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437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4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984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84读后感.doc

《1984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84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84读后感.doc

牢笼里的自由

————《1984》读后感

看完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不禁后背发凉。

这本写于1948年的反乌托邦小说如此深刻地批判了极权主义,并那样热切地呼唤了自由。

就像《纽约时报》所说的,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宇宙间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时,天地就崩塌了。

”当我看到温斯顿和茱莉亚在查林顿小屋里被捕时,脑海中闪现出索尔仁尼琴的这句话。

在《1984》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极权社会,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屏”控制人们的行为,整个社会就像一座监狱。

大洋国的温斯顿原本具有独立思想,却不幸被“思想警察”奥布兰抓获,接受了残酷的洗脑,并最终相信了二加二等于五,臣服于独裁者老大哥。

果然如温斯顿自己所言“思想罪并不导致死亡,思想罪就是死亡。

”坚持着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必死无疑,放弃了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人生来具有追逐自由的本性。

而《1984》中温斯顿所向往的自由,则是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自由。

在大洋国,不仅有“电屏”监控人们的身体,更有“双重思想”占领人们的思想。

“双重思想”即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同时拥有两种相反的信念,并且两种都接受。

在书中,大洋国明明在和欧亚国打仗,突然前线传来消息说大洋国是在和东亚国打仗,于是所有人马上调转矛头开始攻击东亚国——一样的语气,一样的神态,没有丝毫的疑问。

所有宣传和欧亚国打仗的文献都落伍了,一切都得以闪电般的速度换掉。

人们坚信,大洋国从头到尾都在和东亚国打仗。

所有人都别有用心地编织着谎言,却又真心实意地相信着谎言。

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谎言包装下的谎言,记忆扭曲下的记忆。

牢笼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你能因为笼中的鸟儿可以唱可以跳就说它拥有自由吗?

显然不能。

充满控制欲的自由是极端的自由。

因为白纸面积有限,若纸上的每个圆都无限膨胀,势必会相交,不受干扰的自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罗兰夫人临刑前的话“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说的就是这种伪自由。

充满奴性的自由是犬儒的自由。

正如《1984》中老大哥所鼓吹的“自由即奴役”,若每个人都顺从地接受监视和放弃思考,人类不就成了哈维尔笔下“生物蔬菜水平上的存在”吗?

 “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

”这是奥布兰对温斯顿的承诺。

在全书的结尾,奥布兰终于实现了这一承诺。

温斯顿在他的改造下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牢笼自由者”,享受着井底的自由之光,心中充满感激。

《1984》的悲剧值得所有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