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2581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塘养鱼技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鱼苗下塘前,应培肥池水,待鱼苗下池时,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池塘在消毒后的2-3天,灌水1.5-2尺,肥料主要有绿肥和粪肥。

绿肥用量一般每亩600斤,粪肥用量为200-400斤。

3、放试水鱼:

鱼苗下池前2-3天,放养试水鱼。

试水鱼一般放养4寸以上鳙鱼种,每亩40尾。

一则可以检查清塘消毒药物毒性是否消失(如有死鱼说明毒性未消失,应推迟放养鱼苗);

二则检查池水肥度是否适宜(清早检查如试水鱼长时间浮头,说明水质太肥,注意加注新水;

短时间浮头,日出后即消失,肥度适宜;

不浮头,水质不肥,应增施肥料);

三则可以可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减少肥料消耗。

鱼苗下池前,把试水鱼全部捞出。

㈢放养

1、鱼苗单养。

各种家鱼在鱼苗阶段都以浮游动物为食,食性相同,为防止争食及便于生产操作,一般进行单养。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初放10-15万尾,可视饲养管理方法,池塘条件而定,长至5-6分后,分池拔稀。

注意放苗时温差不超过2℃,超过5℃时死鱼;

用氧气袋运回的鱼苗,回家后须先倒到池盆内,加少量新水中和休息10-15分钟,用蛋黄开食后下池。

2、鱼种混养。

自夏花开始鱼种食性已经分化,同一池中也出现分层生活,因此进行混养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般以草鱼为主的池塘,搭配15-20%鲢、鳙鱼种;

以鲢鱼为主的池塘可搭配10-15%的草鱼和5%的鳙鱼。

放养密度每亩一万尾左右,以后分稀到5-6千尾,养至年底可长至5寸以上。

㈣管理

鱼苗鱼种池必须精细管理,勤巡塘,经常观察鱼苗活动情况,注意调节水质,水位等,一般每隔3-5天要注新水一次,同时要做好投饵和追肥,每天每亩投放精饲料3-4斤,每隔3-5天适量追肥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有机肥作消毒处理,防止病害发生。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现阶段还应大力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种,草鱼种用破碎料,鳙鱼种用专用粉状料。

因鱼种基础代谢弱,所以饵料系数更低,效益更高。

二、成鱼饲养

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是养鱼生产的最后阶段。

成鱼养殖要求饲养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质量好,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国总结出了“八字精养法”综合技术措施。

“水”:

水要肥、活、爽。

“种”:

放养鱼种数量足、规格大、体质健状,品种齐全、品质优。

“饵”:

饲料充足,营养成分完全。

“密”:

合理密放。

“混”:

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鱼种搭配混养。

“轮”:

轮捕轮放,使池中始终保持较“合理的密度”。

“防”:

防治好鱼病。

“管”:

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施肥“三看”、投饵“四定”。

㈠鱼种投放:

成鱼池投放鱼种前的清整消毒,可按鱼种池的要求进行。

1、鱼种来源。

主要应由自己培育或就近购买,最好是自育自养,以避免长途运输造成鱼种受伤,带回病菌以致发病死亡。

所以规模渔场要求有自己的鱼种基地。

如东江水库的鳜鱼养殖,在最高峰时达到几百口网箱,后因引种带回病毒,导致几百口网箱鳜鱼全部毁灭,现在东江水库库区基本上看不到鳜鱼。

2、放养品种。

目前传统的放养品种有:

四大家鱼、银鲴、鲤、鳊等,今后要逐步扩大名特优品种放养比例,如黄颡鱼、鳜鱼、鲟鱼、罗非鱼、湘云鲫、翅嘴红鮊等,突出自己特色,提高养殖效益。

3、鱼种规格。

放养大规格,放养草、鲢、鳙、鱼种规格最好在5寸以上。

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摄食量小,影响产量。

对不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鱼种规格要求一致,以利生长;

对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放养鱼种要求有大有小,俗称放“楼梯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轮捕轮放的增产潜力。

4、体质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优质健状,中标鱼最好,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无寄生虫,无病害。

带病鱼种便宜也不能要。

5、放养时间。

提早放养是高产的措施之一,且冬季放种比春季价格低。

冬季鱼出塘后,即进行池塘清整消毒,一般在春节前后选晴天放养。

因这时期温度低,鱼的活动力弱,鳞片紧,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同时早放养、早开食、有利生长。

6、混养与合理密放。

在鱼池中实行各品种混养与合理密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利用饲料,发挥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

混养是以各种鱼类食性和生活习惯为依据的。

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鲢、鳙),中大层鱼(草鱼)和底层鱼(鲤、鲫)等三类。

从食性上看,可分为肥水鱼(鲢鱼食浮游植物、鳙鱼食浮游动物)、草食鱼(草、鳊喜清水)和杂食鱼(鲤、鲫、罗非鱼),肉食鱼(鳜鱼、黄颡鱼、大口鲶等)。

利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避免矛盾的一面,从而充分发挥水体和饵料潜力。

而合理的放养密度则建立在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

一般肥水塘,应以鲢鱼为主,每亩放养鲢鱼120-150尾,鳙鱼25-30尾,草鱼100-120尾,鲤12-20尾,鲜子10-15斤。

瘦水塘,主养草鱼,每亩放养草鱼150尾,搭配鲢鱼100尾,镛鱼50尾,鲤20尾。

精养塘及投喂配合饲料鱼塘则应加大主养鱼的比例。

总之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肥、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鱼种规格来调整设计。

㈡饲养管理

“三分养,七分管”,饲料管理是成鱼稳产高产的根本保证。

1、多途径解决养鱼饲料。

⑴广种青饲料:

充分利用旱土、屋边、塘边、池埂的一切空坪隙地,种植青饲料,扩大青饲料来源。

⑵多养禽畜:

利用鸡粪养猪,猪、鸭粪养鱼,塘泥肥田、种菜、种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鸭,栏中有猪、鸡,建立生态渔业模式。

⑶推广配合饲料养鱼,最大限度发挥水体效益。

2、实行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群众创造的先进养鱼措施。

其优点主要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池塘鱼类较合理的密度。

有利于鱼体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形式大抵有以下二种:

⑴一次放足,分批起捕,捕大留小。

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次放足,一部分鱼达到上市规格后即分批起捕。

⑵分批放养,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即将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起捕后,立即补放一部分鱼种。

采用这种方法需有专门的鱼种池配套,也可在本池中套养夏花苗作隔年鱼种。

在投饵池塘为解决起捕困难也可推广抬网起鱼。

3、加强日常管理

⑴做到“三看施肥”,“四定”投饵。

一看水:

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颜色反映出来。

池水要保持“肥”、“活”、“爽”。

“肥”就是池中有机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营养盐类丰富。

“活”就是水色经常在变化,表明鱼池物质循环快;

“爽”。

“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较大、溶氧量高。

池水呈草绿色带黄色(浮游动物多),褐绿色带黄色(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较肥;

呈暗绿色、灰兰色或兰绿表明水瘦;

呈棕褐色、棕红色表明池水变恶。

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恶水不投及时投水、改水。

二看鱼:

即看鱼的浮头及吃食情况,决定施肥。

黎明时浮头,日出后即下沉,人到池边鱼下沉,为轻度浮头,若过早浮头,人到池边鱼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鱼下沉后很快上浮,为重度浮头。

若浮头严重,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追肥。

三看天:

根据季节、天气施肥。

入夏勤施,盛暑稳施、秋凉重施,晴天多施,阴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定位:

投饲应在固定位置,设草架或饵饲台,便于观察鱼吃食,清除残渣,为鱼病防治创造条件。

定时:

正常天气,一般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饵施肥。

但遇天气闷热、雷阵雨应推迟或停止投饲。

定量:

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过少,忽多忽少。

定质:

饵料必须新鲜,不投腐败变质发霉的饵料,青草要鲜嫩洗净,粪肥要充分发酵。

⑵勤巡塘,多观察。

⑶勤注水,促生长。

在高温和鱼吸食旺季,有条件的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以增加溶氧,改善水质。

⑷勤除杂去污,防病害。

 

第四节 

鱼病防治技术

俗说话:

“养鱼不发瘟,富得不昏”。

鱼病防治是实现高产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养鱼成败的关键。

鱼病防治应始终贯彻“以防为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十二字方针。

一、鱼类发病的原因

认识鱼类致病的原因,有利于我们自觉采取全面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也有利于正确诊断鱼病对症下药治疗,提高预防治疗效果。

鱼类致病原因较多,有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生物因素,也有鱼类本身内在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㈠清塘消毒不彻底,池内存有病菌、寄生虫;

㈡鱼种体质差,抗病能力弱;

㈢鱼体受伤,细菌侵入;

㈣密度过大,比例不适当;

㈤投喂不清洁或腐烂变质带有病菌的饵料;

㈥养鱼工具、吃鱼的鸟、兽带入病菌和寄生虫;

㈦乱丢病鱼、死鱼;

㈧水质恶化,遇高温、天气突变时,鱼类缺氧泛塘;

㈨池水污染或相互污染,引起中毒或鱼病流行。

二、鱼病的预防

㈠预防鱼病的特殊意义

1、鱼类生活环境是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我们不容易随时观察。

鱼一旦生了病,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困难。

2、家畜、家禽生病,可以采用灌服或注射药物等办法进行治疗。

而对病鱼,特别是小鱼种尚无法采用这些方法。

3、在鱼类严重生病以后,病鱼已经没有食欲,即使是特效药,也无法进入鱼体内。

对鱼类疾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限于尚未丧失食欲的病鱼。

4、用药物治疗,在小面积的鱼池,塘堰使用已有不少困难,而对大面积的水库等就更难进行。

5、某些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复口吸虫病)一旦发生,药物治疗就很难奏效。

㈡鱼病预防方法

鱼病预防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工作。

可从控制病原、增强鱼类体质、水体消毒、内服药物预防等方面着手。

1、控制和消灭病原。

⑴彻底清塘消毒

⑵控制水质,防止水质恶化。

定期向鱼池加注新水或施用水质改良剂。

⑶鱼种消毒下塘。

在鱼种下塘前,先用药物浸泡,可以避免鱼病带入传播。

常用量为每100斤水中加食盐2-3斤或高锰酸钾1克,浸泡10分钟左右。

2、增强鱼类体质。

提高抗病力,增强鱼类体质,可通过选育抗病力强的品种、个体及进行人工免疫法,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是提高草鱼抗病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3、搞好水体消毒。

在5-9月鱼病多发季节,每半月①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泼洒;

②在食台竹架上悬挂3-5只篓,篓口露出水面寸许,竹篓内放一块石子,每篓装漂白粉2两,或挂布袋三个,每个布袋装硫酸铜2两和硫酸亚铁0.8两,一天换一次,连用三天。

③土法预防。

每亩水面用苦楝树枝叶80斤、枫树枝叶50斤、辣蓼草20斤、樟树枝叶60斤,松树枝叶50斤,混合捆成捆,投入食场和鱼池周围浸泡,每隔2天翻动一次,也可起到效好的预防作用。

4、投喂药物预防

每半月左右,在饲料中投喂药物,如大蒜素等进行预防,连用三天。

 

三、鱼病诊断

鱼一旦生病,它就有各种表现。

我们要作全面的分析和检查,以便找出发病的原因,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㈠现场分析

1、回顾饲养管理情况

塘鱼发病,常与饲养管理不善关系极大。

如施肥量过大,商品饲饵质量较差,投喂饲料过多等容易引起水质恶化,产生缺氧引起死亡。

反之,如果水质较瘦,饵料不足,也会引起萎缩病、跑马病等。

由于拉网和其它操作不慎,也很容易使鱼体受伤引起鱼种发病。

因此,对施肥、投饵量、放养密度、规格和品种,拖网和各种操作以及历年来发病的情况等,应作详细回顾分析。

2、观察鱼类在池中活动情况

急性型的病鱼:

体色和体质与正常色差别不大,活动正常,仅在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旦出现死亡,即急剧上升,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的病鱼:

体色较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死亡率一般是缓慢地上升,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出现高峰。

寄生虫性的病鱼:

在池中表现不安,一时上跳下窜,一时急剧狂游,鱼的死亡,缓慢地增加。

农药或工业污水中毒:

突然出现大批鱼死亡,各种家鱼和野杂鱼都不例外。

㈡肉眼观察病鱼体

其方法是检查体表、鳃、肠道。

鱼病按病原体可分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三大类型。

大型寄生虫如鱼虱、锚头鳋、中华鳋、水霉等用肉眼可认出。

但有些病原体如病毒、细菌、体型小的寄生虫用肉眼看不见,就需要根据其病状来辩别。

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症状是:

口腔、鳃盖、鳍基、肌肉、肠道、肝、脾、肾各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

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常表现:

充血、发炎、脓肿、腐烂、脱鳞、竖鳞、鳃丝粘液增多、发白。

由小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粘液过多、出血、肿大,有点状块状的孢囊与病灶。

四、常见鱼病的治疗

(一)传染性鱼病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主要症状:

主要是充血,病鱼口腔、鳃盖、鳍基、肠道、肝、脾等器官出血现象,将病鱼的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失去鲜红呈苍白色,但肠道、肌肉无腐烂、水肿现象出现。

流行情况:

每年4-10月为发病季节,水温一般在1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预防方法:

⑴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

⑵土法预防:

发病季节到来前1个月,每半月投喂1个疗程的板蓝根、穿心莲合剂,预防出血病有特效。

具体做法是:

第一天,按100kg鱼用板蓝根2.5公斤、穿心莲1.5公斤加开水浸泡1小时,取汁加食盐0.5公斤,然后拌入麸或玉米粉4公斤做成药饵投喂;

第二天取第一天留下的药渣放锅中加水煮1.5小时,取汁按第1天的方法再投喂1次。

或者再100公斤鱼每天各用0.5公斤大黄、黄柏、黄岑、板蓝根及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

治疗方法:

外用药物:

⑴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40斤,化水全池泼洒;

⑵二溴海因0.5斤,强氯精0.6斤,全池泼酒,连用2-3次;

⑶烟叶1.5斤温水浸泡2小时,或冷水浸泡一夜,取汁全塘泼洒。

内服药物:

⑴1.5%的大黄粉或“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

或1.5%的大蒜素0.75%食盐和10%鲜韭菜(捣烂),制药饵投喂。

⑵恩诺沙星按饲料量的0.2%添加,连喂5天;

或100kg饵料用500克出血散拌饵投喂5-7天。

⑶每100公斤池鱼用鱼血康200克粒剂,每天一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

2、肠炎病

症状:

腹部膨大呈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液状粘液从肛门流出,肠管发炎,充血并腐烂。

流行及危害:

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的草鱼。

每年5-9月是发病高峰。

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

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

隔天一次,连用2次。

内服:

⑴大蒜头治疗。

每100斤草鱼用大蒜头一斤,食盐0.2斤,捣烂与适量的面粉渗合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⑵韭菜,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切碎后加食盐0.2公斤,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⑶三黄粉:

黄芩、黄柏、大黄各0.5公斤,煮沸后取汁,并加0.5公斤的食盐,用于100公斤的饲料,拌食投喂,连续4-5天。

⑷二花二黄散:

金银花500克,菊花500克,大黄500克,黄柏500克,另加500克食盐拌100公斤鱼料。

⑸鱼必康1.5克/公斤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4天。

3、烂鳃病

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也叫作“乌头瘟”,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中间的内表皮常腐蚀成园形或不规划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青、草、鲢、鳙、鲤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草鱼,流行季节多在5-9月。

往往与赤皮、肠炎并发。

⑴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⑵五倍子全池遍洒:

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2.7斤,研碎煮开或用开水冲溶,连渣带汁全池遍洒。

⑶枫树叶每亩40斤,捣烂后全池遍洒。

4、赤皮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片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未端腐烂。

此病在草、鲤鱼中很普遍,终年可见,但以春末夏初较为常见,常因拉网、运输或冬季冻伤而发生此病。

必须体内与体外同时用药

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五倍子3-6斤捣碎溶水全池泼洒。

多病灵拌饵投喂;

苦楝树叶浸一昼夜投喂;

同肠炎治法⑶⑷,连用3-5天。

5、白头白嘴病

病鱼头部和嘴周围皮肤色素消退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微有絮状物粘随其上,故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的症状,但将病鱼拿出水面观察,则微不明显。

流行及危害。

一般在5-7月份,在草、鲢、鳙鲤等鱼苗和夏花鱼种发生,对1寸左右的夏花草鱼种危害最大。

⑴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

⑵每亩用菖蒲2-3斤,艾草5斤,食盐3斤和水煮汁全池泼酒。

⑶每亩用苦楝树叶60斤,煎汁全池泼酒。

6、白皮病

先尾柄处出现小白点后尾部变白,严重时尾鳍腐烂,头部朝下,尾鳍朝上,不久死亡。

每年6-8月流行,主要危害鲢、鳙鱼夏花鱼种,草鱼苗有时也患此病,发病后2-3天死亡。

同白头白嘴病

7、打印病

患病部位;

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和腹部两侧,呈园形或椭园形的红斑,好象盖了红色印章一样,严重时肌肉腐烂,直至穿孔,可见骨骼和内脏。

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现,而以夏、秋两季最易发生。

同白头白嘴病。

㈡真菌性鱼病

1、水霉病

鱼类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捞捕,运输等使体表受伤,鳞片脱落,或被寄生虫破坏皮肤,以致霉菌的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迅速萌发,并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各种饲养鱼从鱼卵到成鱼都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在密养的越冬池最易发生这种病。

⑴每亩1米水深用五倍子5斤,捣碎浸泡后,全池泼酒。

⑵3-4%食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

⑶菖蒲每亩用5-10斤,食盐1-2斤,加入人尿10斤,全池泼酒。

2、鳃霉病

病鱼鳃丝呈苍白色,鳃霉在鳃上长成棉毛状菌丝,鳃瓣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急性型的发病3-5天大量死亡,死亡率在60%以上。

四大家鱼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患此病,5-10月此病最流行,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很脏而发臭的池塘,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

彻底清塘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每月全池遍洒1—2次生石灰或漂白粉,掌握饲料及施肥量,肥料必须经过发酵后才能施放入池。

一旦发病,迅速加注新水,并拨洒生石灰,有一定效果。

㈢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1、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

在鱼体表、鳃、鳍条上布有小白点,用肉眼可见,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死亡2-3小时后白点消失。

3-5月、8-10月是此病流行季节,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

每亩1米水深用干辣椒250克、生姜80克,兑水煮汤,全池遍洒。

2、大中华鳋病

病鱼鳃及未端肿大发白,肉眼可见鳃上挂有许多白色象小蛆虫体,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

流行及危害,每年5-9月份流行最甚,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草鱼。

⑴每亩1米水深用硫酸铜7两,硫酸亚铁2.5两,全池遍洒。

⑵每亩用晶体敌百虫7两,全池遍洒。

3、锚头鳋病

病鱼体表被虫体寄生部位周围的组织发炎红肿,大量寄生时,鱼身似披上“蓑衣”一样,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致使鱼体消瘦,生长缓慢,以致死亡。

流行很广,每年4-10月都可大量繁殖,对鱼种和成鱼都有危害,但对鱼种危害较大。

⑴突然改变鱼的生活环境,如注水,培肥水质,可使锚头鳋脱落。

⑵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两遍洒。

⑶每亩用松树枝叶或苦楝树枝叶30斤浸泥池中,3天后锚头鳋即脱落。

4、鱼鲺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鳃上,肉眼可见到鱼鲺虫体,靠吸盘、口刺吸附在鱼体上,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吸食血液,使鱼体逐渐消瘦,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群集水面狂游和跳跃。

流行及危害,一般四季都有发生,5-8月为流行盛期,对饲养鱼类都有危害,尤其对鱼种危害较大,少数几个鱼鲺寄生就可引起死亡。

⑴每亩用晶体敌百虫7两,全池泼洒。

⑵每亩用樟树叶30斤捣烂,连渣带液投入池中。

5、车轮虫病

可寄生在皮肤及鳃上,鳃丝鲜红,鳃盖张开,嘴唇及眼前色素消退,出现白嘴。

每年5-8月对饲养的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

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水肥脏的池塘中易发生。

面积大,密度小的养殖水体不易流行。

⑴每亩用硫酸铜7两,硫酸亚铁2.5两,全池泼洒。

⑵用苦楝树叶60斤,煎汁遍洒。

6、指环虫病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苍白色,显著浮肿,鳃盖不能闭合,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不吃食,鱼体瘦弱,以致死亡。

流行季节为春未夏初和秋季,饲养鱼均可感染,尤其对鱼苗和鱼种危害很大。

每亩用硫酸铜7两,硫酸亚铁2.5两遍洒,3天后用晶体敌百虫4两遍洒。

㈣其他病害

1、青泥苔

危害: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

鱼苗和早期的夏花鱼种,游入青苔中被緾住,游不出来造成死亡。

同时它在鱼池中,大量繁殖,消耗池中的养料,池水变瘦,影响鱼的生长。

每亩用硫酸铜9两,全池泼洒。

2、泛池

因水质恶化,水质太肥,天气突变造成缺氧,使鱼浮头,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⑴换注新水,或人工击水增氧。

⑵安装增氧机,及时开机。

⑶每亩用明矾3-5斤化水泼洒。

⑷每亩用食盐10-20斤溶水遍洒,或用黄泥10-15斤调成糊状,加人尿100斤搅拌后泼洒。

⑸化学方法增氧,在严重浮头时鱼浮灵等速效增氧剂,溶水全池泼洒急救。

3、气泡病

肠道中有白色气泡,使鱼苗浮在水面,无法沉下去。

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放出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肠内,积聚成一个气泡所致,也可由水中氮,或氧含量过饱和所引起。

⑴鱼塘中不施未经发酵的肥料,要掌握好施肥量,不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⑵采取换水或注入新水可防止病情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