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424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doc

绝密★启用前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

说明:

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

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华”字得自华山。

“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

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

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

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

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

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

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

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

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

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5.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

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

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荥阳郑伟谓侠曰:

“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侠曰:

“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

”遂从入关。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吏人莫不怀之。

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

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岁月既积,马遂成群。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人歌曰: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

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转工部中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

“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闻之,许其自首。

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

“可向府耶。

”所苦因此而瘳②。

晋公护闻之曰:

“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贵等还,言之于帝。

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

缙绅咸以为荣。

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

揭发。

②瘳(chōu):

病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

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

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

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

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⑵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

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⑵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日的春光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

“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

“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

“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

”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