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212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中考指南知识建构电子稿1文档格式.docx

要在同一温度下多次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计算出平均值,可列表统计实验结果。

实验后应将金鱼放回金鱼缸中或金鱼池中。

 

第2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1.如水决定了生物的分布:

热带雨林地区,雨水多,生物种类丰富。

如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存:

初冬大雁往温暖的南方迁徙。

如空气影响生物的生存: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

如阳光影响生物的生存:

人参在密林中生长良好。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别举例说明【七上:

第28--32页】

3.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大类组成。

生物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海平面下约11km的深度和海平面以上约23km的高度。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第54页】

(1)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

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遮光:

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

起对照作用)

(3)光照:

光照4-6小时

(4)脱色:

然后,摘下该叶片,移去黑纸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5)漂洗:

用清水漂洗叶片

(6)染色:

滴加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实验现象:

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变蓝,遮光的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

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②植物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2.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

场所是叶绿体;

物质变化是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3.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还可通过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4.绿色植物生长“三要素”是氮、磷、钾。

植物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缺,是缺氮;

植物叶茎呈现紫红色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是缺磷;

植株不高,叶边缘像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最后干枯,是缺钾。

5.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凝固的特性,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利用脂肪可使白纸印上油迹的方法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可将食物放在试管中烘烤,观察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食物中含有水;

可将食物放在火焰上燃烧,燃烧剩下的灰烬部分是无机盐。

6.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脂肪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人体重要的贮能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还可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也可以提供能量。

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

水又是人体内最好的润滑剂和溶剂。

无机盐对人体也有重要作用。

如体内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缺钙儿童会患佝偻病,成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缺锌会影响人的记忆力等。

维生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7.青少年膳食一般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主副食合理配搭;

二是粗细粮合理搭配;

三是荤素合理搭配;

四是三餐合理搭配;

五是饮食要定量。

8.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第84、85页】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消化腺主要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能乳化脂肪,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胰腺能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9.淀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形成麦芽糖;

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

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被消化;

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10.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是小肠较长,全长5~7米;

②是小肠内有肠腺;

③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④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⑤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其中与消化有关的特点有①②③;

其中与吸收有关的是④⑤。

11.①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第102、105页】

在食物链中,能量是流动的(且递减),物质是循环的。

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而积累起来。

②食物链特点:

常由绿色植物开始;

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③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营养关系复杂的网状结构叫做

食物网。

1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同时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第114页】

13.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

如,在塑料大棚生产中,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又如,用保鲜膜密封的方法贮存水果蔬菜,可降低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水果蔬菜的保鲜时间延长等。

14.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第117页】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鼻腔能阻挡灰尘、过滤空气、温暖和湿润空气等;

咽既是气体的通道,还是食物的通道;

喉还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能分泌黏液,其上纤毛可以摆动;

气管和支气管有C形软骨能保持畅通。

15.①外界气体与肺泡内气体进行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第119页】

②人体内部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是:

吸气时,肺泡中的氧穿过肺泡壁以及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

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七上:

第122页】

16.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其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生命活动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第4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1.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罗伯特·

虎克。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病毒。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七下:

第8页】

结构

功能

细胞膜

保护;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细胞质

有流动性,有利于物质交换;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遗传有关,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动力工厂”、“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机物的加工厂”、“能量转换器”

细胞壁

保护;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液泡

有细胞液,切西瓜、腌蕃茄等流出来的汁液即是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因此,细胞核作用:

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多莉羊诞生【七下:

4.细胞数目的增多时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受精卵产生的许多新细胞中,一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分裂能力,大多数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产生了差异,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这种细胞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分化的结果产生了组织。

第15页】

5.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擦、滴、撕、展、盖、染、吸。

第5页】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平;

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6.人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擦、滴、刮、涂、盖、染、吸。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0.9%的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保持细胞的形态【七下:

第6页】

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在人体的结构层次里有系统,而植物体没有。

8.练习徒手切片①制作支持物(如马铃薯小块);

②将叶片夹在支持物的切缝中;

③用沾过水的刀片快速拉切;

④将叶片薄片刷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

⑤挑选最薄的材料,制作临时切片。

[操作要点]用左手捏紧夹着叶片的支持物时,左手的拇指要低于食指,切片时向自己的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切。

第23页】

9.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酵母菌没有叶绿体;

它靠吸收现成的营养物质生活。

第31页】

10.草履虫像一只倒转的草鞋,依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通过表膜呼吸,食物通过口沟进入体内;

通过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11.食物在食物泡消化和吸收,依靠伸缩泡和收集管收集多余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

草履虫对外界剌激能作出反应,

如用食盐、食醋作为刺激物,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剌激;

用白糖作为剌激物,草履虫会表现出趋向有利剌激。

【七下:

第34页】

1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第25页】

组织名称

例子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植物表皮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能力

根尖、芽

薄壁组织

能制造、储存营养物质

果肉

输导组织

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叶脉中导管、筛管

机械组织

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叶脉中纤维

12.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第28页】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外表面、器官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第5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1.花和果实的结构【七下:

第60页】

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子房发育成

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2.主要植物类群主要特征

植物类群

举例

低等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

如:

水绵、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分化]

葫芦藓、金发藓、地钱

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贯众、凤尾蕨、

卷柏、满江红

高等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3.主要植物类群代表植物的结构特点

代表植物

主要结构特点

藻类植物:

水绵

由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具有带状叶绿体

苔藓植物:

葫芦藓

没有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没有输导组织,矮小。

蕨类植物:

贯众

叶有粗壮的叶柄,上面有许多小叶。

茎很短,生长在地下,茎上有许多须状的根。

用孢子繁殖。

马尾松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根系发达,叶针状。

马尾松具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

具有六大器官。

种子有果皮包被。

4.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

5.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

鲫鱼-----是鱼类的代表动物。

青蛙-----是两栖类的代表动物。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卵生。

家鸽-----是鸟类的代表动物。

常成群飞翔,身体流线型,前肢演化成翼,适于飞翔。

体表被覆羽毛,最大的正羽在翼和尾端,在飞翔中起重要作用。

绒羽可保温。

消化能力强,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骨骼轻而坚固,胸肌发达。

心脏四腔,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体温恒定。

第81页】

兔-------是哺乳动类的代表动物。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头部有口、耳、鼻、眼等器官。

前肢短小,后肢强大,适于跳跃。

全身被毛,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

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消化管长且盲肠发达。

循环系统完善,属于恒温动物。

胎生和哺乳。

第70页】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无足,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具外套膜,用鳃呼吸。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且分部。

7.蚯蚓------是环节动物的代表。

身体分节、无足,体表有刚毛,可协助运动;

体表湿润,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第94页】

河蚌------是软体动物的代表。

具贝壳,有外套膜,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斧足。

第46页】

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动物。

属于昆虫类。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第85页】

一对触角,有触觉、嗅觉功能

头部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能感光和辨认物体大小

三个单眼,只能感光

一个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胸部

三对足:

前足、中足适合行走,后足发达,适合跳跃

两对翅:

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

后翅较薄,适合飞翔

腹部:

有气门,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8.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第44、51页】

身体呈纺锤形,躯干部和尾部覆盖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背面深灰色,腹面银白色,是一种保护色,在水里不易被敌害发现。

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

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用鳃呼吸。

9.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

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体表具有刚毛,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体表湿润,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10.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阶层。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越来越少,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

11.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宣传,增强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依法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等。

第6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通道,

心脏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2)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八上:

血管

种类

分布

管壁特点

血流速度

功能

动脉

较深

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

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部分

静脉

较浅

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

分布广

非常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最慢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3)

示意图:

(静脉血)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动脉血)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静脉血)肺动脉主动脉(动脉血)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房室瓣、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4)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在新鲜的血液里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的是血浆,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一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凝成了血块,血块周围出现了血清。

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八上: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第11页】

结构特征

功能

红细胞

无细胞核

圆饼状

红色

具有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

有细胞核

白色

最大

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不规则

最小

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

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发炎:

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种。

输血原则:

同型血互相输;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实验步骤:

(1)用湿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再将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为避免小鱼尾鳍摆动,可在尾鳍上轻轻放上载玻片。

(2)将培养皿放在以对好光的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现象:

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流动。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流速最快的是动脉。

第16页】

4、血液循环包括:

体循环、肺循环(同时进行)

第17页】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成分变化: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氧气、养料

二氧化碳等废物

物质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

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5.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第21、22页】

(2)尿液的形成过程:

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滤过作用:

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其他物质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