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04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他们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擦→滴(清水)→撕→盖→滴→吸→染。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吸→染。

用镊子盖盖玻片时,接触水滴呈45度角缓缓放下,是因为防止产生大量气泡。

2、细胞的结构(如下图)

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起着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细胞质里有液泡、叶绿体,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内含遗传物质的结构是细胞核,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

水、无机盐、氧、二氧化碳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

另一类是分子较大、含碳,如: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叫有机物。

植物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它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它主要把化学能转化成生物体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双螺旋结构的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如人体细胞有23对,水稻体细胞有12对。

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

4、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生物体的生长

生物体由小长大,包括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长大后就会分裂,其过程:

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在分裂时,染色体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即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

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故它们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三、生物体结构层次

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都从受精卵开始的。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1、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四种主要组织:

上皮组织(如:

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如:

心肌,平滑肌)由肌肉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如:

脑,脊髓)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如:

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脑和胃属于器官。

人体内八大系统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2、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六大器官组成。

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其特点:

壁薄、核大、质浓;

其功能:

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如: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顶端和茎的形成层含有。

保护组织其特点:

由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

保护作用;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存在于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其功能:

运输作用;

导管、筛管。

营养组织其特点:

壁薄、液泡大;

储藏营养物质。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单细胞生物

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

常见的有草履虫(动物)、眼虫(植物)、衣藻(植物)、变形虫(动物)、酵母菌(真菌)等。

草履虫的结构:

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有大核和小核)。

细胞质内有收集管和伸缩泡。

其营养方式为:

食物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逐渐被消化。

呼吸:

通过表膜进行。

排泄:

二氧化碳、含氮废物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排出,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草履虫的外形像个倒置的草鞋,身体一侧有口沟,它的运动依靠纤毛,它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表膜进行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它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之后再排出体外。

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不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其特征:

小、用纳米计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不能独立生活,且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如:

流感病毒)、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和细菌病毒(如:

大肠杆菌噬菌体)(又称噬菌体)三种。

科学家能让某些病毒携带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

光合作用;

动物获得营养的方式:

捕食(草→斑马→狮子)

2、生物能进行呼吸:

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三条途径:

排汗、排尿、呼吸

植物排出废物的途径:

落叶、呼吸作用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眼睛受到刺激眨眼、含羞草、向日葵向太阳、具有神经系统的应激性又叫做反射。

草履虫的实验(肉汤和盐水)、飞蛾扑火、路灯下的飞虫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长:

个体的不断长大,包括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例如雨后春笋、蘑菇的长大

繁殖:

鸟类产卵、哺乳动物产仔、孔雀开屏、大麻哈鱼洄游

6、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遗传:

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

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之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水、温度、空气、阳光等因素。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的影响);

二氧化碳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空气);

干旱引起植物减产等等。

生物因素包括:

捕食关系、竞争、合作、共生、寄生等。

2、生物适应环境(一般强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影响环境(一般强调环境的变化),环境影响生物(一般强调生物的变化)。

海豹的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海平面为界上下10千米,20千米的范围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营养物质、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阳光、空气

2、食物链:

写食物链的时候注意:

箭头方向、没有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起始者必须是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至少有三者。

能数出食物链的条数,数的时候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为一条。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会一成不变)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草木茂盛,兔子不会无限增加(草兔数量变化曲线),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如果过度的人为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比较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1、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衣藻、水绵、紫菜、海带等。

2、苔藓植物: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主要靠叶吸收水、无机盐,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葫芦藓。

3、蕨类植物:

植株高大,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肾蕨、满江红(肥料)等。

二、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包括单子叶植物:

如玉米、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

如豆类、花生等

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的植物。

(如:

松树、杉树、柏树、苏铁、银杏等)

1、种子的结构(图示课本P85)(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和种皮:

保护种皮:

保护

胚乳:

储存营养物质菜豆子叶(2片):

储存营养物质

玉米子叶(1片):

转运营养物质种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胚轴茎和根的连接部位

胚胚轴  茎和根的连接部位胚根发育成根

胚根发育成根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植物种类

种子结构

叶脉

根系

单子叶植物

子叶1片、具有胚乳

平行脉

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

子叶2片、不具胚乳

网状脉

直根系

3、种子比孢子更为进化:

种子的生命力强,寿命长,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才能萌发,种子通过休眠等方式度过不良环境,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三、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

1、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光照不是必需的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有三组对照实验中,分别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温度、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注意区分变量的唯一性,并能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2、自身条件:

结构完整且胚有活性;

度过休眠期。

(自身条件的测定用抽样检测法)

3、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然后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植株的生长

根的生长:

靠伸长区:

通过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

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

枝条是芽发育来的:

芽中具有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5、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花托(凋落)

萼片(凋落)

花瓣(凋落)

花花药(内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

雄蕊

花丝

柱头

雌蕊花柱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卵细胞+精子形成受精卵胚种子

极核+精子形成受精极核胚乳

四、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保持植物体的直立姿态;

参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溶解无机盐以便植物吸收和运输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

根尖的成熟区,这里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增大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成熟区内有导管,能自下而上运输水分。

茎内还有筛管,能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植物的蒸腾作用: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其中保卫细胞外壁厚,内壁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蒸腾作用加强。

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减弱。

(如夜晚、炎热的夏天中午时分)(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如移栽植物时应除去部分枝叶等。

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及向上运输的动力;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的过程。

反应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化学能)+氧气

叶绿体

(本质:

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合理密植;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共计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叫做呼吸作用。

有机物(化学能)+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需光

有光无光均可以

场所

叶绿体(绿色植物)

主要在线粒体(活细胞)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化学能→生物所需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重点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章节中的相关实验和科学探究。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通过比较人类和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可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

2、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路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

说明当时的古人类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东非人”石刀、石斧化石说明当时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3、六大营养物质:

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肪:

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

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类:

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

蔗糖、大米、小麦、馒头、等;

蛋白质:

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奶、蛋、鱼、肉等;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

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

种类

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D

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体症状的原因即应如何食补。

8、消化是食物中的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其中,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必须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9、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唾液淀粉酶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

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

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10、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

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吸收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

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11、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将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请分析作答:

(1)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

A.瓜果蔬菜类B.谷物类C.动物性食品D.油脂类

(2)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来自于图中标号所示食物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还应多食用图中标号所示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

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

(4)营养学家还指出,在每日摄人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应为()

A.3:

3:

4B.3:

4:

3C.4:

3D.4:

3:

4

(5)你在购买包装的熟食食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生产日期和________等。

(6)被称为“抗癌冠军”的食品红薯,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的第_____层。

12、

(1)在实验“测定某种事物中的能量”中,实验原理是将花生中的化学能能转换为热能,选用的材料应该是容易燃烧的,以便于用温度差计算出能量。

实验中使用的锥形瓶、天平、花生、量筒、水等实验材料存在误差,所以实验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值,以尽可能排出偶然因素的影响。

(2)“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中,维生素C的特性—它的水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

方法步骤是在2只相同的干燥的试管,分别注入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逐滴滴入蔬菜或水果溶液,边滴边观察,直到溶液颜色褪去为止。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分为A、B、C、D三只试管,加入材料后行恒温10分钟,请回答:

试管

A

B

材料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搅拌)

2毫升清水

(搅拌)

馒头快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温度(℃)

37

50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1)、本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A与B组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

A与C组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其中,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

A与D组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不能和C形成对照,原因是有________和________变量,因为对照实验只能出现___个变量。

13、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鼻腔内有鼻毛,鼻腔粘膜可以分泌粘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

人体体温恒定,粘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粘液以痰的形式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咽是消化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部分。

1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由大量肺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肺泡数量多;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5、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半径扩大;

同时膈肌收缩,

膈顶部下降,胸腔上下半径增大。

从而胸廓的容积扩大,使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吸

入。

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前后半径缩小;

同时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胸腔上下半径缩小。

从而胸廓的容积缩小,使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加,气体呼

出。

人的肺一分钟大约要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16、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进入血液;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

除体外。

血液由含氧不丰富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不丰富的静脉血。

17、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测定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常采用五点取样法。

控制污染物排放是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8、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1)、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三种: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吞噬病菌)和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2)、血管:

a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

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b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小,血流速度较慢,通常具有静脉瓣。

c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