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405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恩施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

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使接触面脱离;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A不合题意;

B、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C不合题意;

D、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天平B.

镊子

钳子D.

羊角锤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A、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点评】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4.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

【分析】从定义上看:

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受力物是被压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物体本身;

从方向上看: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从大小上看:

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放在斜面或压在竖直面、天棚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从相互联系上看,水平面、斜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的,压在竖直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的.

A、压力的受力物是受压物体,所以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故A正确;

B、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的,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

C、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其他情况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压力是物体对接触面施加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所以不是一个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压力与重力的概念.

5.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

A.0.02JB.0.2JC.2J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

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

W=Gh=2N×

1m=2J.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对物理课本质量的估测,这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6.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7.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的翅膀就象机翼,利用空气的升力而飞翔

B.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利用大气压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

D.鱼要下沉时就吐出鱼鳔内的空气,减小自身排开水的体积而使浮力变小

【分析】各种生物适应自然界的途径不同,如:

鸟是利用升力飞翔;

鸭子是靠扁平的大脚掌来减小压强;

鱼是靠鱼鳔改变浮力实现浮沉;

壁虎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压力紧贴在墙壁上.

A、鸟的翅膀就象机翼,利用空气的升力而飞翔,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能选.

B、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该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能选.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利用大气压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能选.

D、鱼要下沉时就吐出鱼鳔内的空气,减小自身排开水的体积而使浮力变小,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能选.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它涉及到升力、浮力、大气压强和固体压强等知识,在解题时要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8.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

B.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A、由于木块静止在小车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车突然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会向右倾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类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9.有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如图中,正确的是(  )

B.

C.

【分析】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越靠下部的小孔处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水喷射的也越远,由图可知选项A、B、D不正确.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知道越向下的小孔处水压越大.

1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P,牵引力为F,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Fv.当汽车爬坡时,驾驶员的操作总是加大油门同时将变速器换为低档.加大油门是使发动机发挥最大的功率,换为低档是为了减慢车速.那么,在爬坡时减慢车速的目的是(  )

A.保证安全B.省油

C.增大发动机的牵引力D.以上说法均正确

【分析】当油门调到最大时,功率达最大此时功率无法再增加,由P=Fv可分析减慢车速的原因.

爬坡时需要发动机有很大的牵引力,而单靠增大功率无法达到必要的牵引力,由P=Fv得:

要想使F增大,只能减小速度.当功率为最大时,速度最小时牵引力最大;

故减小速度可以增大发动机的牵引力;

而不是为了保证安全;

而加大油门也无法省油.

【点评】汽车爬坡及启动时满足P=Fv,即增大功率及减小运行速度可以提高牵引力.

11.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F甲小于F乙

B.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

【分析】由两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利用F=

(G物+G动)求拉力大小;

根据η=

=

判断机械效率关系;

根据W总=W有+W额比较拉力做的功;

做功时间相等,根据P=

比较两图中拉力的功率.

由图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

甲中n=2,乙中n=3,

A、不计绳重及摩擦,F甲=

(G物+G动)=

×

(100N+10N)=55N,

F乙=

(100N+10N)≈36.7N,所以F甲大于F乙,故A错误;

B、η=

,提起物体和动滑轮重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等,故B错误;

C、W总=W有+W额提起的物体重和动滑轮重相同,且物体提起高度相同,所以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所以总功即拉力做功相同,故C错误;

D、因为做功时间相等时,根据P=

,拉力做功相等,所以甲和乙做功的功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总功、机械效率、拉力功率的计算,关键是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时F=

(G物+G轮)和绳子有效股数的确定.

12.把体积为2×

10﹣3m3、重为12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取10N/kg)(  )

A.漂浮,F浮=20NB.漂浮,F浮=12NC.沉底,F浮=20ND.沉底,F浮=12N

【分析】把这个物体放入水中后,只有先分析物体最后静止在什么位置;

是沉在水底还是悬浮在水中或是漂浮在水面,才能正确求出物体它受到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

103kg/m3×

10N/kg×

10﹣3m3=20N>12N,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物体会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根据漂浮的条件知:

受到的浮力F浮′=G=12N.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沉浮状态的判断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最终由物体所受重力及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大小关系所决定.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 凸透 镜,它能使太阳光 会聚 .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因为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

凸透;

会聚.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14.很多同学在喝完袋装酸奶后,又用力吸一下,会发现奶袋变瘪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大气压 存在,同时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分析】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喝奶时是靠大气压把奶挤进嘴里的.

用力吸后,奶袋内压强减小,外部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奶袋被挤瘪,发生形变,同时奶也就被挤进嘴里,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大气压;

形状.

【点评】这是一道生活应用题,要结合物理规律解决分析.

15.足球运动员用力踢足球,球会飞出去,说明力能使物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由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头会有痛的感觉;

顶出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 惯性 的缘故.

【分析】①力的作用有二: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足球运动员用力踢足球,球会飞出去,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顶球的同时,球会给头一个大小相同的力的作用,所以头会有痛的感觉;

顶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

运动状态;

相互;

惯性.

【点评】此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知识的应用,深入理解基本规律,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6.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坐在高铁的车厢中,如果不看窗外,感受不到动车的高速,相对于乘客而言,车厢是静止的.当列车在水平铁路上匀速行驶时,列车受到的阻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列车的牵引力.如图,列车与站台间有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线外候车,这是因为列车高速行驶过车站时,黄色线内的空气流速 大 ,压强 小 ,人会被“吸”入轨道,易发生安全事故.(后两空选填“大”或“小”)

(1)处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的力是平衡力;

(2)流体的压强跟流体的速度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人的内侧和外侧受到的压强进行考虑.

(1)列车在水平铁路上匀速行驶,受平衡力的作用,故阻力等于牵引力;

(2)列车与站台间有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线外候车,这是因为列车高速行驶过车站时,黄色线内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出现事故,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

等于;

大;

小.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力的关系及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7.如图所示的杠杆(自重和摩擦不计),O为支点,A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在中点B处沿 F2 (F或F1或F2)方向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为 200 N.

【分析】若在杠杆上B点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力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使动力臂最长,即竖直向上;

B是杠杆的中点,则OA=2OB,又知道物重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拉力大小.

如图,为使拉力最小,动力臂要最长,拉力F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即竖直向上(F2),动力臂为OB最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2×

OB=G×

OA,

所以:

F=G×

=100N×

=200N.

F2;

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找出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成力臂时是最大的力臂.

18.小明在做“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若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由二力平衡知道木块受到摩擦力为5N;

若加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此时摩擦力为 5 N.

【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只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没有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也不改变,当物体所受拉力发生变化时,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不变的.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加速拉动木块时,当拉力增大到8N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5N.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掌握和运用,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

19.如图所示,均匀铁球保持静止,细绳和竖直墙平行,画出铁球受力的示意图.

【分析】细绳和竖直墙平行,小球共受两个力:

绳的拉力、重力;

两个力的作用点集中在球的重心,然后根据各力的方向标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细绳和竖直墙平行:

①小球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②绳对小球的拉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沿绳向上,符号为F;

且拉力等于重力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要先确定力的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三要素表示出来,标上字母符号,有的要标出力的大小.

20.如图所示杠杆OA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据此画出力臂的垂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2的作用点,为使杠杆平衡F2的方向应该向下,据此画出力F2的示意图.

过点O作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

过阻力臂l2的末端作垂直于L2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2的作用点,F2的方向向上,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标出阻力F2.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力臂的概念、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关键.易错点将垂足当做动力作用点.

21.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示意图,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下列三种不同平面上 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可知;

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 恒定不变(或相同)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小车从斜面的同一度度滑下是控制变量法的需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再转化成相同的动能,从而在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2)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受到的影响就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可以假想水平面无限光滑,那么阻力就为0,小车将不会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1)当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在下滑过程中,转化成的动能相同,质量又不变,所以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时,小车将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

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恒定不变(或相同).

【点评】实际上摩擦阻力可以减小,但不可能变为0,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理想推理得到的.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纸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当纸片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时,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5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5 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了使烛焰的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将凸透镜向 下 移动

(3)小明将蜡烛置于图乙中的A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1)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在焦点之外成倒立的实像.物体越向下移动,像越向上移动.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那么,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cm.

(2)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上下颠倒,从图中看,像在光屏的上方,所以是蜡烛太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由于凹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