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444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D.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6.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了该处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

B.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反射

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D.大量出汗使体液丢失,能进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二、非选择题:

29.(9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图所示图1-3表示三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2)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图3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图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如果将图2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会/有一个会/都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

(4)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30.(9分)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微核形成所引起的变异属于。

(2)某植物经有毒物质诱导后,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根尖区,该区域可用于观察微核的细胞数量较(多/少)。

镜检处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比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3)观察微核时制作装片的过程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4)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焦油浓度(ug/mL)

50

100

200

300

平均微核率(‰)

12.55

14.93

17.32

20.14

3.58

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1.(9分)我市环保部门在招数不染的浐河桃花潭区域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

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

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这是生物群落内部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

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

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在此基础上,我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32.(13分)图甲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a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

(2)若酶①是一条由n个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肽链折叠而成,则酶①基因外显子的碱基数目至少为,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脱去了个水分子。

(3)若医生怀疑某患儿缺乏酶①,诊断的方法是检验患儿尿液中是否含有。

(4)如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甲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甲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病,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Dd、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则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

(5)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

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

37.【生物——选修1】

(15分)

泡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记载,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乳酸菌是泡菜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菌种,然而,不同乳酸菌的繁殖周期不同;

另外,蔬菜在腌制过程的某些阶段也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为了获得生产周期短、亚硝酸盐含量低的菠菜,某兴趣小组进行了菌种的筛选(过程如图所示)和相关研究,(假设不同乳酸菌在一个繁殖周期中产生酸量相近。

泡菜老液→梯度稀释→初筛→复筛→斜面保藏→增殖培养→繁殖周期等性能测定

(1)制作泡菜时,在发酵初期,会有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所以需对菌种进行筛选,当复筛的培养基中出现,即可接种到斜面保藏。

(2)将乳酸菌接种培养时常采用法进行菌种纯化,在对该菌种进行培养时,与常规培养基相比,还需要额外在培养基中添加。

(3)为保证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在装坛发酵前后需要分别对泡菜坛进行的检查和的处理,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

(4)从实验的目的分析,性能测定主要是测量确定乳酸菌的和蔬菜腌制过程中,并且应该选择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时间段食用。

38【生物——选修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一种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农药在植物体内的降解和代谢,用油菜素内酯处理后,许多参与农药降解的基因(如P450基因和红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都得到提高,在这些基因“指导”下合成的蛋白酶能把农药逐渐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或低毒甚至无毒物质,有的则被直接排出体外。

某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的方法有(至少答两种)。

步骤①用PCR技术扩增基因时用到的耐高温酶通常是指;

步骤②用到的酶和。

 

(2)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任意连接或质粒自身环化,在选择限制酶时注意,在导入之前应用一定浓度的处理受体细菌。

(3)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4)请你为该课题命名:

 

生物参考答案

1—6DCBACB

29.(每空1分,共9分)

(1)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的不同

(2)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3)载体蛋白都不会葡萄糖进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

乳酸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可以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

(4)跨膜运输功能能量转换功能

30.(除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共9分)

(1)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变异

(2)分生多细胞壁

(3)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2分)

(4)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焦油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2分)

31.(除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共9分)

(1)无机盐富营养化次生演替

(2)标志重捕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2分)

(3)群落种间关系

(4)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2.(除标注外,其他每空2分,共13分)

(1)食物(1分)

(2)6n6n-2

(3)过多的苯丙酮酸

(4)DDAaXHXh

(5)10.75(或3/4)

37.(除标注外,其他每空2分,共15分)

(1)酵母菌(或产膜酵母)单菌落

(2)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维生素

(3)有无裂纹和砂眼(1分)用水密封坛口(1分)外界溶液浓度髙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1分)

(4)泡菜生产周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

38.(除标注外,其他每空2分,共15分)

(1)从cDNA文库中获取、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PCR扩增技术(任选其中两项即可)TaqDNA聚合酶(1分)限制酶和DNA连接酶(1分)

(2)选用不同的限制酶氯化钙溶液

(3)红霉素抗性基因红霉素

(4)探究油菜素内酯能否促进土壤中农药的分解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

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

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

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

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9.4

15.4

0.5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

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

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

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

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

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

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

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

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

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