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2478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后症侯群的心理历程与因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睡不安稳"

或"

难以入睡"

儿童此时期如果从事游戏,会发现失去平常愉快的色彩,而带着严肃表情(主题)的一些重复性扮演。

成人们事后则往往采取"

逃避"

的反应,意即力图将生活扳回常轨,而不愿再去面对、思考或讨论当时所发生的那件事。

这对"

重整家园"

的目标来说也许是有用的,所谓「化悲愤为力量」。

但如果过份努力的克制自己不去表达或发泄一些负面之情绪,如害怕、忧郁、灰心或绝望、生气,则此种"

适应过份有效"

的状态,可能是表相的与暂时的。

假以时日,未被处理的情绪,终将如水管的漏洞一般,会以更大的能量,在别处借机爆发出来的。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

接纳自己和别人的负面情绪"

这在家人之间,格外难为。

父母总会期望孩子要"

共体时艰"

,殊不知负面的情绪,唯有在得到机会宣泄并得到接纳后,才有"

正面转化"

的可能。

这一点,切盼大家加以觉知!

!

如果前述的任务(指"

适当宣泄"

与"

得到支持"

)未能完成,则当事人(不论成人或孩子),将因外在的漠然(若无其事)与内在的失去希望(孤单、罪恶感),而产生进一步心理上的不适应症候。

那就是自生活中退缩,减少与人之交往及联系,迷信增加(常常在寻求预兆)。

这都是因为对自己及环境的自信消减的缘故。

心理学上的数据显示: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与其内在能控制(自主)的能量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对这种失去控制感的当事人,我们能帮助的乃是——

1.支持,以科学的数据,重复向其确认这种事不会再发生。

2.检查并加强当事人的支持系统(尤其对老年人及儿童而言,这种方向格外重要)。

此时协助单位的「进驻灾区」、「结构化」灾区内的互动网络等,都是极为必需的。

就学校系统而言,教师不妨考虑暂时认养较严重的当事人,并「善用班上的动力关系」。

使其形成「同侪支持小团体」(2、3人对1人即可)。

3.协助当事人自结构化个人的每日生活作息中,重获"

掌握感"

,从而恢复其自信与自我概念。

其做法非常简单,即要求当事人每日临睡之前,拟定次日要完成的五件事,并且这五件事中还要包括一件是帮助别人的。

借着设定每日的生活目标,当事人比较不会自生活中解离,并且也比较容易自伤痛中走出。

4.助人专业者的危机协助模式,主要包括「宣泄」与「重建」两部份。

就前者言,不论以音乐、绘画、完成句等媒体来引发,或是以同理的语言、了解的点头、轻拍肩头、紧握对方的双手或拥抱接受其哭泣,都是合宜的。

就后者言,如何应用「短期治疗模式」协助对方自问题的挫折抱怨、无力中,导引向其希望改变的地方设定目标;

自对方觉得一切都无能为力的无望状态中,发现自己的确还有不那么无望的时刻与做法;

并加强增强这种小小的力量和成就。

则便可在五次左右(每次一小时)的心理协助过程中,明显的协助当事人自废墟的心理状态中,重新站立起来!

5.身体接触的治疗性意义地震引发的家破人亡,对幸存者而言,其主要的情绪经验应包括有恐慌(怕再来,余悸犹存)和哀伤(失去了直接或间接的亲人、亲戚、邻居以及财产房屋)。

而不论是「害怕」或「哀伤」,当事人的感觉都是非常孤立的无助,寂寞与难过的。

因此,身体性的接触经验也可视为是灾后心理复健的一个重要媒介。

对大部份人来说,可行的做法是对受惊吓而呆住或哭闹不休的当事人进行一些身体接触的按摩。

例如以治疗者的一手手掌轻轻护住当事人的前额或心口的部位,同时让当事人闭住双眼观想其守护神(不论是妈祖、耶稣或菩萨)来临,有光(绿光代表治疗与宁静的力量,红光代表力量与温暖,蓝光代表慈爱与保护)笼罩此人(此时亦可配合当事人所熟悉的咒语或吟咏进行祈祷)。

另外对容易夜惊的孩子,则可于其睡觉中,坐在其身旁。

以一手的三指并拢,放在肚脐眼处,轻轻下压-松手,下压-松手,另一手的掌心则放在其后脑勺处,轻轻护住。

此时可观察体会自己两手所接触的孩体的脉动,迨感觉其两边脉动逐渐平匀一致后,便可停止。

三、结论

总结来说,「创伤症候群」可视为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应付压力的自发保护和恢复之历程。

这个历程,假以时日,当然也可以慢慢恢复;

但心理性之介入,却可以催化并使人恢复往有效功能之方向运作。

事实上来说,是极为必须的。

摘要上述之历程,任何一场心理复健之旅,最好包括下列几点内容——

∙了解复原通常的历程,因此不会焦虑。

∙接纳并表达出有关的负面情绪。

∙找出周围可用的支持体系(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主动求援。

∙每天为自己(孩子)订定出一些具体可做的目标(五件左右,其中一件是帮助别人的)。

∙记得奖励自己(孩子)的小小成就。

∙增加与他人(尤其是家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善意的、爱意的)。

∙感谢自己(家人)还活着,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每天至少临睡前,起床后各做一次)!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让我们大家每天为所有在此灾难下的存活者,深深祝福一次罢!

关于创伤后遗症(摘录)

黄介良医师

精神科专科医师

卫生署朴子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绝大多数灾难之幸存者、搜救者及照顾者都会经历一定之压力,这些压力会一般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

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

认知影响:

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

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

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工作问题、学校问题

地震带来之心理困扰

根据统计,至少有50%的人口会遭受造成心理创伤事件(包括意外、人为疏失、天灾及战争等),而高达67%之幸存者会有持续之心理困扰,幸存者之长期心理困扰包括: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恐慌症、畏惧症、焦虑症、忧郁症、药物或物质滥用。

而地震由于带来大量之死亡及伤害、环境及居家之破坏,生活之不便,加上对政府及未来的愤怒、不安,地震之心理影响通常会拖延很久,一般而言,需要12个月才能稳定下来,但地震后之「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却会持续至18个月以上。

而统计数据显示,地震后32-60%的成人及26-90%之儿童会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家人可以如何去照顾自己及幸存者

持续去了解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参加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课程及演说,阅读相关书籍及录像带

鼓励幸存者寻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专业协助

家人可以鼓励幸存者接受协助,但不是逼迫他去接受;

这是一种关怀而不是惩罚

寻求家人本身之个人或是家庭咨商

避免本身受到二度之压力,家人本身也需要处理自我之情绪;

这也可和幸存者互相鼓励,表示专业协助之重要

学习压力及愤怒处理

学习压力及愤怒处理之课程,增进沟通及互相照顾之能力

保持及享受良好之生活

联系正向之人际关系、维持创造性之工作、继续学习并享受闲暇生活,这些是走出阴影的必要条件。

协助灾难地区需要之准备

帮助灾难幸存者、家属、及救助者需要一定之特质:

要具备完整心理准备、敏感、自信、弹性及常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之原则及技巧:

第一:

必须是团队合作。

需要尊重配合指挥系统,并且融入基本物质救难系统去帮助幸存者及工作人员。

第二:

做最平实之接触及沟通。

聆听而不给建议;

询问目前工作以及自己可以帮忙之处;

提供舒适之环境如食物、饮料、衣物、防晒物品、杂志报纸、通信工具(纸笔及电话)。

第三:

协助“淡化”经验—听他们自己的故事。

问对方

“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你目前需要什么的安置环境及其他需要?

“我可以帮你和什么人联络吗?

“当这所有事情发生后,你最先想到什么?

“当这所有事情发生后,你在哪里?

“这几天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搜救者之调适

大多数之搜救者只会经历正常到轻度之压力,甚至这些搜救行动能够对个人产生成长并加强人际关系。

但是由于搜救行动之时间及生命压力,以及工作时间之混乱,也常对很多人员带来重大压力;

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搜救人员会有强烈之压力,进而产生焦虑症、忧郁症以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搜救者可以依下列建议加强自我照顾:

1.灾难当时

工作团队发展「伙伴」系统。

工作团队相互鼓励及支持。

照顾好自己之身体:

要有规律之运动,饮食宜少量多餐。

当体力减弱时,要适当休息。

和自己之家人及朋友保持联系。

当经历情绪之波动时,要慢慢的减轻冲淡。

2.灾难后

最好在离开现场2到5天之内,参加减轻悲伤之团体。

向工作伙伴叙说你内心之情绪感受,有时当你伙伴之聆听者。

不要使你的愤怒成为人身攻击,你的愤怒通常代表你的挫折、罪恶感及担忧。

记得称赞及感激你的伙伴,你们都做了很好的工作。

吃好一些,睡好一点。

试着让生活恢复正常,花几天慢慢的恢复。

3.返家后

恢复睡眠常规。

放慢生活步调。

了解你会想把你所经历及所努力的告诉别人是很正常的,但是别人也很可能并不想听,他们可能很害怕也不愿再回想起;

他们只是很高兴你能回来。

你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会有失望及挫折,外在之世界和现场有很大之差距,不要让轻微之状况困扰你。

会有情绪困扰是正常的,它会慢慢减轻而消失。

灾难后之每一天都有值得去完成的事物,把日子一天一天的好好生活。

寻找内在之价值,你要强化你的价值观以及对你而言是重要的关系。

观察及倾听你所重视的人的需求,你会记起对你而言是重要的事物。

了解这个经验对你生命之意义,你更可以获得生命之成长而继续你的生命。

设立当地之心理健康中心的目标及原则为

保护:

协助幸存者以及搜救者之安全、隐私、健康以及自尊

辅导:

帮助回归家园,协助组织自助团体,设立目标

联系:

协助和支持之家庭、同伴、搜救者建立沟通联系

查明:

对于问题查明、分类以及解决l选择:

转介身体、宗教、心理、经济、社会团体帮助

修正:

利用正式或是非正式之机会对每个人之反应、关注、适应方式以及未来之方向提供正面之建议

请花3分钟看看以下问题,圈选有或没有,并且交给工作人员

有没有——-反复回想到此一灾难事件,包括思想、影像、感受

有没有——-反复梦到到此一灾难事件

有没有——-感觉彷佛灾难再发生,比如感觉再度经历或是有灾难之错觉

有没有——-当有内在或是外在相似之状况时,会造成内在之强烈心理压力

有没有——-当有内在或是外在相似之状况时,会造成身体之反应或不适

有没有——-避免讨论及感受灾难事件

有没有——-避免接触会联想到灾难事件的人、地方及活动

有没有——-无法回想灾难事件之重要事件

有没有——-明显之失去对事物或是环境之兴趣

有没有——-觉得和别人疏远或是格格不入

有没有——-情感麻木,无法去爱、快乐或是维持亲密

有没有——-对未来无法计划

有没有——-无法入眠或半夜醒来

有没有——-无法控制之愤怒

有没有——-无法集中精神

有没有——-记忆力减退

有没有——-过度警觉、易惊慌

其他状况:

你的小孩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吗?

有没有——-小孩在游戏中显示和地震有关之主题

有没有——-小孩屡次因噩梦而惊醒

有没有——-小孩会再表现出灾难时之行为

含泪的祝福–创伤与心理重建

台北市佛教观音线协会李宗烨

这次的大地震,对大多数人而言,无异是个梦魇,许多人在一夕之间就得面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不管是家园的残破,还是亲友的苦难,乃至自己也可能是灾难中的幸存者。

在这样的伤痛经验中,除了现实生活的安顿之外,如何协助自己或亲友调适心理的创伤,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

因为,在重大灾难事后,往往也是当事人需要面对漫长的痛苦的开始,如何以较具心理卫生的态度来帮自己或亲友渡过这段内心的旅程,是我们要学习的课题。

认识失落的经验

失落:

生命的生离死别与伤痛,如亲人的去世、离婚、重大疾病、残障或其他不幸,若妳自己或亲友在此事件中蒙受重大伤痛损失,妳可以提醒自己以下的反应都是自然的,妳需要一些时间与勇气加上正确的态度与有效的支持去走过哀悼的历程。

面对失落可能的心理历程:

在听到坏消息的剎那,所产生的反应都是正常合理的,有人晕倒,有人出乎异常的冷静,有人涕泪纵横,若没有歇斯底里也不表示你不在乎,若是哭泣,也不表示你是个弱者。

其实在这沈痛的打击下,能流泪是件好事,以下几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至数年的功夫去疗伤止痛,了解这些过程将有助于处理你的悲伤。

震惊与麻木:

茫然,难以接受这事实,想否认事实,堵住痛苦的感受,在受到打击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你真的不愿意去感觉与承认眼前的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否认与退缩;

渴望与追根究底:

不断的问「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

」藉由着眼于「假如怎样」的想法企图挽回不幸或获得对事情的控制

醒悟与痛苦:

想要事情有所不同的期望逐渐破灭,愤怒、绝望与沮丧起伏心中

适应与新生:

接受失落的事实,把它整合进新的生活

一般对伤痛的误解:

你永远无法走出这样的阴影

只有时间会冲淡不幸,治疗一切

保持忙碌,悲伤自然过去

换个环境,避免触景伤情就可以

痛苦只能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帮你

我的悲伤不算什么,别人还有更不幸的

我必须坚强,难过只会愈陷愈深,更难自拔

既然事情无法改变,难过也没有用

健康的态度:

妳可以藉由哭泣与支持走出阴影

只有妳愿意把不幸整合进入你的生活,愿意经历哀悼的过程,温地舔自己的伤口,就是走向疗愈之路

逃避只会延缓伤痛的复健

必要时改变环境或许有益,但仍须容许自己哀悼

公开说出你的悲伤或痛苦有助于疗愈。

或者妳可以寻求心理咨商悲伤治疗等的专业协助

妳的悲伤是重要的,真实的,需要你的疼惜

痛苦是自然的反应,流泪有助于哀伤的释放

难过与哭泣是走向心理康复的过程

如何协助亲友面对伤痛

若妳有亲友处于伤痛中妳可以

允许她说出对整个事件的描述

对亡者的各种感觉

支持与接受他表达情绪,允许他哭泣,甚至可以帮她说出她的心情,「妳一定很难接受」「妳很遗憾来不及…」

肢体的抚触与拥抱

协助他找到支持团体或有关的社会资源,必要时请心理咨商机构或精神科协助

认识创伤后压力征候反应

若妳亲身经历这次的恐怖经历,以下的反应是正常的,如果持续数周妳都处在这种困扰中,那么也可以寻求专业协助

脑海中反复上演灾难的画面,或持续的恶梦

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的刺激

持续的过渡警觉,显的亦怒,烦躁

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失神

消沈或沮丧感

压抑悲伤的代价与征兆

若我们无法与自身的痛苦接触,那这些冰冻的悲伤,会阻塞心理能量的自然流动,就像乌云满布的天空需要下雨才能与过天青,心中的阴霾需要眼泪的洗涤才能净化。

若是这样的自然历程被阻断则会有以下的征兆值得注意:

强迫性追念

木乃伊化:

希望与死者有关的一切都维持不变

自残行为

幻象

劫后幸存的罪恶感

预期性的悲伤

转移作用的照顾:

强迫性地照顾一些类似自己遭遇的人

突然的怒气

情感麻木

灾难心理后遗症,你帮得上忙(摘要)

原载于台湾健康天地电子报

作者林博医师

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惧而未到以上立即求医的状况者,那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的你,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但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温水、面纸、陪伴、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

1.无言的陪伴(Presence)

是恐惧者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

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Warm)

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于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3.一张面纸(Care)

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大耳朵少嘴巴(Listening)

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罢!

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Narrative述事派)的作法。

5.说停就停(Respect)

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 

(pushing)他。

以下的示范,可供参考:

受惊者:

我很害怕,我不要回去,房子倒下来,死了很多人……

陪伴者:

(坐在他旁边)没关系,这里很安全,我在这里陪你……

真的太可怕,昨天开车经过新庄,看到全都压成一堆,我不要这样死掉,回来到处都在震,也不知要逃那里去……

(安静地)没关系你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太可怕,我已经三天没睡觉,一闭起眼看到房子会倒下,活活压死我,我不敢睡!

我很怕……(哭泣)

(安静地、慢慢地拿出面纸,交与受惊者手上……)不发一语陪伴在旁

哭泣了十分钟,情绪慢慢要缓和……

(安静地拿着一杯温水)想不想喝一点水

(点点头接着水,慢慢开始喝起来,喝了约五分钟)真的很可怕,我很痛苦……

(又安静地陪伴聆听着约20分钟)

(已经十分疲倦)

小文,我认识一个很好医生,我陪你去看他好不好,暂时吃一点点药,只是一点点不用担心,让你可以好睡觉,不然看到你那么辛苦,我也很难过……

点点头……

你先休息一下,我去招出租车……

以上所提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对受惊者,却有如炼狱中收到天使的甘泉,他们会永远铭记于心,是金钱所不能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