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79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二级三级考试影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来访者认为“丈夫就应该先对自己道歉,这是男人的责任”,这是什么心理现象?

疗法:

案例中,咨询师为什么让来访者戴橡皮筋,这是什么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基础原理:

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妈妈的关注会增加孩子的行为?

五、影视案例分析常用到的基础知识

1、异常心理学;

2、十种认知曲解;

3、十种防御机制;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6、心理测验;

7、常用的咨询技术;

8、治疗方法:

行为、认知。

十种认知曲解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来访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

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缺点和错误。

比如:

一位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遂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2、任意推断。

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也可以称为“主观臆断”。

比如:

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而过,未和他打招呼,于是心里想:

“我什麽地方得罪他了?

他生我的气了?

”实际上,他的同事可能有事,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3、选择性概括。

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拒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再和他交往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

4、过度引申。

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比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碎一只碗,遂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

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认为别人要把他看成无用的人;

而做成一件事,又说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个人化。

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

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的事务,未能照顾朋友的健康情况,为此内疚不已。

7、选择性消极注视。

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至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色彩。

比如:

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两道题,于是对这两道题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学校会要他退学。

事实上,他考试成绩优秀。

由于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倾向于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8、情绪推理。

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

“我觉得像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情绪不良而不能自拔。

9、“应该”倾向。

指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

比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

这意味着病人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种标准,就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

如果别人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乱贴“标签”。

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对自己或别人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了事。

例如:

“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出某些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致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的一种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缓解焦虑的防卫功能。

(1)否认

(2)压抑(3)投射(4)反向作用(5)转移(6)抵消

(7)合理化(8)升华(9)倒退(10)补偿

1、否认。

指一种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亲人去世而认为没有死亡。

2、压抑。

指一个人不能被社会或自己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例如:

一个女性来访者可能忘记了她多年曾经被强奸的事件。

例如,一个女孩不断地陷入与男性关系的失败,这可能源自她压抑了她对父亲的性情感。

压抑了的冲突可以通过口误、梦以及心理分析的各种技术(如自由联想或催眠术)揭示出来。

压抑的欲望可产生心理问题并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3、投射。

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例如:

由于自己自私致使人际关系不良,反说别人孤立自己。

丈夫有了不忠的冲动,但自己也没意识到,却总是怀疑妻子有外遇。

4、反向作用。

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很自卑的人表面上表现的很自信。

总是对她很凶,却很在乎她。

丈夫有了不忠的冲动,但自己也没意识到,却总是强调自己很爱妻子。

5、转移。

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受领导的气,回家找老婆的麻烦。

6、抵消。

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吐口水或用说句吉利话来抵消晦气或不吉祥的感觉。

除夕打碎了碗,习俗上说句“岁岁平安!

”。

“舍财免灾”。

做了坏事后不断洗手

7、合理化。

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我打他都是因为他不听话。

酸葡萄:

贬抑得不到的,吃不到的葡萄所以说是酸的。

甜柠檬:

褒扬得到的,容貌平凡的女子常说美女是红颜祸水,而自己的容貌是旺夫相。

8、升华。

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失恋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通过奋发上进,写诗写小说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以消除焦虑情绪,重新找回自信,保持内心的平衡。

化悲愤为力量,越挫越勇;

一个女孩喜欢骑马,可以解释为不可接受的性欲望的升华。

9、倒退。

也称为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

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退行现象常见于儿童,也常发生于成人。

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性行为。

打不过别人,在地上打滚。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第一个孩子开始尿床。

感到“中年危机”的人,可能越发爱刺激,装嫩,退行到青年时期。

夫妻吵架,就回娘家。

10、补偿——是指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因目标受挫而产生的沮丧感和痛苦感,在体验成功的满足中获得心理平衡。

学业不良而发展体育。

没时间照顾孩子就在物质上满足

常用的咨询技术

○建立咨访关系;

○倾听;

○共感(共情);

★○提问;

○收集信息:

纵向信息/横向信息;

○具体化;

○聚焦问题;

○自我暴露;

○释义;

○解释;

(一)营造良好咨访关系的技巧

首先是同感:

心理咨询师的同感可以使来访者克服畏惧和担心,使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感受。

其次是尊重。

尊重是无条件的整体接纳。

再次是真诚:

咨询师应以“真正的我”的身份出现。

(二)倾听的技巧

心理咨询就是出租耳朵聽

眼、耳、心同时到位谓之“王”。

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关注,学会设身处地。

不抢话、不擦话、不打断对方的讲话。

准确积极地倾听

首先,咨询师必须学会以两种方式集中他们的注意:

把注意放在来访者身上;

把注意放在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个人反应上。

其次,学会理解来访者表达的外显和内隐的信息:

必须能够理解来访者的非言语表达。

要有能力听懂来访者字里行间潜藏的意义,要善于发现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以及言语的方式。

聆听比表达更重要

美国著名的解惑专栏作家蓝德丝曾经说过:

“当过36年专栏作家,我深深了解,许多人写信给我,其实不是要我的建议,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愿意聆听的人。

仔细思考,再将心比心,你便深深了解,耐心聆听比争取表达更为重要,更让你深入人心。

提高倾听有效能力的途径:

倾听不是简单的活动,需要相当多的练习。

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复制治疗录音。

请督导,指出:

(1)你应该做出反应而没有做出反应的次数;

(2)你言语打断的次数,有可能影响来访者叙述重要信息的思路;

(3)实际上你的评论没有反应来访者所说的事情。

倾听必须与关注和评价紧密联系;

倾听必须不断地评估治疗中所发生的事情;

理解地倾听既不简单,也不是消极的过程。

(三)提问的技巧

1、使用提问需要遵守的规则:

(1)让来访者做好接受提问的准备;

(2)提问的原则是“先听后问”,听为先,问为后;

(3)提问的问题要与咨询的主题一致,问题之间的跳跃不要过大;

(4)谨慎地提及敏感问题;

(5)掌握提问的时机;

(6)提问的数量和速度要适应来访者的需要;

(7)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还应让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共情的态度,因此提问应起到支持和治疗的作用;

(8)及时反馈。

2、使用提问需要搜集到的信息

(1)通过提问进入来访者的核心问题;

(2)通过提问了解来访者的经历;

(3)通过提问了解来访者的人际交往状况。

3、提问技巧:

(1)开放式提问:

常用的语言有:

“什么是”、“怎么理解”、“具体讲一下……”等。

(2)封闭式提问:

针对长时间不停地重复说某件事,导致时间不够用。

常用的语言“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是吗”、“对吗”。

(3)鼓励:

鼓励是以某些语气词如“嗯……”,“噢”,“是这样”、“后来呢”、“请接着讲”……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关键是善用积极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4)对感情的反应:

常用“你觉得……”,“你心里感到……”这样的句子。

(5)聚焦式提问:

在不明确主题时,可以问来访者“你今天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

对来访者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问一下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6)提问要避免判断性提问,要杜绝重复提问。

(四)共情的技巧

1、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意义在于:

(1)由于共情,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能更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

(2)由于共情,来访者会感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由于共情,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共情更有明显的帮助、治疗效果。

即使就一般而言,共情也被认为是一种治疗因素。

2、常见的共情障碍:

(1)以自己为参考标准,难以做到设身处地。

如“如果我要是遇到这种事情,不会像你这样悲观”等。

(2)共情过度或不足。

共情过度会使来访者觉得小题大做、过于矫情;

共情不足则会使来访者觉得冷淡、心不在焉。

(3)单纯依靠言语共情,忽视非言语共情的运用。

(4)忘记自己的职业角色,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5)忽视来访者的差异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6)其他类型的共情不当:

一是直接的、空泛的指导或引导,如“你不应该……”等。

二是简单的判断、评价或贴标签,如“我认为……是对(错)的”,“你有……倾向”等。

三是轻率地做出大而空的保证。

3、共情水平的五个层次划分:

从对咨询关系起破坏作用的共情水平,到咨询者具有相当准确的、理解的共情水平,共情水平可分成5个层次。

水平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

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

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

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

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来访者:

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

他对我太严厉了。

 

 水平1的咨询者:

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和否认]。

或者:

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建议]。

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相处[问题]?

(水平1的反应包括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

)  

水平2的咨询者:

你与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

(水平2的反应只针对来访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分,而忽视了其中的情感成分。

水平3的咨询者:

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

(水平3的反应中包含有理解,但没有指导。

它是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

水平4的咨询者:

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

你想让他对你宽容些。

(水平4的反应既有理解,也有指导。

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来访者的不足之处。

“你无法接近”隐含着来访者应负的没有接近父亲的责任。

水平5的咨询者:

你似乎不能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

你需要他对你宽容些。

你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步骤,即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

(水平5的反应包含了水平4的所有反应,另外至少还包括了来访者能够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并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如“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情感”。

4、真正的共情

假共情是指看上去让对方感觉好、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效果。

低水平的共情是指运用倾听技巧,尝试理解来访者所表述出来的东西,而高水平的共情则在准确理解来访者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探询这些感受背后的情绪、观点和事实,以推进咨询。

下面从实例来看不同层面的共情。

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离婚……我觉得我的婚姻已走到尽头,但一想到孩子……我就犹豫了……

咨询师一:

(插入)你不应该一天到晚想着“离婚”、“离婚”,你应该先考虑自己要怎样改变才能维持婚姻。

咨询师二:

(插入)对,你应该替孩子多考虑,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咨询师三:

(插入)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成为问题少年,在人际交往、学习和将来自己的婚姻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咨询师四:

(耐心等待数秒后开口)听上去你内心充满矛盾,不知自己是应该为了孩子维持婚姻,还是结束自己名存实亡的婚姻。

咨询师五:

(耐心等待,确认来访者不想再说下去后才开口)听上去你内心充满矛盾,不知自己是应该为了孩子维持婚姻,还是结束已名存实亡的婚姻。

你对婚姻的目的、婚姻的功能充满了困惑,你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动摇。

可以看出,第一、第二、第三位咨询师都不是真正的共情。

第一位用指责性口吻说话,高高在上,把自己摆在了人生导师的位置上。

第二位和第三位都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为了孩子你不应该离婚。

”只不过第二位比较直接,第三位貌似更专业,其实隐含着强烈的倾向性。

这种方式贻害更大,因为他用专业的外衣包裹着自己片面的观点,有操纵来访者之嫌。

第四位和第五位是真正的共情。

第四位理解了来访者的矛盾感,并且点出了矛盾的具体表现,发出听到了表面层面的信息。

第五位不仅做到这些,还指出矛盾的根源,今后的咨询可以围绕婚姻价值观做下去,属于深层次的共情。

6、运用语言传递共情的几种手段:

(1)表示内心的理解;

(2)讨论来访者认为重要的事情;

(3)运用语言反映出来访者的情感;

(4)使用语言连接或补充来访者表达不明确的信息;

(5)咨询者本身具有共情所需要的个性品质。

咨询者的人格力量有时比他的专业技能更具影响力。

温暖的接纳、支持和回应,这才是真正的共感。

(五)鼓励

鼓励技术是鼓励来访者继续交流和自我暴露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鼓励来访者继续讲话,就正在谈的话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鼓励技术主要有四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是非语言表示,如身体前倾、点头等,示意来访者继续讲;

第二种是简单重复来访者刚刚讲过的话,表明你进入到了来访者的世界,并可以将话题引入到想进一步了解的方面;

第三种是使用感叹词,如“嗯”“噢”“好”等,同时配合非言语表示;

最后是短语鼓励,如“请继续讲”,“接下来呢”等。

鼓励技术虽简单,但咨询师不能低估它们的作用,使用恰当能够很好地传递咨询师关切的态度,促进来访者的交流和自我暴露。

(六)重述和释义

重述:

抓住来访者一个简单问题的实质,然后用来访者本人的话,而不是用咨询师的话,反馈给来访者。

重述常常以这样的句子开头:

“你刚才说……”或“你告诉我……”加上要重述的内容。

释义在结构上与重述相似,同样关注的是一个基本问题。

但释义是咨询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将来访者信息中与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即咨询者将来访者的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

在运用这一技巧时,最好是选用来访者用过的最具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表述。

与重述相比较,释义有两个优点:

(1)不会变成“鹦鹉学舌”;

(2)可以捕捉到来访者想要表达的细微差别。

重述和释义具有三种作用:

(1)向来访者传递咨询师关注的焦点,以及咨询师正在听来访者的话;

(2)向来访者核对和澄清咨询师是否正确地理解了来访者试图表达的内容;

(3)咨询师可以使用重述和释义来强调和突出来访者的话。

为了表达释义,我们常常用一些以下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我是这样理解的,你……我理解得对吗?

”“我感觉你……我的感觉准确吗?

”“听起来你似乎……是这样吗?

(七)反射(反馈)

反射比重述和释义更进一步,除了把来访者讲话的重要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外,咨询师还把在交流中察觉到的来访者潜在的信息和情感(即使来访者本人可能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或没有意识到)反馈给来访者。

成功反射三步曲:

第一步:

咨询师首先必须全神贯注地、深入地“倾听”来访者传递的潜藏的情感和信息。

第二步:

为了“倾听”来访者的情感,咨询师需要“感觉”来访者的言语,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表达,关注来访者的情绪的细微变化。

第三步:

为了发现来访者潜藏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看出字里行间的意思”。

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偶然的不准确并不会伤害来访者。

同时,反射也是表达共情的手段。

反射要注意的问题:

(1)以一个问句来结束反射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因为它向来访者传递了一种信号,咨询师愿意修正自己不准确的理解。

(2)反射应该简洁、清晰、准确。

咨询师不仅仅要发现来访者的情感,还需要评估和准确地反映它的强度。

例如,我们发现一个来访者存在焦虑,咨询师根据他的焦虑水平可以用“不安”“烦躁”“害怕”以及“惊恐”来表达。

(3)好的反射需要交待情景信息(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如“当他那么做时你很生气”或“你现在看上去很生气,谈谈它好吗?

”比较复杂的如,“听上去你似乎对马上要结婚感到很担忧”。

(4)重述、释义和反射的相互联系。

从促进来访者交流和自我暴露的目的来看,反射的作用大于释义,而释义大于重述

(八)对质

对质是咨询师有意识地指出来访者的行为、感受、想法、态度以及症状等之间不一致。

其目的是加强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自我觉察和理解,并由此激发来访者的改变动机。

例如,当一位来访者说他对男朋友的离开一点都不在乎时,咨询师却可以从她含泪的眼眶以及抽搐的嘴唇感受到她内心的伤痛,发现来访者内心感受和态度的不一致。

运用对质要注意:

1、首先要了解来访者不一致的原因、意义和作用,在这基础上才能向来访者指出;

2、对质的态度应是共情、关心和帮助的,目的是启发来访者,而不是挑战来访者;

3、不要过度使用对质。

(九)解释

解释是咨询师根据对来访者过去的成长经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学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以及合理的逻辑分析,对来访者当前的症状、冲突、需要、应对方式、防御机制、情感、想法、行为等提供解释,帮助来访者理解过去的体验和关系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的成长、体验、适应以及当前的问题。

合理的解释可以起到治疗的功能。

解释与释义的区别是什么?

“释义”是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诉述,用咨询师自己的话,通过加强、澄清、强调,提炼出来访者话语里的重点部分回复给来访者听,帮助来访者深入理解自己所述的含义。

“解释”是咨询师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个人的专业经验,从一个全新角度对来访者求询的问题做出令来访者领悟的剖析和说明。

(十)指导和建议

指导和建议的区别在于指导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来访者该如何做;

而建议则是给来访者提供参考性的信息,帮助来访者思考他的问题,但来访者是否执行则由来访者本人决定。

不同的流派对指导和建议的看法存在争议。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就坚决反对为来访者提供建议。

行为治疗会比较多地使用指导和建议,直接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其实,最重要的是咨询师应该懂得如何及何时使用指导和建议。

1、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和建议时,应该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以共情关心的态度传递信息,而不是教育、说服,甚至命令、要求的态度,不要让自己显得比来访者高明。

2、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和建议时,也需要向来访者解释为什么会提供这些指导和建议,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3、不要把指导和建议与替来访者做决定混淆起来。

4、治疗师在提供建议前,要充分了解来访者曾经做过哪些尝试,建议不宜过多。

(十一)安慰

安慰是一种“支持”技术,如果治疗师能够灵活地使用,那么在治疗中使用支持技术确实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过多使用安慰技术,或在没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使用,那么安慰可能就不会起到积极参与的作用。

安慰中一忌语言生硬,二忌语意笼统。

要能够使来访者真正感受到心理支持,激起了他自我调控的心理动机。

(十二)积极关注

这是指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

咨询师应认识到每个来访者都是有一些优点、长处,都有潜力尚未发现,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在外界的帮助下,通过积极的努力,可以比现在更好。

对那些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