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47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修改gaoWord文档格式.docx

1.3.3常规药物治疗5

1.3.4分组治疗5

1.3.5疗效评定标准5

2.结果6

2.1疗效观察6

2.1.1临床疗效评定6

2.1.2VAS评定和ADL评定6

3.讨论7

3.1肩关节炎的原因分析7

3.2特色手法及功能锻炼对肩关节炎的作用8

4.结论9

参考文献9

引言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俗称冻结肩、漏肩风,是肩关节滑膜组织的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发展到冻结期以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尽早减轻疼痛、促进肩关节活动度对患肢恢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特色手法按摩结合功能锻炼对治疗肩周炎肩关节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重要影响意义,以期减轻或解决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入选和排除标准

1.1.1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肩持续性酸痛,活动时加重,并向上肢及头颈部扩散,患肩功能受限,以外展、外旋为明显,有明显的压痛点。

排除肩部骨折、脱位、结核、化脓性炎症、肿瘤和肩外病变(颈椎病和肩胛部病变等)。

1.1.2入选标准

符合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后的患者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自愿加入、愿意配合的患者。

1.1.3排除标准

哺乳或妊娠期的妇女;

合并有各种其他肩关节疾病者:

如肩关节结核、肿瘤;

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者:

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合并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

合并有肩关节骨折者;

合并有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的患者;

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

合并有患者不配合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1.2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在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肩周炎肩关节松解术后的患者200例。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本组200例均为病房患者,患者都是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同时均为单侧肩周炎。

A组(常规药物治疗组)例:

男17例,女33例;

年龄最大65岁,最小43岁,平均53岁,病程1~24个月,平均3个月。

Ⅱ组(常规药物治疗+特色手法按摩+功能锻炼组)例:

男15例,女35例;

年龄最大67岁,最小43岁,平均54岁,程1~24个月,平均3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情等方面相较平衡(P>

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特色手法按摩

治疗师在患者患侧用滚法依次在患者的肩背部及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取云门、中府、附分、天宗、肩井、肩禺、肩贞、手三里、合谷等穴,施以一指禅推、点、按、摇、抖等手法;

治疗师扶住患侧肩峰,一手握住肘关节,反复小范围的外展运动肩关节,然后一手按压肱骨上方,一手握住肘关节,反复小范围向前屈肩关节;

肩屈曲90°

;

治疗师一手置肱骨内侧,一手握住肘关节,反复小范围肩关节内收,均以患者自觉疼痛为止;

肩外展90°

屈肘90°

治疗师一手握住肘关节,一手握住腕关节,做肩内外旋活动至最大限度;

一手握住肘关节,一手置肱骨近端,被动活动肘关节,绕轴环转;

两手于肱骨近端作肱骨向足滑动。

患者侧卧位,治疗师双手紧握其肱骨近端,反复向肩前后方用力,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使盂肱关节平行错位移动。

患者俯卧,治疗师将患手、肘反背于肩后,然后穿过患者肘弯双手按住其肩胛骨,进使之不能移动,行肩胛骨松动。

应遵循循序渐进序渐进的远侧,切忌切忌暴力,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为限度,扳肩后予以放松肩关节。

每天一次,每次10~20min法,10次方为1个疗程。

1.3.2功能锻炼 

①爬墙式:

利用患侧手指慢慢向上摸高,然后顺势而下,分别从正前面及侧面进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爬墙高度。

②钟摆式:

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以此为原点,逐渐向上提拉,然后顺势而下到达中点,再逐渐相反方向向上提拉,依此类推回到起点,缓慢反复进行,呈钟摆样。

③划圈式:

患者站立,患侧单臂由前往后旋转数次,再由后向前做旋转活动数次。

毛巾式:

患侧手可拿毛巾或小棍,背于后背,在下方握住,健侧握住毛巾的另一端向上提拉止痛点,然后放松5秒钟,治疗期间,以上动作每日坚持锻炼4~6次,每次每个动作8~12次。

肩关节松解术后第1天起予以患者行患肩爬墙、钟摆、划圈等功能锻炼。

每天2次,每次20min。

1.3.3常规药物治疗

1、散利痛:

450mg~900mg/日,分1~3次三餐饭后30min口服。

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2、八珍汤加味药物组成:

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0g,熟地黄12g,川芎6g,当归10g,白芍药10g,伸筋草15g,透骨草12g,桑枝12g,宽筋藤12g,桑寄生30g,甘草6g。

水煎服,每周服3~4剂,隔日1剂,共服1.5个月。

[4]此汤药也需餐后30min后服用,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效。

(建议考虑不要用中药,因为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不可能是所有证型通用一个方子)

1.3.4分组治疗

对照组:

肩关节松解术后予以行1.3.3治疗,共1.5个月。

治疗组:

在肩关节松解术后第1起采用1.3.1+1.3.2+1.3.3治疗,共1.5个月。

1.3.5疗效评定标准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 治愈(临床痊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前屈>

160°

外展>

110°

后伸>

50°

旋后>

80°

显效:

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范围;

有效:

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

无效:

症状无改变。

2、VAS疗效评定:

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患者的肩痛的主观感受,0分:

无痛;

3分以下:

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

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

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3、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包括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擦对侧腋窝和系腰带7小项。

其能力分为“容易完成、“有点困难”、“较难完成”和“无法完成”4类,其各项依次对应的评分为5分、4分、3分、0分。

2.结果

2.1疗效观察

观察的项目由临床疗效评定,VAS疗效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三部分组成。

对照组100例,均经1次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

实验组100例均经1次肩关节松解术后,经过手法按摩+功能锻炼1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

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

2.1.1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统计学方法: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愈显率=(痊愈+显效)/总例数×

100%。

两组治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可见在治愈率、愈显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论文数据务必使用三线表)

表1二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愈显率(%)

治疗组

100

76(60)

24(20)

0(14)

0(6)

对照组

20(60)

30(20)

35(14)

15(6)

85

50

注:

括号内为理论数

2.1.2VAS评定和ADL评定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果(见表2、表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表明特色手法结合功能锻炼对治疗肩周炎术后疗效有良好的意义。

表2二组治疗肩周炎的VAS评分比较(例) (x±

s)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4.15±

0.43

1.83±

0.57a

2.32±

0.14b

4.13±

0.37

2.36±

1.05a

1.77±

0.68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

P<

0.01;

与对照组比较,b:

0.01。

表3二组治疗肩周炎的ADL评分比较(例) (x±

15.33±

0.47

27.86±

5.03a

12.53±

4.56b

13.76±

1.13

19.32±

5.35C

5.56±

4.22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

P<

0.01,c:

0.01;

b:

与对照组比较,P<

0.01。

3.讨论

3.1肩关节炎的原因分析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

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

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

在《灵枢·

贼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

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

“带伤筋骨,肩背疼痛”。

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

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

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

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

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肩关节炎虽为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本病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

老年性退变;

肩部活动减少;

外感风湿寒邪。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肩周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肩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渗出代谢障碍,晚期纤维粘连等原因所致,所以该病是以肩部软组织炎症,循环障碍引起的肩痛及肩部活动障碍为主,其病机的关键乃是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中医认为,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侵袭、劳损为外因。

因气血虚损,腠理空虚,筋失濡养,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

或因劳损、致肩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不当,血气凝滞,气机不畅,血不荣筋,而致肩部肌肉萎缩、痉挛或粘连。

所以,由此可见,治疗肩关节炎的关键在于:

缓解疼痛;

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炎在松解术后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了肩关节的肌肉的粘连,但是往往不能彻底根治,这是要后期的许多治疗措施,其中手法按摩及持续的功能锻炼对治愈肩关节炎起到了重大作用。

笔者针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主症,采用VAS、ADL等疗效评价标准,对特色手法结合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定。

本疗法能有效地解除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综合疗效理想,优于常规药物组疗法(P<

0.01)。

3.2特色手法及功能锻炼对肩关节炎的作用

特色手法按摩正是针对粘连的软组织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促进病变的肌肉及肌腱韧带的修复,以达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功能的目的。

通过手法达到局部松解粘连,理筋合缝,配合手法舒筋活络,通调气血,推肩前、肩贞、风门、天宗、云门,拿肩前、曲池、合谷,摇肩,搓肩臂,抖上肢。

功能锻炼重点在于对肩关节前伸与后伸、外展与内收以及旋转的功能恢复,它是手法治疗的延伸,目的在于使经手法治疗得到舒展的肌肉、流畅的气血,获得持续性自身性的内在治疗,符合中医内外兼治的原则。

同时结合功能锻炼,消除炎症,止痛、增强肌力、恢复肩关节功能。

4.结论

总之,特色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是在证病相结合、标本同治的原则基础上衍生的治疗方法,具有经济、操作简易、效果显著的特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本实验由于样本量不够大,实验不足以代表普遍性,有待进行更大样本批量的研究,以便得出更为可信的结果。

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www.hnlt.org

参考文献

[1].唐继敏,陈敦敏.三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3,24

(1):

40

[2].李易蒲1实用推拿与牵引疗法1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73–1761

[3].裴生平,夏燕萍.中西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J].中国康复,2003,18

(2):

106

[4].刘振友.八珍汤加味配合按摩、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8):

117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李红,陈尚杰,张家维.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10(23):

8-9.

[7].李连生.中老年常见病按摩疗法[M].新加坡:

新加坡仁慈出版社,1996.60-61.

[8].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60.142-143.

[9].杨时光,刘有亮,张绍文.两种方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1):

40

[10].刘俐,张磊,彭小燕,马玉琼,欧旭聪.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J]2007,13

(1):

52

[11].孙奎,郑根贤,朱俊琛,周忠良,宋阳春.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

(1):

[12].杨昌金.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Dec,18(34):

4267

[13].周信文,陈国民,魏建子,邬诚浩,许士雄,李信安;

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按摩与导引;

2000年04期

[14].孙武权;

严隽陶;

陈志伟;

龚利;

张宏;

严隽陶教授对推拿功法研究的贡献[J];

2005年12期

[15].王银川.重症肩周炎的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04,9:

7576.

[16].吴神龙.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浅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2: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