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133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层练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D.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

二、非选择题

6.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

A:

     ;

B:

C:

     。

 

(2)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     ;

b.     ;

c.     。

 

(3)如上图所示,你认为北宋是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说出你的理由。

(4)请为该图片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能力题

1、选择题

1.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B.寇准C.岳飞D.石守信

2.某同学整理了“澶渊之盟”的资料卡片,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

A.背景B.双方

C.内容D.影响

3.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

A.元昊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D.耶律德光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5.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6.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

7.10-11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谁主沉浮】

(1)“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送上一个称号。

请连连看吧!

【指点江山】

(2)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

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提升题

1.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  )

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B.澶渊之盟后

C.靖康之役后

苏辙:

《栾城集》D.偃城大捷后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

A.完颜阿骨打B.忽必烈C.耶律阿保机D.元昊

4.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

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

5.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

6.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北宋大臣说: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松赞干布B.

元昊

C.

阿保机D.

阿骨打

二、材料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

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

 

答案和解析

1.【解析】选A。

“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说明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

2.【解析】选C。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太祖,把国都建在上京。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夏政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建立了西夏。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依据图中位置及都城,可判断A、B、C、D分别代表北宋、契丹(辽)、西夏和吐蕃。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由材料中契丹、党项“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可见是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6.【解析】链接图文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都城图示位置、政权部族界,可判断图片是“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运用课本基础知识直接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

(1)A:

辽B:

北宋C:

西夏

(2)a.上京临潢府b.开封(东京也可)c.兴庆

(3)没有。

因为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与北宋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4)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题弊端从削弱战斗力等方面回答。

(1)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州之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

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的和议,在澶州之战中,北宋打败辽。

故卡片中背景错误。

3.【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渊之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辽宋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不兴战事。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

D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宋辽、宋夏议和,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边境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

C符合题意。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北宋对峙的政权是辽、西夏;

因此A是北宋、夏、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

2、非选择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考查的内容与宋、辽、西夏的并立有关。

分析题干图片及链接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第

(1)

(2)题。

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虽然辽、西夏与北宋发生战争,但是不属于外来民族的侵略,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这一前提下分析战争性质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1)

(2)A.契丹;

B.北宋;

C.西夏。

(3)北宋与辽、西夏发生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1.【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辽与朝廷(即北宋)和好多年,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愿打仗.”体现了辽与北宋的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故选B.

2.【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3.【解析】题目给出的阿骨打是女真族人,忽必烈是蒙古族人,阿保机是契丹族人,元昊是党项族人.

故选D.

4.【解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5.【解析】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两宋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故选D. 

6.【解析】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北宋大臣说: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消极作用有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7.【解析】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

故选C.

【解析】

(1)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大宋皇帝”是指宋真宗.“北朝”是指由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

(2)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历史.澶州之战之后,宋辽议和,辽军撤走,宋朝给辽岁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史称澶渊之盟.

(3)由材料“…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由材料“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故答案为:

(1)宋真宗.契丹族.

(2)岁币.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提示:

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