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41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Word下载.docx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题

师:

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为了让我们的教室漂亮整洁,我们每天都要给它打扫卫生。

看,几个爱清洁的同学正和老师一块儿打扫卫生呢。

二、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

(1)画面上有些什么?

(2)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出画面上事物的数量吗?

(3)把的发现告诉组内其他小朋友,看谁说的最完整?

谁能给全班说一说?

生1:

我们看到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生2:

如果算老师用的桌子,6张再添一张应是7张桌子。

生3:

我们发现还有1块黑板

生4:

6个学生,再加上1位老师,一共是7人

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

同桌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

我们要做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学生,你们能做到吗?

我们刚才是按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6再数1个就是7。

2、尝试自学:

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

3、重点讲解,难点辩析:

教学认数

同学们再数一数第39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活动:

贴出数字卡片6和7

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用你手中6根和7根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摆一摆

4、教学数序

(用计数器先拨1颗珠子,再一颗一颗添加

齐数1、2、3、4、5、

5颗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

5添1是6(齐读)

6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几?

6添上1是7(齐读)

(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括号里应填什么?

6和7应该填在什么地方?

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谁能从1顺数到7,从7倒数到1?

指名数,拍手数。

5的后面是谁?

6的后面是谁?

7的前面是谁?

5、比较大小的教学

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你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吗?

比比看。

5比6小,6比7小。

6比5大,7比6大。

5比7小,7比5大。

板书:

5<

66<

76>

57>

65<

77>

5

6、教学序数

教师奖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6名学生站到前面。

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

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

(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7、指导书写

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生书空。

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

三、展示反馈

1、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2、我会比大小

1○66○70○76○66○0

3、我会填

0123()()()7()

()76()43()10

四、作业43页2、3题

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6张桌子7把椅子

6个小朋友7个人

7

6>

6

5<

 

第二课时

6、7的组成,课本第41页,43页第4题

“6和7的组成”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

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

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掌握6、7的组成

小正方体、小棒、点子图

一、创境引题

1、拍手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请7位同学站到黑板前面排成一排。

问:

某某同学是第几?

(强调学生回答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从左数第2的同学是谁?

从右数第3的同学是谁?

①6个点子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

怎么分?

②有没有其它的分法呢?

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点子图上的点子涂上两种颜色,看有几种涂法?

③我们还可以怎么分?

用学具操作。

④边说边摆,再利用老师手中的教具展示

①6的分成

6个点子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

可以分成2和4,1和5,随便从中间分

好,我们从6个点子图中间随便将6个点子分成两份。

我们把6个点子分成了几和几呢?

(2和4)教师板书

6是不是只能分成2和4呢?

有没有其它的分法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点子图上的点子涂上两种颜色,看有几种涂法?

讨论交流进行探究,小组派代表汇报。

板书小组汇报结果。

66666

1551244233

读6的组成

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怎么分?

我们还学过哪一个数是表示没有的?

它是哪一数呢?

(0)

利用学具进行操作

②学习7的组成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试着用这些“小正方体“来研究7的组成。

四人一组为单位研究讨论7的组成。

巡视指导

谁愿意汇报你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汇报结果。

③探究规律

如果不用学具操作,看着上面的三种情况,你能想出别的分法吗?

说出另外三种分法,并说明与上面三种分法的联系。

④完成41页做一做第1、2题

⑤用数字卡片(0-7)做找朋友的游戏

1、举出生活中把6和7分成了两部分的实例?

2、第43页的第4、5题

3、练习册21页的第2题

4、看谁说的多

()+()=7()-()=6

第三课时

6、7的加法和减法(第44页第6、7、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7的加减法,是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游戏:

师生猜数:

教师两手分拿小球,出示一只手里的小球,生猜另一只手中的小球个数。

猜7时教师不出示,可让学生自己假设猜。

二、创境引题

秋天到了,庄稼、瓜果蔬菜丰收了,小动物们都准备去田间看一看,瞧!

小熊到了自己的玉米地里,多高兴呀!

出示:

小熊的玉米地左边有3个玉米、右边有4个玉米。

①你看到了什么?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②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想办法算一算。

③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好吗?

先再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小老师交流

你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几个玉米

怎样列示?

3+4

你打算怎样计算3+4

生交流、师引导归纳计算的几种方法。

(看图数、摆学具、想数的组成)

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引导比较3+4=7和4+3=7

看看我们写的这两道算式一样吗?

我们是根据一幅图画写的算式,为什么两道算式不相同呢?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

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5、师:

小熊看见这么大个儿的玉米棒子,实在忍不住了,瞧!

它干什么了?

小熊扛走一个玉米。

谁能提一个问题?

怎样列式呢?

怎样计算7-1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你是怎样算的呢?

指名说一说方法。

你看图还能再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7-6

怎样计算?

6、教师贴红花图。

左边帖4朵,右边帖2朵。

你能看老师贴的小花图说出两道算式吗?

师在两部分红花之间添上一条虚线,现在怎样列算式呢?

教师分别板书4道算式,引导比较4+2=6和6-4=2。

7、算式在田字格是怎样写呢?

老师示范。

在46面田字格里写一个数学算式。

8、师:

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到地里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了。

(1)出示动画片:

小兔子、一个白萝卜,5个红萝卜。

提问:

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

指名说一说想法。

(2)看!

小老鼠也来到自己的地里收土豆了,可是发生什么事了呢?

指名列式并说一说想法。

三、展示反馈:

1、摘苹果:

1+66-53+46-04+27-25+26-2

2、做游戏:

帮小燕子送信

小燕子邮递员应该把信给谁送去呢?

为什么?

如果你是邮递员,你想给那个小动物送一封信?

信上该写什么算式呢?

3、算式接龙:

先让一个同学出一道题,请下一位同学算得数,这位同学算出得数以后,再用这个得数开头出一道题,请他的下一位同学来算,依次类推.如:

1+3=4 

接4-2=2 

2+4=6 

6-0=6…….

四、小结:

板书设计:

6和7的的加减法

1+5=62+4=67-1=6

5+1=64+2=67-6=1

第四课时

课本44页第9—12题

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使学生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同时又不感到枯燥无趣。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练习有关6的加减法计算。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口算6和7的加减法。

2、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比较熟练的口算6和7的加减法

能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0—7的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口算卡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闯关吗。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玩闯关游戏吗?

你们害怕吗?

做口算接龙的游戏

7-3=2+4=3+4=

1+6=4+3=7-4=

3+3=6-3=2+4=

5+1=7-2=2+5=

7-5=5+2=1+5=

①你会看图写数吗?

三角形有()个,圆形有()个,正方体有()个

②你会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③你会自己选数列式吗?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自己手中的学具排一排

1、7-()=32+()=7()-3=3

2、5和7中间的数是()

3、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从3、5、7、4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小丽吃了3个苹果,小方吃的和小丽同样多,他们两人一共吃()个?

通过练习,你觉得在计算6和7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6和7的加减法

第五课时

用数学解决问题(第46、47页)

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

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

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同时,用情境图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小兔妈妈带着他的几个孩子在干什么?

采蘑菇

兔妈妈在和小兔崽采蘑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想不想去帮助他们。

用数学

1、出示导学案:

①图画里有什么?

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

②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怎样列式计算?

③把你的想法和组内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并把书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④学生先和组小朋友在一起说一说,再在全班内展示

3、交流收获,梳理盲点(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1)教学图1

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种表示合起来的表示方法

师介绍:

︺,“︺”它叫大括号,大括号象我们的两只手,表示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

”谁认识这个数学朋友?

表示什么意思?

“︺”和“?

”他们在一起表示什么意思?

谁能完整说出图意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

为什么要用加法?

4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完成46页的做一做

(2)教学图2:

求剩下

图画里有什么?

(青蛙)有几只青蛙?

(7只)

你怎么知道有7只青蛙?

(引导学生看“︺”明白)

图画下面大括号那里写了7,大括号下面的数字就表示总数

谁能用完整的话表述出这幅图的意思?

你会解答吗?

列式:

7-2=5

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一题用加法,一题用减法?

三、展示反馈

1、引导学生完成第46页空白处

2、学生独立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左边有几只?

右边有几只?

企鹅下面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把两部分合起来

你能根据图画右边文字提示列出算式吗?

学生自由列式

指名学生板演:

2+5=7、5+2=7

3、引导学生完成第47页空白处

4、学生独立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一共有几只?

问号在哪里?

问号在上面,是什么意思?

生先说、师补充:

求的是另一部分

怎样求另一部分?

就要从总数里面-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

6-4=2

5、在书中完成49页的第6题

4+2=6         7-2=5

第六课时

8和9的认识(教科书第50~51页)

教科书第53~54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

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

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8和9的组成和写法

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了?

(0-7)

一起数一遍。

7后面接下来是谁了呢?

(8、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8和9。

(板书课题:

认识8和9)

一些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给小花浇水,他们可真爱劳动呀!

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出示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和自学过程:

导学案设计:

(1)仔细观察,看一看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找一找图中8和9的物体个数。

(2)你知道8和9谁大谁小吗,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看一看8和9像什么,写一写怎么写他们。

(4)同桌说一说,做好向全班同学交流的准备。

(1)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A、有8个小朋友,花坛两旁有8棵树、花坛里有8朵花,黑板上有8个字: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B、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C、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2)教学比较8、9的大小

A、摆学具

先请小朋友摆6圆片→再添上一个是几→再添上一个是几→最后添上一个是几。

B、填数

出示直尺图(幻灯片):

1)填数(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的数有……)

2)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数一遍。

(这些数在格尺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3)看着尺上的数,你能提几个问题吗?

5的前面是什么?

5的后面是什么?

 比6大的是几?

比6小的是几?

4)学生问完后,师问:

比9小的数有哪些?

比8小的数有哪些?

( )<9  ( )<8

当学生零乱的说出后,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从而感知,按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9前面的数都比9小,8前面的数都比8小,而8后面的数比8大,任何一个数前面的数都比它小,而后面的数都比它大。

(3)教学8和9序数的含义

1、每个学生一张练习纸:

①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②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③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4)教学8和9的写法

A、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

8像什么呀?

9像什么呀?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

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

B、多媒体示范书写8和9的笔顺。

C、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习写8、9,教师作指导。

D、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4、知识建模,总结方法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我会填

0、1、()、3、()、()、6、7、()、()

9、()、()、6、5、()、3、()、1、0

  7○8  8○9  8○6  9○5

3、猜猜看

(1)比7大,比9小的数是几?

(2)比9小的数有哪些?

8和9的认识

7<

88<

9

8>

□9○□

第七课时

8和9的组成(教科书第52页。

练习十一的4、5题)

8和9的组成是在学生掌握了7以内数的组成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幼儿园及平时的生活中对8和9的组成有初步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的系统的整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通过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