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4830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介入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3.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4为手术医生做好皮肤消毒的准备,铺无菌手术台,穿手术衣,准备术中所需无菌器材及药物等,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5.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好方向,便于手术时观看,排除对心电监护仪的各种干扰因素。

6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简单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最佳配合。

7建立静脉通道,给患者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脏缺血、缺氧。

【术后护理】

1.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2.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起搏阈值,起搏频率,常规设定起搏频率60-70次/分。

注意观察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观察注意心律与起搏频率是否一致,起搏电极各种原因发生改变而影响起搏带动,如起搏频率,起搏阈值,起搏导线撕裂,电极脱位,电池消耗等。

3.经常巡视察看电极连接情况及临时起搏器的位置是否妥当,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4.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右侧髋关节制动,避免髋关节屈伸,以免电极脱出起搏失灵。

右下肢每2小时给予被动按摩一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并观察右下肢体皮温,皮色变化;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出血的观察: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每天更换敷料,用75%酒精擦洗导管,并在电极出皮肤处敷抗菌软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6.临时起搏器应挂于输液架上或固定在床上,以防滑脱而牵拉导致脱位,每天检查接头连接处,确保安全起搏。

由于临时起搏器终端暴露在外,故必须予以保护,存放于患者周围安全位置,防漏电。

每日查看电池耗电情况,留备用电池以备随时更换。

7.周围电场对临时起搏器的危险临时起搏器电极是个低阻抗,直接与心内膜接触的通路。

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极可能引起电击或发生心室颤动,因此应避免使用金属物接触临时起搏电极的插头。

只能用电池做电源的临时起搏器。

起搏电极的插头不能与任何液体接触。

不能在起搏电极的工作状态下更换电池。

不能使用有一定强度的电信号如半导体,不能使用单极高频电刀或电凝器及移动电话。

8.饮食:

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9.皮肤:

患者处于强迫卧位,骶尾部受压,应给予气垫床,按时翻身叩背,保持床单位平整舒适,对高位皮肤患者应用皮肤保护膜。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护理

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按一定频率有效地收缩的一种植入式电子装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康复有良好效果。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等;

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

治疗方式为安装单腔、双腔起博器,三腔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解除疾苦,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永久起搏器适应症】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者;

在观察过程中阻滞程度进展、H-V间期大于100ms者.

3、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率经常小于50次/分,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者.

4、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间歇发生心室率小于40次/分,或有长达3秒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植入起搏器;

5、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心率减慢,心率或RR间隔达到上述标准,伴有明确症状者;

(但由于血管反应所致的血压降低,起搏器不能防治。

6、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及/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律的药物治疗时,为了保证适当的心室率应植入起搏器。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2.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即往史、家族史及过敏史,劝其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如:

吸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

3.做好术前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肝功能、电解质、胸片、心电图、心脏B超等,以详细了解心脏功能。

4.术前一天双侧颈部,胸前两腋窝备皮。

5.负责准备无菌敷料器械包,检查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等一切抢救设备及抢救物品,保证其良好的备用状态。

6.前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辅助给药。

术前停用血小板抑制剂3天。

2.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3为手术医生做好皮肤消毒的准备,铺无菌手术台,穿手术衣,准备术中所需无菌器材及药物等,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4.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好方向,便于手术时观看,排除对心电监护仪的各种干扰因素。

5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简单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最佳配合。

6建立静脉通道,给患者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脏缺血、缺氧。

心理护理:

术后送患者至监护室行心电监护,由于监护仪器的使用,患者有体内异物感、切口疼痛、体位不适均使患者产生恐惧与烦躁,护士应多陪伴患者,倾听患者诉说,向患者讲解监护仪的作用,给予心理支持。

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要宣传起搏器安置术的科普知识,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少食多餐,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如:

蛋白质、维生素、水果及蔬菜。

心电监测:

术后持续24h心电监测,观察起搏心律和自主心律的情况。

进行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对比,注意ST段及QRS波群的变化。

观察有无起博电极脱落,起博频率是否在限定频率范围内,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排除故障,保证患者的安全。

3. 

体位与活动:

电极导线脱位90%发生在术后1周,与导管定位不当,患者起床活动过早、导管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良、导管与静脉切口处固定不牢、右心室过大,右心室压力过高等因素有关, 

术后为防止电极移位,一般术后24h内应取平位或轻度非患侧卧位,尽量减少活动,24h后可适当床上活动。

术后第1天,由于电极头端与心肌尚为完全固定,应使患着尽量保持非患侧卧位,利用重力因素使电极头端尽可能与心肌保持充分的接触,避免翻身活动。

术后3d以内尽量卧床,3d后可下床活动,在此期间应避免植入起搏器一侧肢体进行大幅度、剧烈的活动。

术后可以坐起,尤其是拆线后可以进行轻度、适当进行上肢和肩关节活动。

在术后1~2个月后可进行上肢运动,以能摸到对侧耳垂为好。

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高举过头或过伸等动作,因为电极周围的瘢痕组织一般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形成。

切口护理:

术后切口处用小沙袋或盐袋0.5kg,压迫6~8h,并观察切口处有无出血、肿胀等。

术后严格做好交接班,而不能流于形式,应严密观察伤口局部皮肤颜色、温度,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每天床边给予切口处换药,若有渗出随时更换敷料。

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监测体温7d。

饮食及排便护理:

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使伤口愈合。

禁食易产气、刺激性食物,如:

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定时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可用开塞露,避免用力屏气排便,以防引起起搏电极脱位。

【健康指导】

1.嘱患者出院后,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病人的姓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何时安装、短期寿命及各种参数,若有突发事故发生,将有助于被救护人员及时送到医院并为医生的诊治提供帮助。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

触摸脉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监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

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器情况,末期探测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

指导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脉搏,若每次测得的脉搏数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或自我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学会使用起搏器:

指导患者熟记并能观察起搏阈值、起搏功能、电池耗竭情况等,不适随时就诊。

4. 

切忌与起搏器摩擦、撞击:

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手术部位与衣物之间的摩擦,避免术部位受到撞击。

.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场和高压电区,如核磁共振、微波炉,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

使用手机时不要靠近置入起搏器的部位,通话时贴近与置入起搏器相反一侧耳朵,看电视时应保持距离,指导患者不宜手臂过度伸展及做重体力劳动。

.指导睡眠姿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月内的睡眠姿势为平卧位或者非患侧卧位,严禁患侧卧位,以免起搏电极受到牵拉而引起电极脱位。

7.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或接受随访:

一般情况下术后1,3,6个月到医院随访一次,以后没半年随访一次,预计接近起搏器电能耗竭时,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月一次,必要时及时进行起搏器更换手术。

此外,当患着出现呼吸困难、头晕、胸闷、手脚浮肿、不停打嗝、异常发热时要与医生联系并进行检查。

.积极鼓励患者独立生活:

告诉其家属、子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身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告知患者该项手术只是一项替代治疗,器质性病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出院后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坚持服药

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

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

【射频消融术适应症】

一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

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旁路”,导管射频将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将不再存在。

二、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房室结形成“双径路”,电流在适宜条件下,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慢径,只保留快径,心动过速就不再具备发作条件。

三、心房扑动(房扑):

房扑是心房存在大环路,电流在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跳动250-350次/分,心室一般在150次/分;

导管射频可以破坏环路,造成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

四、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房速是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折返运动;

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进行消融得到根治。

五、室性期前收缩(早搏):

主要用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单源性的频发室早;

常常由于心室“兴奋灶”引起;

标测到异位兴奋灶消融,室早即可消失。

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包括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

特发性室速常见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人群,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束支折返性室速和疤痕性室速多见于扩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人发作时可以出现晕厥、抽搐,往往需紧急抢救。

七、心房颤动(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发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的持续与心房自身重构也有关。

1.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

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还需做经食管超声波检查,主要是检查左、右心耳的病变(血栓)及瓣膜赘生物和肺静脉内血栓,防止手术时血栓及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塞。

2.向患者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时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另嘱患者术前l~2日练习床上大小便。

3.常规清洁备皮,备皮范围为右侧颈部、腋下、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

同时检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术后做搏动情况的对照。

4.术前一晚遵医嘱应用镇静剂,以保证睡眠质量,克服紧张情绪。

5.一般的射频消融手术术前不需禁食,手术当天给予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饮食不宜过饱。

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由于进行基础麻醉要在术前6小时禁食,服药时可少量饮水。

6.术前3天应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药物在体内代谢的5个半衰期以上,消除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少手术中不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口服胺碘酮者,需要停药l个月后药物才能完全排出体外。

7.术前在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以便术者右侧操作方便,而左上肢用于血压监测。

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1接患者进介入导管室,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手术同意书等,

2术前认真核查相关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艾滋,梅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等。

3嘱患者排掉大小便,协助患者脱掉全部衣服,摘掉饰品,假牙等,仰卧于检查床上,盖好被子,注意保暖。

4将射频仪电板放于患者腰骶部下方,并嘱其保持仰卧体位,以防电板移位,造成接触不良,在消融时发生室颤等严重并发症。

5根据穿刺部位,建立1—2条静脉通道,以便术中用药。

6连接12导联的心电图,并将患者基础心电图记录,打印下来,认真检查多导电生理仪,射频仪接地线情况,确保牢靠,稳固。

7再次对患者进行简单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最佳配合。

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遵医嘱进行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的观察。

尤其加强体温的观察,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体温超过37.5℃要检查有无穿刺部位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电监护一般24~48小时。

2.术后患者的体位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时因采用股动脉入路,在鞘管拔除后嘱患者穿刺下肢制动6~8h,防止出血。

6~12h后可左右翻身,12~16h后可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注意活动脚趾,做足背屈伸运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或改良房室结时采用股静脉入路,则嘱患者平卧4h后下床活动。

3.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固定,加压,不可太紧,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机会。

注意观察术侧肢体血运情况、皮温、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可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要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预防感染,导经血管穿刺送人心脏,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鞘管和各种器械的消毒一定要严密,同时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5.饮食护理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由于手术时问较长,加上术中体力消耗,术后应注意液体的补充,如不注意液体的补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6.保持二便通畅术后24h大小便应在床上,当发生尿潴留时应及时诱导排尿或导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发生意外。

术后可常规给予缓泻剂,预防腹胀、便秘,必要时进行肛管排气、灌肠。

7对电生理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完整。

1出院后一周内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不要游泳,可以淋浴。

2适度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勿剧烈运动。

3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

4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

5预防感冒,防止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6指导病人自测脉博,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及支架植入术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病变,如有狭窄,则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治疗的可行性与治疗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扩张后放入一个金属支架支撑狭窄部位,使狭窄的血管壁向外扩张,支架植入后,支撑血管保持持续开放状态,使冠状动脉血流通畅。

PTCA系应用带球囊的导管经股(或肱)动脉逆行送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处,高压注入造影剂稀释液以扩张病变从而恢复正常血管内径,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达到缓解症状和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治疗目的。

穿刺途径有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

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⒌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

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2各种血管重建术后持续心绞痛发作。

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

4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5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合并的冠脉异常。

【PTCA的适应证】

各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和溶栓后PTCA);

高危性患者(指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

外科搭桥术后患者再发缺血;

≥70%狭窄的单支血管和多支血管病变;

各种形态病变包括简单病变和复杂病变。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各型冠心病,如:

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患者,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存在管腔狭窄程度在70%以上、长度在15mm以内的一处或数处病变的患者。

1极完善各项术前有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常规,艾滋,梅毒等,术前控制好血压与血糖

2观察患者手部动脉血液循环,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术后做搏动情况的对照。

3清洁皮肤,并作好造影剂,麻醉药的过敏试验,签手术同意书。

指导患者饮食,术前应进少许食物及水,但不宜过多,过饱,告知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4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对患者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危险。

5负责准备无菌敷料器械包,检查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等一切抢救设备及抢救物品,保证其良好的备用状态。

1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穿刺点加压包扎6--8小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节律,穿刺点敷料出血及术肢血运,脉搏搏动,皮温情况,必要时重复心电图检查,注意检查后有无心肌缺血的改变。

2告知患者术肢腕关节不宜用力,不能作握拳动作,观察患者术肢指端至手臂有无肿胀,麻木,若术肢出现指端血运不畅,颜色变深,指端冰冷,术肢太麻,太胀感,应适当予以处理。

3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病员尿液的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穿刺股动脉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20分钟左右,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用一公斤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须制动12-24小时,要观察伤口处有无出血,如包扎的敷料有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1病人进行疾病有关知识的教育

2、教会病人如何调控休息与活动。

3、协助安排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适度的体力活动、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等。

4、教育病人家属积极配合支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5、教会病人及家属认识病情变化并掌握自救的紧急措施等。

教会病人自测脉搏、自我观察与评估,并随身携带常用急救药物。

6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或接受随访:

一般情况下术后1,3,6个月到医院随访一次,坚持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国际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网站

Medline

世界上最著名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之一

AIDS 

Databases

有关艾滋病的临床实验、药物研制以及相关文献数据库

CANCERLIT 

癌症数据库(NationalCancerInstitute)

CHIDonline

综合卫生信息数据库,提供有关卫生、卫生教育资源的题录、文摘等信息

ClinicalTrials.gov

向医患人员提供的临床实验信息数据库

DIRLINE

收集美国约17,000个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公司、学术机构等信息

药物信息库

包含有9,000余种美国处方与非处方药物信息

HSTAT

包括有健康指南、评价、和消费者指南信息的全文数据库

NCCAMResources

补充和替代医学资源

DietarySupplements

提供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等信息

畸形、智力迟缓数据库

提供先天畸形、智力发育迟缓信息

LOCATORplus

杂志、书籍和视听教材目录数据库

ChemicalAbstract

覆盖化学、化工、医学、生物学、环境、食品等多学科的科技文献系统

Dialog 

联机检索系统

世界上最大的文献检索系统

Biomedicine

荷兰医学文摘,世界权威性的医药文献数据库。

RHO

生殖健康展望,由WilliamH.Gates 

基金会的基金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