所有杏核抛散在地上,所有玩者依其先后将杏核敛起,只剩三枚成并列状。

玩者用拇指将一端杏核撅起,使其落在另一侧的杏核上,所以也称“隔山打虎”。

若砸不中或撅起的杏核碰到中间那块杏核,则轮换。

若砸中,三枚杏核则归为己有,用所剩杏核继续玩。

除上述玩法,还有“蹦杏核”、“弹杏核”等。

十九、打呱儿

即打手背。

玩时,一人将掌心向下平放空中;另一人掌心向上和对方手掌相靠,然后设法分散对方注意力,并迅速翻上以掌击打对方手背,而对方则应迅速抽回手,以防被打。

如打中,继续玩;如击空,则轮换。

二十、“剪子包袱锤”

俗称“贼幺贼”、“将军宝”。

玩时,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子”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开代表“包袱”。

规则是:

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

游戏人数不限,大家一起喊:

“将军……宝”或“贼幺……贼”,并同时伸手决出胜负。

二十一、跳拉拉秧

玩时,3人以上,先由两人相对而坐,脚板抵着脚板。

其他人则跑步跳过,并唱:

“一步拉拉秧,二步喝面汤,三步吃韭菜,四步摞起来。

”每唱一句要跳四次完成一个过程,坐着的人就摞高一只脚,直到四只脚全摞起来高度仍能过去为胜,若跳者碰到坐者的脚,则轮换。

二十二、拾高粱茬

拾高粱茬(“茬”,济南话读“zhā渣”)。

玩时,多人转圈向内坐,一人在圈外绕行,并边走边唱:

“拾、拾、拾高粱茬,拾到天黑怪害怕。

”唱一遍或几遍后接唱:

“找个地方坐下吧。

”紧接着在最临近的一人背上坐下。

被坐者要问:

“你是干什么的?

”坐下者答:

“拾高粱茬的。

”问:

“怎么不走了?

”答:

“怪害怕。

”问:

“打个灯笼送送吧?

”答:

“行啊!

”答完要立即起身绕圈奔跑,被坐者立即追赶。

被追者跑一圈抢坐到追者位置上,两人轮换,由追者再重玩。

若被追上,则要罚被追者背着追者至追者原位置,然后再玩。

二十三、弹琉璃蛋儿

也称“弹蛋儿”、“弹琉琉球”。

济南多为磕墙玩法。

玩时,取一近墙靠地,画一条与墙平行的线,参赛者依次向墙掷琉璃蛋儿,琉璃蛋磕墙碰回,离线近者先开球。

弹球时可用溜、点等方法,击中对方为胜,被击中的球归胜者;击不中,由第二名弹球。

如此轮流击,最后看谁击中的多。

另外,还有“锅锅儿”(在地上挖六个窝洞,依次弹入的一种方法)、“方框”(在地上划一方格,摆上球,再在远处弹击的一种方法)等玩法。

二十四、藏摸互

也称“逮人儿”,即捉迷藏。

源于唐代,五六十年代为流行的儿童游戏。

玩法多祥,规则也不同。

一般玩法是:

众人分成两伙,“将军宝”决出胜负。

选一棵树或一面墙为“家”,负方守家并寻找胜方躲藏者;胜方则在附近各处藏匿起来,并伺机回“家”或“救人”。

胜方若躲开负方追逐并摸到“家”,即胜。

若被对方抓住,则被带至“家”内严加“看护”。

被抓的同伙则相机前来“搭救”,俗称“打死救活”。

同伙相救,手接触到即“活”,可以再跑。

若被抓的人数多,他们可手拉手待“救”,来救者只需“救”一个即可全“活”,俗称“连电”。

一方若将对方全部抓获,则为胜。

二十五、挑冰糕棍儿

玩时,参加者约好来几根的,然后各自拿出相同数量的冰糕棍合在一起。

“将军宝”决出先后顺序。

玩者将所有冰糕棍散落地面上,先将散落一边的单棍捡起,再用手中棍插进交错叠压在一起的棍中,轻挑至一旁,冰糕棍归己。

玩时不能触动其他棍,否则,即为“瞎了”,由第二名挑棍,依次轮换,最后,谁挑得的棍多即为胜。

二十六、丢手绢

又称“丢手巾儿”。

玩时,众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

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

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

然后,轮换再来。

二十七、砸子儿

“子儿”是用布包上沙子或豆、米等缝制而成的小沙袋。

玩时,先划一圈,一人站在圈内,将“子儿”置于脚面,用力踢出。

接子儿的要接住子儿后,朝圈内砸去,圈内人要以脚将砸来的“子儿”踢出圈外,接“子儿”的这时要喊“几步”,圈内人若喊“五步”,圈内人要以脚抵脚量,从圈界到子儿处,若正好或多于五步,则重砸;若少于五步或子儿砸在圈内则轮换。

另一种玩法是得分的,砸者站两端,被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