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24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教案.doc

《蜀道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蜀道难教案.doc

《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继续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疏通课文。

3、情感和目标:

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主旨。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突出领读、诵读、背诵,在熟读背诵中把握情感和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MP3朗诵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寻李白》

(二)推进新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2.李白的诗歌艺术风格:

(1)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

(2)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3.解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1)乐府:

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2)乐府诗《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

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子谪仙人也。

”后世称李白为“谪仙”。

4.《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5.整体感知:

(1)请听课文朗诵,体会蜀道之难及李白诗风。

(2)噫吁(yīxū)鱼凫(yúfú)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

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3)蜀道有何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

a.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b.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c.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反复出现,一唱三叹,诗人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反复)的修辞手法,加深寓意。

6.疏通课文:

(1)第一段字词梳理: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高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④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是……回转;回旋

⑥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为……发愁

⑦青泥何盘盘多么

(2)第一段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的大山!

蜀道真是太难登攀,简直比登天还难。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而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两地被秦岭所阻隔从不沟通往返。

 西面的太白山上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小道,从那小路可以横越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的五位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一样的栈道开始沟通相连。

上面有竟然能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面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猿猴想要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围绕着山峦就转了九个弯。

 行走在蜀道上甚至可以摸到参宿、井宿,真叫人仰首屏息,手按胸口惊恐不已,徒然深深地长叹!

(3)阅读诗的第一段,回答问题:

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从行之意。

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作用:

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在此基础上突出蜀道之艰难。

(4)诗句欣赏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

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5)“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想象手法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大胆而又奇特的充满浪漫主义的想像。

(三)课堂练习:

背诵第一段

(四)课堂小结: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的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五)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第一段

(六)板书设计:

蜀道难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七)教后感想: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诵第一段导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

1.第二段字词梳理

(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竞相

(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作动词冲击使……滚动

2.第二段译文:

朋友呵请问你向西入蜀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石道路实在难以登攀!

 只看见那悲鸣的鸟儿在苍老的古树上哀鸣啼叫,雌雄相随在原始森林之间飞翔。

 凄凉的月夜下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叫声,面对这凄凉的空山令人愁思绵绵!

蜀道难走呵简直比上青天还难,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靠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发出喧嚣的声响, 瀑布冲击着山崖使山石转动发出万壑惊雷般的声响。

蜀地像这样恶劣险难,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还要来到这个地方?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

悲鸟﹑古木﹑树林﹑子规﹑夜月等带有伤感色彩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冷色调画面。

鸟的号叫,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

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慨叹。

子规——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

传说,古蜀国有一个英勇的皇帝,他叫杜宇。

他爱戴子民,有自己心爱的恋人。

后被奸臣所害,凄惨地死去。

他心系百姓,牵挂爱人,所以他的魂魄,幻化为子归鸟,在日夜啼叫。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描写了起伏的高峰、峭壁上倒挂的枯松,冲击山崖的急流和瀑布,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营造出了一种惊险的气氛,再次抒发了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慨叹,表达了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劝阻之情。

5.第三段字词梳理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挡

②所守或匪亲同“非”

③锦城虽云乐说起来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深深地

⑤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6.第三段译文: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克。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亲信,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阴险的长蛇。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会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地方,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回家去。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7.第三段:

蜀地之居不易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蜀道上的剑阁险峻高大,易守不易攻,守关的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逆的人。

正因如此,此地常为战乱之地,常有人据险作乱,像豺狼一样凶残地杀害人民。

蜀地人民只有像避猛虎和长蛇一样躲避着这些叛乱者。

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及劝阻之情

8.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三)综述要点: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1.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2.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3.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4.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5.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