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55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doc

财政与金融教案

 

第一章 财政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及财政的三大职能,了解财政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及财政产生与发展,本章的重点为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难点为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2、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的概念

2、财政的一般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传授法

教学过程:

传授新课: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一)财政现象

1、财政收入

(1)征税

(2)发行公债,国库券(3)交纳各种费用

2、财政支出

(1)工厂,矿山,铁路,农业建设。

(2)军队,警察,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医院,文化团体

(3)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下岗人员。

3、从财政现象看,财政是个分配问题,与国家收支活动密切相关。

(二)财政问题

(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

国财政收入比重适度。

(2)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加快税制建设,以及税收体制。

(3)合理安排名项财政支出比例

(4)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一)财政的概念,

 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的分配。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1)财政分配以国家为前提。

(2)在财政分配中,国家处于主动,支配地位。

(3)财政分配是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集中性分配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1)对剩余价值的分配

(2)对用于劳动力再生产部分V的分配

(3)对补偿价值的分配。

(4)对国民收入的分配

(5)对社会产品的价值的分配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

(1)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2)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

(3)半社会公共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由政府集中安排的公共需要。

(2)无差别地由社会成员共同同享用,不具排他性。

(3)享用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无偿的

(4)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4、财政体现特定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这种分配方式不仅以财产占有为依据,更主要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

2、财政体现着性质不同的分配关系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与现实生活中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作业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3、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财政的概念

2、财政的一般特征

传授新课

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

取之于民,用之于已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资产阶级统治

(2)社会主义国有

特点: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实质:

鲜明的人民性

二、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一)我国财政是具有生产,建设性特征

 用于生产建设,主要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工等各项事业并承担大量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生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二)我国财政具有宏观调控特征

1、财政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实施宏观调控,以调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调节社会财富在不同成分的分配,不同生产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

3、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1、财政收入来自公共。

2、财政支出用于公共。

3、政府职能转向公共。

4、社会公众意识发生变化。

(二)我国财政为何是公共财政

1、市场失灵决定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垄断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

(6)信息不充分

2、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盈利性财政具有“公共”性

 非盈利性财政是由“公共选择”的,满足“公共需要”的,为公共提供服务。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作业:

 

第三节 财政分配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关系

2、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3、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2、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3、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传授新课:

一、财政分配支持经济改革开放

(一)财政分配支持经济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2、对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从减收和增支两方面支持

(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财政分配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统收支的财政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分级财政体制

二、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1、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这是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但经济效益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二)财政分配制约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

第一,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制约经济发展规模。

第二,通过确定财政投资中的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影响经济发展规模。

第三,通过财政信用筹集社会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一)财政分配同生产的关系

1、生产决定财政

1)生产的成果决定财政分配的对象

2)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财政分配的水平

3)生产的部门结构决定财政收支的结构

2、财政分配制约的生产

1)财政资金积累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制约着社会生产结构

(二)财政分配同商品交换的关系

1、商品交换制约财政

2、财政制约商品交换

(三)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1、财政制约的消费

2、消费影响财政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作业:

 

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配置资源的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配置资源职能

2、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2、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3、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传授新课

一、配置资源职能的含义

1、定义:

指通过财政收支变资源配置,以保证社会的人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财政作为资金的分配枢纽,其职能就是通过对资金的分配促进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二)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各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4、在政府活动领域分配资源

(三)当前我国财政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含义

定义:

通过调节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之间分配,实现收入的公平目标公平分配,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2、调节地区收入水平

3、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转移性支出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一)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指财政所具有的通过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功能。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1、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职能的积极意义

(1)定义:

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的功能。

(2)财政实现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a、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结合。

b、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和安定环境。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介绍,使学生掌握配置资源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作业:

 

第二章 财政收入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组织财政收入应坚持的三大原则,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及我国国债的主要形式和特征,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重点是国家税收和国债收入,难点为为国债收入。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及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2、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2、财政集中率

3、剩余产品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配置资源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传授新课

一、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类

1、税收收入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人和单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指因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理各种国有资产,按规定上缴国家财政收益

3、债务收入

国家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国内外款。

4、其他收入

a、规类收费

b、事业收入

c、罚没收入

d、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e、公产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来源于不同的经济成分分类

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个体经济4、其他经济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于不同的经济部门分类

1、农业2、工业3、交通运输业4、商业5、建筑业6、其他服务业

二、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二)兼顾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三者的利益

 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兼顾,关键是合理确定收入的数量界限,财政收入规模,指一定时期财政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影响因素:

1、财政集中率

2、剩余产品率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集中率X剩余产品率

(三)合理负担,区别对待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作业:

 

第二节 国家税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我国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税制构成要素

3、我国现行税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我国现行税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传授新课:

一、国家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定义: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特点:

(1)生疏面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

(2)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